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边新闻 > 正文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族幼儿在阿依园里玩玩具

来源:乐山日报 2015-10-26 19:07   https://www.yybnet.net/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族幼儿在阿依园里玩玩具教师和小朋友快乐做游戏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幼儿园■2013年,乐山市彝区286个行政村仅有2个幼儿园。彝族儿童尤其是纯彝区的儿童,没有经过学前教育的汉话教学和训练,在小学一年级基本上听不懂汉话,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学生甚至到了二、三年级还在读“望天书”。

■“一村一幼”是政府投入举办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不收家长一分钱,学生还有免费的水果糕点或营养午餐,是彝区教育扶贫的惠民工程。

■熊春鹰  文/图

A

不花一分钱村里也能上幼儿园

乐山市彝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共有45个乡镇、286个行政村。直到2013年,这286个行政村仅有2个幼儿园,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62.6%。

彝族学生的母语是彝语,在没有“一村一幼”前,乡镇的彝族学生没有接受过一天的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接受普通话教学,很多学生连一句普通话都说不来,也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有的学生甚至到了二、三年级还在读“望天书”。

城里的幼儿园一年四五千元村里的幼儿园不要钱

玛赫达力从没想过,有一天幼儿园会开在家门前,而且不用花一分钱,女儿玛赫柳萱就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接受学前教育。

24岁的玛赫达力是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人。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这个“90后”的父亲结婚前在外打工,天南海北地到处跑。在外奔走了多年,只接受过职中教育的玛赫达力深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没文凭,二没技术,打工也只能干又苦又累的活,尤其是不懂汉话在外面根本没法和别人交流。我不想让女儿重复我的路。”玛赫达力的父母和妻子,都只会彝语,他担心女儿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上了小学以后学习会很吃力。让孩子上幼儿园,早一天接受学前教育,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此前一直在成都工作的玛赫达力,前年回了峨边,打算将女儿送进县城上幼儿园。但是到城里一番打探之后,玛赫达力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峨边城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根本进不去。民办幼儿园一学期的费用大概是两三千元,一年就要六千元左右。”玛赫达力说,他所在的解放村,距离县城有五六十公里的路程,要在城里上幼儿园,还得在县城租房,一年的租金要三四千元。这样一算下来,在县城上幼儿园,一年的开支至少要一万块钱。这对于全靠玛赫达力一人打工挣钱的彝族家庭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现在好了,不用去县城,柳萱在村里也可以上幼儿园,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这个帅气的小伙子腼腆地笑道,“虽然才上了一个多月,柳萱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卫生习惯的改变,以前经常坐地上,用袖子擦鼻涕,现在知道上学要穿得干净整洁,衣服有一点点脏就要求换,流鼻涕要用卫生纸擦干净……虽然柳萱现在还不会说汉语,但是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汉话了。”

以前请都请不到学校来现在争着把孩子送进学校

玛赫柳萱就读的幼儿园,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一个村级幼儿园。幼儿园设在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由该村村级活动室布置而成。10月14日,笔者来到这个美丽的彝家新寨,实地探访这里的阿依园(彝语中“幼儿园”的意思)。

17个可爱的孩子,分成两组,正围坐在小桌子前,摆弄着手中的玩具。教室里,彩电、电子琴、黑板、消毒柜等教学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靠近大门的墙上,17条小手帕挂了一排。另一面墙上,是孩子们的涂鸦作品,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图画,充满童真童趣。

“没有这个阿依园之前,村里的小孩都是敞放的,每天漫山遍野跑。”阿依园老师万蓉原本是哈曲小学的任课老师,村里的阿依园正式开办后,她就来到了这里。“你看,这是去年第一学期时孩子们的涂鸦作品,和今年的对比,差别很大。”万蓉从抽屉里拿出一叠涂鸦作品感慨道,没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不知彩色铅笔是什么,对于涂鸦也毫无概念。而现在,孩子们对色彩、涂鸦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学会用手中的彩色铅笔,表达内心所想。

在哈曲小学任教13年的万蓉,见过太多十二三岁的孩子辍学外出打工的事例,也曾为学生的流失感到心痛。现在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相比过去,“80、90后”一代父母,(紧转第2版)(紧接第1版)深知知识文化的重要,想方设法也要让孩子们上学。

