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山市外国语小学五年级与对口支援学校峨边彝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峨边二小),开展了“书信手拉手”活动,也让一封封书信架起了两所学校学生间的友谊之桥。
学生:“我等着你的回信”
“张俊杰同学,你好!我是乐山市外国语小学五年级D班的同学,我的名字叫洪嘉成,这是我们第一次‘手牵手\’活动,希望能够与你成为好朋友。我是一个憨厚的小胖子,在班上排第三胖。我想向你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做《笑猫日记》,里边写了笑猫与老鼠的深厚友情……”
在寄去给峨边二小的张俊杰的信里,洪嘉成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在校的学习生活,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最后还不忘写道,“我等着你的回信,别忘了我哦!”
“亲爱的洪嘉成同学,你好。当张老师说我们班要与你们学校举办‘手拉手\’活动时,我们顿时炸开了锅,我也希望与你成为好朋友。我是一个爱运动的小男孩,身高1.5米,体重90斤,像你这样应该多多锻炼了哦……”
不久后,洪嘉成便收到了张俊杰的回信,他高兴地快跳了起来。这种等信的期待与收信的惊喜,该校五年级全体同学都深有体会。
原来,在“书信手拉手”活动中,该校老师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了如何写信,包括书信格式,信封填写,寄信过程等,并向孩子们介绍了峨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接着,孩子们怀着既兴奋又好奇的心情,真诚地写好了信,周末买好信笺和信封后,工整誊写并填好信封,到邮局寄出了人生的第一次信件。在双方学校学生书信来往间,友谊之花也悄然绽放。同时,孩子们在手机电脑普及的电子时代,体会到了书信交流的快乐。
老师:书信时光让人欣喜
年岁在增长,时代在进步,在现代通讯迅捷的大流里,书信的往来已然成为了流沙河里被掩藏在某个角落里不再重复的过去。但是回忆起那段书信岁月,老师们依然嘴角轻轻上扬。
时光倒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乐师附小教师李娟一个人在外地读初中。没有手机和电话,与父母的联系全靠书信。“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对父母把自己送到外地读书很不解,每周的信件里都是满满的埋怨和对父母的不解。”李娟告诉记者,那时的书信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自我宣泄心理成长的历程。
后来,李娟考上了师范学校,最欣喜的也是收到各地同学们的来信,外出求学的、打工的、当兵的,来信非常多,自己回信也很忙碌,而这恰好也化解了她初到陌生地方读书的不适感。“后来,书信慢慢少了,各自都有了新的朋友,生活充实了,沉淀下来不离不弃最终还能继续书信往来的,也成了伴随一生的朋友。”李娟坦言,书信在自己的青春年代,也似乎成了筛选朋友的工具,于自己也是记忆深刻的。
“如今,书信离我也很久远了,现代通讯工具太方便快捷了,早已替代书信往来。”李娟十分感怀,她说每每回忆那段写信收信的日子却始终欣喜,那段用文字铺垫的日子依然清新清楚。
热衷于书信往来的,还有乐师附小教师唐棠。据她回忆,在2007年手机已经开始慢慢普及,但是到异地读大学的她依然和分隔异地的闺蜜保持书信往来。“可能大家都有一种文艺情结吧,那时明明都有手机却依恋于文字,大家可以在信里长篇大论地讨论、聊近况。”唐棠说,读大学时也特别喜欢保管班上的信箱钥匙,没事去开信箱,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对收信充满了期待。
“虽然书信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如果有朋友要跟我保持书信往来,我也十分愿意。”唐棠坦言,大家习惯了手机,工作忙没有时间写信,但是书信交流的感觉依然是最好的。
记者张力文/图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三江都市报讯(张全胜摄影报道)发送资料、现场咨询、免费义诊、课堂讲座……日前,峨边彝族自治县2017年“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活动走进该县杨村乡,为广大群众送上科技、文化、卫生等知识,护...
峨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