■本报记者蔡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各行各业。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重点,又有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走进峨眉山市公安局户籍窗口,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气象。
3月19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位于峨眉山景区附近的马路桥派出所。刚到上班时间,派出所的户籍室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后面的同志注意了,请检查一下是否带了身份证或户口本。”民警在办业务的同时,还不忘伸出头来提醒后面排队的群众。
门口的一面户籍公示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张贴着各项户籍业务办理的详细流程,并对一些需要产生的费用进行了公示。为实际体验一下户籍办理的服务质量,记者排在了队伍序列之中。
快到记者办理时,窗口柜台前的一些小物件再次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一个急救包,一个针线盒,外搭一个老花镜。老花镜是专门提供给老年人在填写表格时使用的,而急救包和针线盒还真让记者一头雾水。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户籍女民警满脸微笑。“警官,我的身份证遗失了,但是我现在急需使用,该怎么办呢?”记者故弄玄虚,装出一副非常着急的样子。“别急、别急,你带户口本了吗?”民警询问到。“还要户口本啊,我本人都来了,还办不了吗?”“户籍本和身份证是证明公民合法身份最有力的证据,补办身份证就需要户口本来做佐证,您可以在正常工作日内携带好户口本前来办理一张临时身份证以便急用,请您谅解。”在得到民警耐心细致的解释后,记者满意地离开了柜台。本想就此离去,但记者却想弄清楚柜台上急救包和针线盒的用处。
1个小时后,民警为最后一名群众办理完业务。记者上前表明身份,向女民警询问急救包和针线盒与办理业务的关系。女警官莞尔一笑:“其实它们和办理业务没有一点关系,急救包里的救心丸、纱布、创可贴是用来应急的。”女民警告诉记者,之前一位老大爷在办理户籍时突发心脏病,在此之后,民警就把急救包作为必须品摆上了业务办理柜台。而针线包则是提供给等待业务办理的群众缝缝补补打发时间用的。听完介绍,记者恍然大悟,感叹民警的工作是如此细致贴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进文赵红卫)近年来,峨眉山市积极推进和完善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该市37家施工单位在银行设立了农民工工资专户,办理农民工工资卡2000张,发放工资1400余万元,通过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