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暴风雨中锤炼作风

来源:乐山日报 2013-07-21 19:33   https://www.yybnet.net/

高桥镇云福村干部照顾徐淑清老人医务人员为安置点群众免费检查治病■本报记者杨心平吕志勇文/图

这是一场群众生命安全的保卫战攻坚战,这是一场干部执行力的集中大考,这是一场危机公关的深度检阅。

暴风雨中锤炼作风,峨眉山市各级干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展现出躬身为民的新时期基层干部群像。

急难险重“考”出干部执行力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急难险重,最是考验各级干部在危机面前的快速反应能力。

汛情就是命令。7月15日上午,汛情指令发出后半小时,峨眉山市胜利镇镇村组干部全部到位;4个小时紧急转移安置群众222户528人;4个小时组织到位满足500名群众使用的被褥、凉席、干粮、矿泉水等基本生活物资……

10支民兵预备役、党员志愿者应急小分队迅即组建,300余人结成的保护网迅速镇、村、组……

当天中午以前,胜利镇13个隐患点的222户528名群众全部有序撤离并妥善安置,人人手上握有一张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避险明白卡。

7月19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该镇设在峨眉五中的临时安置点,这里安顿有转移群众313人。学校操场的蓝色帐篷里,73岁的张秀娥和几个老大娘坐在凉席上聊家常。教学楼一楼教室,应急管理培训师陈奚鸣正在为避险群众讲解避险常识。走廊上的临时义诊点,医务人员在给87岁的张桂兰测血压。一旁的少儿培训班,峨眉山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正带着小朋友做游戏……

转出来,安下心。转移安置期间,安置点组织医疗志愿者每日为群众晨检,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少儿兴趣班、棋牌、健身舞、坝坝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多名镇村组党员干部组成的治安巡防,不间断无缝隙巡查,保障村民的财产安全无忧。

“峨眉山市定点联系的领导和干部时刻跟我们在一起。”每天休息不过两三小时,胜利镇党委书记尧桂芳多天来一直嘶哑着嗓子,“这次实战大考,考出了一支打得硬仗的基层干部队伍,汇聚成一种坚定的力量激励着大家。”

胜利镇的应急响应能力,是峨眉山市各地防汛减灾总体战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用底线思维,作最坏打算,拿出过细的措施办法,积极主动应急避险。至7月18日20:00,峨眉山市累计排查出隐患点268个,组织抢险救援队伍66支2018人,转移安置群众3600余人。

“零死亡零群伤”,是峨眉山市交给党和人民的集体答卷。

心手相连“守”出干群鱼水情

“你看,我的家就在那儿。姜老师说,那儿是滑坡体,平时经常来教我们避让地质灾害的知识。前几天他还冒着大雨到这儿来查看,叮嘱我们千万要注意安全。”遥指半山腰里自己的家,峨眉山市绥山镇麻柳村6组村民童谣芳告诉记者,大家住在集中安置点很安全,都很惦记姜老师,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童谣芳口中的姜老师,是绥山镇国土员姜德逐。7月17号早上,持续的大雨稍微放缓,姜德逐就带着核工业部西南勘察设计院的专家,赶往新发现的樱桃坪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山高坡陡,路滑难行,连续多天很少休息的姜德逐一边不停地接着关于地质隐患的电话,突然脚下打滑,摔下3米高的陡坡。

“姜国土员瞬间晕过去了。醒来后,发现左胳膊折断,他却坚决拒绝下山检查治疗,忍痛坚持做完了灾害检测鉴定。”回忆当时情形,峨眉山市国土局副局长任冀萍几度哽咽,“危急关头,我们的干部心里头装的全部是群众,个人安危早已置之度外。”

隐患点鉴定核实,5户22个村民及时转移安置。

19日上午10点20分,记者在峨眉山市中医医院见到姜德逐。左手臂打着夹板,姜德逐正在向前来探望他的沈山村干部打听隐患点群众转移情况,叮嘱一定要随时提高警惕。

“国土员工作辛苦吗?”记者问。“很辛苦,但总得有人来做。”姜德逐显得有些木讷。49岁的他,2002年起在乡镇国土员岗位上干到了今天。记者看到,他的裤腿上还沾着泥巴,问后才知道是受伤那天摔的。他的妻子,是胜利镇的党委书记尧桂芳,多天来一直守护着当地的百姓,还没来得及照顾他……

“现在的干部太好了!大风大雨吹着淋着的是他们,避风躲雨放心安心是我们老百姓。”童谣芳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

“只有共产党才这样关心我们,只有共产党的干部才这样跟我们同甘共苦在一起。”峨眉山市川主乡太阳村,76岁的老支书刘国太对记者翘起大拇指。和他一起住在集中安置点的30多个村民,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听得心头发热,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再辛苦都值得!”川主乡党委书记余浩明动情地说。

急难时刻,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在一起,心手相连,甘苦与共,鱼水情深。 落地到户“炼”出实干精气神

7月19日中午12点,峨眉山市九里镇第一小学文昌社区安置点,避险群众正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有序就餐。一位拿着喇叭招呼大家的老人忙前忙后。

老人叫张时华,63岁的他是文昌社区副主任。此次强降雨转移群众,他一人身兼数职:信息员,每天收集汛情;指挥员、调解员,动员群众主动避险,疏导群众安心避险。

“只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苦点再累点都值得。”自己的家离安置点不到500米,但这几天张时华没有回过一次家。24小时坚守在安置点,每隔2小时到隐患点上巡查一次,累了就在安置点小憩一会儿。“一把电筒、一件雨衣、一个喇叭”就是老张工作的全套装备。

“在安置点住下来,跟群众多谈心,多了解他们的情况,做好调解工作,解决他们的问题。”老张告诉记者,由于临时安置点人多,难免发生小误会,这就需要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及时消除隔阂,让群众安心舒心。

一线值守,一线防范,一线指挥,老张是峨眉山市“立行干部”、“细节干部”群体中的一员。立说立行,注重细节,落地到户,成为峨眉山市防洪减灾工作的主基调。

一边排查一边整改,川主乡7月15日以来已累计整治好11个隐患点,余下的19个也将一鼓作气进行整治,达到动态消除安全隐患的目标。

“摸清了家底,夯实了基础,检验了干部作风,拉近了政府和百姓的距离。”川主乡党委书记余浩明说,这场连续高强度的实战经历,给大家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也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这次经历中收获的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过细的措施方法、操作性强的流程制度,收获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将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不竭动力。

生命至上,落地到户,“炼”出了峨眉山市各级干部立行实干的精气神。

记者观察:

7月以来,四川遭遇多次强降雨天气。岷江、青衣江水位大幅上涨,形成乐山入汛以来最大的两次洪峰。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两次洪峰安全离境。

7月15日开始的新一轮防汛减灾工作,全市拉网排查、主动避让、应急准备等各项防汛减灾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地到户,实现了“零死亡零群伤”的终极目标。

在这场生命至上的人民战争中,全市干部作风在实战中检验,执行能力在实战中增强,党性修养在实战中锤炼。这一过程所累积的群众基础、制度基础和精神基础,对乐山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新闻推荐

第四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峨眉武术论坛举行专家学者共话“武术梦”

峨眉武术论坛现场■本报记者张清文/图昨(10)日,2013年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峨眉武术论坛在峨眉山温泉饭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专家、学者以及武术运动员代表等汇聚一堂,共...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艾美酒店加快建设2013-08-31 19:32
猜你喜欢:
评论:(暴风雨中锤炼作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