“他们对于学前教育有着同样的需求与渴望。”万蓉告诉笔者,由于目前幼儿园条件有限,只能接收4岁(包括4岁)以上的适龄幼儿,一些年龄不够的孩子,家长也强烈要求要上幼儿园。相邻的瓦嘎村目前还没能开办阿依园,家中有幼儿的家长很是羡慕解放村的村民。

“现在村幼儿园才刚刚起步,只能先保证本村村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万蓉说,从以前的义务教育阶段请都请不到学校上学,到现在的学前教育阶段年龄不够也要硬塞进学校,彝区村民教育观念的改变可见一斑。

上幼儿园免费连营养午餐都是免费的

秋天的暖阳洒满山野,海拔1000多米的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彝家新寨阿依园,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广场上做游戏。底底古彝家新寨于2014年建成,村委会底楼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就是村里的幼儿园所在。村委会前1000平方米的广场,成了孩子们自由奔跑的户外活动场地。

自从有了阿依园,32岁的司杜克句感觉轻松了不少。6岁的儿子司章浩,和5岁的儿子司志豪,都在幼儿园里上学。每天早上10点之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司杜克句就安心地去忙自己的事情,中午孩子在幼儿园能吃一顿牛奶加蛋糕饼干的营养午餐,下午两点过放学,孩子的奶奶或妈妈再将他们接回家。

“上了一年的幼儿园,两个孩子学会了很多歌,还会跳舞,讲卫生,懂礼貌,还学会了很多汉语,进步太大了。”对两个孩子的变化,司杜克句感到很欣慰,“最关键的是,娃娃上幼儿园是免费的,连营养午餐都是免费的。”

2013年以来,峨边着眼彝区农村幼儿教育匮乏、幼儿入园难等问题,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一村一幼”工程。为让更多的乡村幼儿像城里孩子一样成长,峨边整合资金资源,综合考虑彝家新寨建设、人口流动和适龄儿童数量等因素,按照“集中资源、节约成本、填补空缺、方便就近”的原则,科学布局幼儿园,确保每一所村级幼儿园都能建在群众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县财政按每个幼儿园5万元标准投入建设,配齐幼儿桌椅、黑板、玩具、电子琴、影碟机、消毒柜等教学生活用品。同时,减免600元/生/年保教费,按800元/生/年标准解决幼儿营养午餐。对转岗教师到彝族村、汉族村任教的分别每月补助差旅费300元、180元。

为解决幼儿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峨边按照“1名转岗教师+1名临聘人员”为各幼儿园配备教师,解决幼儿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目前,该县从乡镇中心校调剂转岗教师50人,临聘人员60人,确保村级幼儿园实现“一教一保”。

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峨边全县已建成一村一幼5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3年的67.6%增长为现在的77.3%。下一步,峨边将把“一村一幼”作为教育扶贫的重点实施项目,逐步完善“一村一幼”规划,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村一幼”8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实现农村幼儿园基本覆盖。

师资匮乏与资金紧缺成“一村一幼”推进的最大问题

“一村一幼”工程的实施,迈出了彝区学前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

“首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峨边彝族自治县教体局党组成员李树军说,幼儿教学专业性强、要求高,“一村一幼”教师配备多数不是幼教专业的教师,目前全县转岗小学教师具有幼儿教育专业资格的教师仅有5人,只占幼儿教师的10%左右,临聘人员多数没有幼教资格,加之“双语”教师严重缺乏,全县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临聘人员流动性很大,只要有好的机会,就会另谋高就,影响教学进程。而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每年县财政需投入“一村一幼”营养餐费150万元,60名临聘人员工资约150万元,吃紧的财政无力承担村级幼儿园的建设资金。

“希望省、市政府能制定出符合民族地区‘一村一幼\’的编制政策,争取为每个‘一村一幼\’设置一名正规幼儿教师编制。”李树军表示,另一方面也希望上级政府能在经费保障方面适当加大投入。

B

大力实施“一村一幼”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4年初,乐山市委、市政府将“一村一幼”建设写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通知》,明确了用2年的时间,在彝区建设“一村一幼”150个,力争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在彝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一村一幼”建设热潮。

截至2015年9月1日,乐山市彝区共建成开学“一村一幼”155个,增加学龄幼儿4500余人,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提前五年实现和超过《乐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20年达85%的目标。

在推进“一村一幼”建设中,乐山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又如何保证制度的推行?

