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乐山 今日犍为 今日井研 今日夹江 今日沐川 今日峨边 今日马边 今日峨眉山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今日峨边 > 正文

阿索拉毅 彝族文化的守望者

来源:乐山日报 2019-08-25 07:10   https://www.yybnet.net/

阿索拉毅近照 记者 张波 摄阿索拉毅是《太阳照进“无人村”》中的主人公阿索拉毅的诗集阿索拉毅编著的作品阿索拉毅(右二)在上海书展做客访谈■记者张波

8月19日,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脱贫攻坚纪实文学作品《太阳照进“无人村”》,亮相上海书展创意演讲会现场。演讲会以“学习时代楷模致敬改革先锋”为主题,现场聚焦广大党员队伍中的时代楷模,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

来自峨边彝族自治县的阿索拉毅,便是《太阳照进“无人村”》中的主人公。同时,他呕心沥血、业余编著多本彝族文学选集,创作的长诗《星图》被誉为一部彝族史诗,被认为是彝族文化的守望者。阿索拉毅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

下足绣花功夫让太阳照进“无人村”

作为书写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纪实作品,《太阳照进“无人村”》讲述了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茶园村,在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的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第一书记”阿索拉毅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村民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

茶园村海拔3000多米,全村30户124人,贫困户10户,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村民在阿索拉毅到来前已经搬离,村子成了典型的“无人村”。从2015年8月至今,作为“第一书记”,阿索拉毅坚持守望着全村人的脱贫梦。他挨家挨户走访,在摸清“无人村”的现实情况后,帮助村民寻找出路,并通过精准施策摆脱了贫困。

通过4年持续不断的扶贫工作,如今茶园村的村民都拥有了宽敞明亮的砖房,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孩子们也都能就近上学,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最值得称道的是,茶园村已修通产业公路,将用县上提供的50万元发展资金种植1200亩“八月笋”。村民收入有了保障,再不必因为贫穷而搬离。

让“无人村”有人、让“无村人”有村,阿索拉毅的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驻村帮扶以来,阿索拉毅忠诚履行工作使命,为茶园村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彝区群众离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更近了一步。

作为老乡和校友,《太阳照进“无人村”》的作者英布草心,对阿索拉毅的扶贫工作有着超出常人的深切体会。2017年5月,《四川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阿索拉毅的事迹后,2018年1月底英布草心深入茶园村进行采访,通过一年多的写作,最终将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乡村基层干部,在书中得到展现。

读完《太阳照进“无人村”》后,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伍立杨说道:“英布草心叙事从容精警、荡气回肠,浓郁的抒情和深刻的哲理相结合,感染力渗透字里行间。结构深沉而又焦点醒目,用笔细腻而又大气盈盈。确为一部颇具传奇性的经典佳作。”

守望彝族文学让彝族文化有据可查

8月20日,雨后的乐山空气清新,凉爽怡人。从上海回来的阿索拉毅虽然连日舟车劳顿,但依旧神清气爽。坐在咖啡馆内,阿索拉毅除了向记者聊起自己的“第一书记”工作,还讲述了多年来他与彝族文学的故事。

彝族在古代有众多浩如烟海的毕摩经籍和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抒情长诗、叙事长诗,以及闪现着智慧光芒的尔比尔吉谚语、种类众多的民歌民谣和民间故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化至今仍然滋养着这个民族,有些作品如《阿诗玛》《查姆》《梅葛》《玛牟特依》等对世界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当代彝族人,每当寂静的夜晚,阿索拉毅站在山顶仰望星空的时候,时常思考:我们有什么样的文化财富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在当代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骄傲和自信?

“从2011年起,就给自己定立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有生之年,把当代彝族文学成果完整、系统地呈现给世人。”作为一个说干就干的“行动派”,阿索拉毅立即着手把自己的这个梦想付诸实践。之后,他业余时间埋头于故纸堆,从只言片语中挖掘每一个当代彝族作家的优秀作品,不停地购买相关书籍,不断地动员各地彝族作家从不同渠道把作品收集起来。

阿索拉毅的努力,得到了文学作家和相关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经他编著出版的成果有《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1980-2012)》上下卷、《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四卷、《中国当代百名彝族女诗人诗选》上下卷、《当代彝族女性小说选》,以及《当代彝族女性散文选》、《当代彝族女性诗歌选》等。同时,与马黑吃吉联合主编《中国彝族当代母语诗歌大系》上下卷,与刘存荣联合主编《金山呤彝山情》,特约编辑《彝诗鉴》诗歌年选,总共达千万字,累计收录1000多位彝族作家的作品。

其中,今年1月,刚刚出版的“当代彝族女性文学作品”系列选集,辑录入编了130多位彝族当代老中青女作家作品,其中既有97岁的耄耋老人,又有“80后”“90后”的年轻作家,在文学出版史上首次将彝族女作家们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整体性、专门性推出,这在彝族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与文学文献档案性等多重功能与意义。

庞大的工作体量、像工匠一样常年的积累,让阿索拉毅常常失眠。这些稍显“业余”的爱好常常被他安排在后半夜或者清晨,每天的休息时间只剩下4、5个小时。对于身体发出的各种危险“信号”,他常常没有时间理会,而是专注于整理和出版。

想有一个彝族文学馆展示给有需要的人

阿索拉毅自己也写诗,他先后在《诗歌月刊》《中国诗歌》《作品》《新大陆》《星星》,以及《文艺报》《民族文学》等发表诗文作品50万字。出版个人诗文集《诡异的虎词》,他的长诗《星图》更是被誉为一部彝族史诗。

阿索拉毅并未止步于此,除了继续编著《彝族诗歌发展概观》,他与张菊兰合著的长篇小说《美神·甘嫫阿妞》已创作完成。

“目前,计划出版的文集有《中国彝族当代小说大系》《中国彝族当代散文大系》《彝族古代诗歌选集》《当代彝族诗歌评论选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彝族文学》,以及《诡异的诗论》《诗与思的风暴——21世纪彝族文明访谈录》等,如果有一天这些书有幸出版,将会比较客观地展现我们这一代彝人留给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财富。”阿索拉毅坚信,经过岁月的积累、沉淀和淘洗,这些留下的珍贵文学作品,都是值得铭记的不朽的灵魂丰碑。

“我希望当我工作的时候,别人不知道我是一个诗人;当我业余创作的时候,别人也不叫我作家或诗人,而是一名‘编辑家’。”这是阿索拉毅的成就感。

“文学对我个人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采访结尾,阿索拉毅道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想有一个文学工作室或彝族文学馆,用一隅把自己多年来从不同渠道收集、购买、整理、编著起来的著作,以更完美的姿态、更有尊严的方式,展示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用爱谱写一曲山海情歌

刘天凤(右二)为学生辅导作业受访者供图2017年,浙江省与乐山市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对口帮扶乐山“两边一区”...

峨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阿索拉毅 彝族文化的守望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