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田(左)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本报记者 罗学锋 方方 文/图
8月15日,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峨星村绵延起伏的青山上,一株株核桃树长势喜人。50岁的该村村民林凤田早早的起了床,悠闲地在自家小院里散步,脸上挂满了笑容。“年纪大,在外不好找工作,没想到,在家门口却还能继续赚钱。”林凤田说,去年在家边耍、边打工,半年时间就挣了4000多元钱。加上自己种的10亩核桃和流转出去的4亩多土地的收益,他在家也能把日子过好。
让林凤田实现就地增收的是峨星村积极发展的核桃种植产业。
“在纵深推进***工作中,2015年我们改变以往简单低效的方式,引入企业发展核桃产业;统筹整合扶贫资金,为建卡贫困户每人发放了50株核桃苗。同时,在征得农户同意后,整合退耕还林补贴资金,每亩补贴300元作为核桃苗采购资金,让老百姓几乎不用自己掏钱就能拥有核桃苗。”沙坪镇镇长廖学琴告诉记者,峨边积极探索适宜自己的扶贫模式,将扶贫资金变为产业资金,提升群众脱贫的“造血”能力。“村民可以以每年每亩400—5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然后再到企业基地打工赚钱;也可以在基地务工的同时,以土地和核桃苗入股,以收益的70%来分红。”廖学琴说,这样的形式,让扶贫资金发挥了更大效益,村民享受到了实惠。
峨星村村主任何明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村里人只种玉米,一亩地最多能收入1000元,这还不包含人工费用、化肥支出等。现在种上了核桃,进入丰产期后,一亩核桃年产值约8000元,比以前种玉米收益高多了。”
“我去年在基地领了近1万元的工资,加上流转土地获得的6000多元,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呢。”年近7旬的峨星村3组村民何正文告诉记者,“基地引入的核桃品种是经过多年比选观察的,适合峨边气候条件,长势好,树体壮,抗病能力强,挂果率高,果大,产量高。这些核桃就是我们致富的希望啊。”
核桃3年挂果,4—5年才达到丰产期。如何解决核桃生长前几年群众增收问题?廖学琴给出了答案:“我们引入企业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在核桃树下套种魔芋,让群众的土地实现二次收益。村民可以将种植了核桃的土地以每年每亩10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腾出时间和体力外出务工;也可以以‘农民出工、企业出魔芋种子\’的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收益五五分成。”
核桃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位于高山的峨星村群众增加了收入,也让大家学得了技术。“核桃基地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还会对村民进行管理技术培训,教大家如何施肥、嫁接、修枝等技术活,不少村民变成了熟练的技术工人。有了技术,不管是在基地打工还是外出务工,大家不再是出蛮力的初级打工仔了,而是成为了技术人员,收入大幅增长。”何明清说,“比如熟练嫁接工,每天可以收入300—400元哟。”
小小的核桃,托起峨星村群众脱贫奔康的大希望!
新闻推荐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金口河区永胜乡顺河村彝家新寨“一村一幼”补齐彝区教育短板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医务人员到基层开展义诊活动峨边职业高级中学开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