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邛莫那根和妻子忙着打包各种放映器材,晚上,他要到30多公里外的毛坪镇为当地百姓放电影。
“在彝乡山区,放一场电影往往要耗大半天时间。”迄今为止,邛莫那根已为峨边彝族自治县36个村放映了2000多场电影,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放电影的人”。
其实,邛莫那根还有一个身份——峨边彝族自治县杨河乡张加村村支书。他带领着全村群众改善环境、培育产业,大步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本报记者 吴亚飞
那年他主动垫钱修村里的堰渠
今年,张加村要成为全乡首个实现整体脱贫的贫困村,邛莫那根说自己“压力有点大”。
垫资修渠,凿山修路,土墙换新房,产业带民富……在邛莫那根带领下,张加村一年一个样。
曾经,“干旱时,村里人和牲口同饮一凼水”“交通太恼火了,几乎都是人背马驮”“不少村民没有稳定收入,房子漏雨透风”……2002年,一个个难题横在新上任的村支书邛莫那根面前。
张加村平均海拔1000米,“村里不是没水源,只是大家收入低,靠着小管子引水。”邛莫那根想,要发展,首先要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
村里修堰渠钱从哪儿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要走程序,钱不能马上到位,但群众的吃水问题不能再等了。”邛莫那根决定自己垫钱先干。
妻子很不理解,“这么难,要不就别干了。”但在他的不断开导下,妻子拿出了家中存款3万元,村里堰渠开始动工修建。
用自家的钱干公家的事,老百姓很受触动,全村齐心参与修建,投工投劳3713人次。经过1年多的努力,张加村人告别了人畜同凼、靠天吃水的日子。
如何增加村民收入?2008年,邛莫那根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学习,带回了生姜种植技术。为打消群众疑虑,邛莫那根在自家地里种植起5亩生姜。生姜适宜当地环境条件,长势喜人,村民们看到了致富希望。
紧接着,邛莫那根带领村组干部成立了张加村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了30多户村民入社,当年实现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300余元。很快,生姜产业辐射到周边5个乡村,全乡实行了规模化生姜种植。
2015年,彝家新寨建设项目落户张加村。邛莫那根采取“三户联保”模式解决银行贷款问题,通过“五户共建”节约建设成本,硬化了1.5公里通村路,新建起8个垃圾池,新修了1.1公里通组道路,安装了排污设施和管道,实施了农网改造,改善了45户群众的居住条件,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每次
放电影前先播放种养技术科教片
“腰包鼓了不算富,精神富了才是福。”邛莫那根深知大山深处文化生活的匮乏。
为丰富山区群众的精神生活,从2011年起,他和妻子担负起五渡镇、平等乡、毛坪镇和杨河乡36个村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
这些村有一半都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山高坡陡,条件恶劣,最远的村来回一趟要十几个小时。有好几次,由于道路湿滑,邛莫那根险些丧命。
常有人问他,在山区放电影这么辛苦,为啥还要坚持?他说:“放电影能给村民带来快乐,还能给大家传播知识,我很有成就感。”
每次播放电影前,邛莫那根都会根据每个村的情况,播放种植养殖技术科教片等,很多村民因此学到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
“物质环境改善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怀揣着最朴素的想法,邛莫那根与妻子奔走在小凉山深处,行程近2000公里,给群众送去公益电影、科教片等影片800多部,把致富信息、文明新风送到了6万多名山区群众心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梁涛美)11月5日,峨边彝族自治县举办打击违法犯罪成果展暨赃物返还大会,集中返还公安机关追回的汽车、摩托车、香烟、现金等一批价值近百万元的被盗被抢赃物。近年来,峨边公安机关为维护群众的...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