学前教育严重滞后是彝区教育难点

笔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通过多年的教育扶贫,乐山市彝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寄宿制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入学难、巩固难的问题得到彻底改变,基本实现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好,学得好”的目标。

但是,受历史、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彝区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教育对服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学前教育严重滞后,始终是乐山教育的“短板”和彝区教育的难点。

“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表面上看,是教育领域自身的业务性工作。但是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贫困的代际传递无法有效的阻断。”乐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批又一批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孩子所接受的义务教育,水平低,质量不高,导致他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难有成就,甚至难以立足,他们走出大山难,就业难,找好工作更难。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大力解决学前教育严重滞后的问题,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抓好学前教育,打好少数民族孩子接受教育的基础,尽力在学前三年甚至学前一年跨过“语言关”,同时实现文明生活习惯的初步养成。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让更多的孩子可以继续升入高中阶段,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他人竞争,实现就业,从而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大胆尝试破解“一村一幼”建设三大难题

实施“一村一幼”建设,抓住了彝区长远发展的关键。但是,发展彝区学前教育,政策少,问题多,资金少,困难大。在实施“一村一幼”建设中,乐山市不等不靠,勇于创新,逐一破解“一村一幼”建设的“三大”难题。

一是建好园舍。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和“集中资源、节约成本、填补空缺、方便就近”原则,采取改造闲置村小和村级活动室建设幼儿园等方式,有效扩大“一村一幼”覆盖面。

二是保障经费。将“一村一幼”建设和运行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市财政为每个幼儿园安排园舍建设和开办经费5万元,县财政负责解决村幼儿园的公用经费、点心费和教师工资等,标准化配备幼儿桌椅、玩具、餐厨具等教学生活用品。两年中,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750万元),使“一村一幼”能顺利开办。

三是配好师资。采取转岗一批小学教师、临聘一批代课教师、基层服务人员兼任一批等办法,全市共配备“一村一幼”教师215名。同时,强化教师培训,今年暑假对已开办的“一村一幼”所有教师,集中到乐山师院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一村一幼”保教质量。

“一村一幼”补齐彝区教育“短板”

截至2015年9月1日,乐山市彝区共建成开学“一村一幼”155个,增加学龄幼儿4500余人,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提前五年实现和超过《乐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20年达85%的目标。

“一村一幼”建设的推进,为彝区学生尽早突破普通话的“语言关”,顺利接受义务教育打下了基础。从小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彝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一村一幼\’前,农村的学龄幼儿在村里自然生长,在地上摸爬滚打,卫生习惯不好,安全意识淡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一村一幼”后,学龄幼儿在幼儿园里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村一幼”工程的落实,促进了彝区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补齐了彝区教育的“短板”。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实施“一村一幼”前(2013年),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62.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实施“一村一幼”后的今天,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超过90%,提前五年实现和超过《规划纲要》2020年达85%的目标。

一方面,学前教育为提高彝区办学水平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彝区学龄幼儿进入“一村一幼”学习后,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而且家长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打工或发展经济,为彝区老百姓扶贫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一村一幼”的实施,提高了彝区教育发展水平,为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和脱贫致富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链接:

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历程

■2013年10月,在市委相关领导的指示下,乐山市教育局刘建丹局长率队到阿坝州理县调研“一村一幼”建设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阿坝州“一村一幼”建设调研报告》。

■201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将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列入助推彝区发展的“十大措施”之一。

■2014年4月,市委、市政府把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写入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通知》(乐委发[2014]5号)文件,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跨越发展”的原则,决定用2年的时间,在彝区286个行政村中建设150个“一村一幼”的建设任务,力争实现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

■2014年5月,市教育局制定实施“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实施方案”(乐教办发【2014】23号)。

■2014年6月26日,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召开。

■2014年9月1日,建成开学彝区“一村一幼”67个,增加学龄幼儿2378人,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85%。

■2015年7月16-22日,市教育局集中全市彝区“一村一幼”保教人员在乐山师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

■2015年7月27日,市教育局召开“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建设工作推进会”。

■2015年,按照规划,应完成“一村一幼”83个,实际建设完成88个。2015年9月1日,共建成开学彝区“一村一幼”155个,增加学龄幼儿4500多人,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

■2015年9月,制定并下发《乐山市彝区“一村一幼”管理意见》。

新闻推荐

马边首届“姆河达斯”文化旅游节明日开幕

本报讯(记者张家华马锐)为充分展示马边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明(13)日至14日,四川·马边首届“姆河达斯”文化旅游节将在马边县...

峨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实招频出2015-10-29 19:06
评论:(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族幼儿在阿依园里玩玩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