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开河
12月15日 晴
早晨,我和金岩乡中心小学的尼里阿曲副校长、黄勇老师一起,走在去金岩乡共和村幼儿园的路上。近了,我们看到背着书包的孩子三五成群跑向学校,眼前是一长排新修的围墙和水泥路。走上新修的水泥路,孩子们像小鸟雀一样快活地奔下去。
以前这里没有幼儿园,孩子们要长到七八岁才送去好几公里外的金岩乡中心小学直接读一年级。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数数,学前受过教育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学习上的起步基本为零。
这里说是一所幼儿园,其实就是在今年10月份,由金岩乡小学和共和村村委会一起,将村委会的一间活动室进行改建,作为幼儿园的临时场所。只有两名老师,都是本学期新竞聘的。今天雷子小龙老师外出听课,所以只留下井时李冬老师一个人照顾着35个孩子,男生20名,女生15名,最大的6岁,最小的4岁。
课下,我们采访了李冬老师。他说的第一个难处是孩子们上学的问题:最远的会走四五公里山路来上学;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孩子教起来特别困难;午间接送孩子是一大问题,离家很远的十多名孩子只能靠着一盒牛奶、两三个饼干的营养餐充当午餐。
许多彝族青壮年留下孩子,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当地的教育深受家庭生活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彝族家庭还挣扎在贫困线以下,共和村276户1216人中,就有116户467人是贫困人口。很多家长育人观念淡薄,出现了“我们孩子成绩再好,也供不起她们上大学”,“我们的孩子读了书也没有用,反正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思想。所以,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
从这位年轻老师口中得知,他们每月工资仅1260元,没有任何补贴。在学校无住宿,每天放学往返中心校8公里。“呵呵,为了孩子的明天,再艰难,也要坚持呀!”李冬老师说。
我特别留意到一个叫佘鲁星云的女孩,家里6口人,母亲务农,家中条件简陋。这个蓬乱着头发的孩子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据说父亲在外四处打工。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当地幼儿学生阿史军沙的爸爸充满感激地要留我们到他家吃饭。我们婉言谢绝,他跑回家兴冲冲地提来一块腊肉。我们再次婉拒了腊肉,心里更多的是心酸。
校内几乎没有图书、玩具及体育设施,学生穿着也成问题。尼里阿曲副校长眼噙泪花,有些无奈地说:“前期借着村委办公用房,新修了沿河堤,购买了学生桌凳、电视机、办公桌等等,学校千方百计筹集了8万多元,现在早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们离开了幼儿园,可两位老师还得长期坚守。扶贫必先扶智,儿童是彝区的未来,倘若有更多致力于发展民族学前教育的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点滴爱心,再多困难也会逐一克服。
(作者系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共和村“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一、助人为乐模范肖华清井研县宝五乡三溪村4组村民张素霞(女)中国水电七局退休职工二、见义勇为模范李明忠市中区个体工商户徐开兵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逻回村2组村民三...
峨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