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杨心平
愿景2020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千年时光站成一道卓越的风景,古代先贤衣袂飘飘、扶额惊叹的光景依稀就在眼前。
“云上金顶,天下峨眉。”现代版的峨眉风度,在缤纷四季里惊鸿翩翩,婉转低回又气场宏大。
审美镜像中的峨眉,充盈着生生不息、历久弥深的时光况味,让人沉醉,让人着迷。
站在21世纪的新时点,瞭望国际旅游,起跳更高平台,峨眉山城的目光远及全球——“力争到2020年,接待中外游客17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0亿元以上。”指标对应的愿景中有这样的描述:打造一批可与峨眉山风景区媲美、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特征的城市旅游精品项目,城市旅游既自成一体,又与峨眉山相互呼应,实现山城一体、景城一体、协调发展。
相关研究显示,1990年起,世界知名国际旅游城市呈增加趋势。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年收入均增长率6.7%,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
这个预测当量意味着,若以全球70亿人口计算,2020年3.5%的年旅游人口将达到2.45亿。巨大的蛋糕预期,昭示令人激动的趋势性机会,谁能先一步切入浩荡的机会跑道,谁就将分得更多的羹。
伴随量的增长,世界旅游进入新时代,人们更加追求个性体验,对生态休闲度假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坐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峨眉来说,山、水、佛、道、武、茶浑然天成,佛光、朝佛、温泉、武术、养生、自然风光等文旅元素不可复制,天然携带生态及休闲度假DNA,资源气质独具光芒。最大限度承接山上游,最大限度铺展山下游,山城一体互动辉映,峨眉志在开启“观光+休闲度假”复合旅游新模式。
如此,2020年的峨眉,或许不止1750万人次和310亿元。
赢得人气及人气之后的长尾效应
因山兴市,峨眉山与峨眉山市由来一体。山与城,城与山,彼此成全,缺一不可。
建设国家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参照,唯有摸着石头过河。
摸石头过河,还得回到原初的问题上。何谓旅游?为什么旅游?有民间“通俗唱法”幽默说,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这该是对旅游的原始诉求表达。由此逆向思维一下:一个区域做旅游,靠什么赢得人气以及人气之后的长尾效应?“六要素”论已获公认且具操作性,而要帮助游客避开“呆腻”的感受、提供足以让他们“尖叫”的超预期旅游菜单,归根结底将赢在旅游产品所能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体验。
价值观胜过商业模式。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个最大的旅游产品,着力“体验”这一核心要件,峨眉文旅大文章以关注游客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价值,“一廊四片”追求从观光此岸到达休闲度假彼岸的全域景区——
“一廊”即峨眉山世界遗产走廊。依托峨眉河、嘉峨路、乐峨高速、杨(岗)零(公里)路,规划建设横跨东西连接仙芝竹尖生态园、东湖湿地公园、川主农耕文化小镇、黄湾武术小镇、峨眉山风景区等重要节点的宽幅度旅游走廊。充分发挥交通及景观优势,建设沿路、沿河大型绿化带,打造若干精品旅游点,形成贯穿东西、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绿色低碳的旅游走廊,成为游客进入峨眉的标志性旅游路线。
“四片”即山城一体综合旅游片区、乡村旅游度假片区、山区生态旅游片区、现代工业文明特色旅游片区。
一切景语皆情语。多元的镜像,将营造出多维意象意境,直抵人类的古老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获得记忆之中及记忆之外的丰富感知体验。山城一体、景城一体、城乡一体,一个特色明朗、功能分区、点线面呼应的全新国际旅游目的地——大峨眉从未来姗姗而来。
新闻推荐
张彤调研乐山市铁路和绕城高速建设时强调以大交通对接大城市带动大产业
本报讯(实习生李梦记者王晶)昨(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率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青江新区、乐山高新区、峨眉山市、五通桥区、犍为县,深入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乐山站、峨眉山站,绕城高速绵竹互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