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 本报记者 刘若辰 文/图
3月10日清晨,一辆辆大货车驶进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水井村。村里的公路两边,码放着一袋袋儿菜;田野里,人们正在收割。过秤、计数、装车、算账……一车车儿菜被运出村子。
沿着平坦的连户路,来到村民张扬珍的地里,他一家人正在地里采收蔬菜。他说:“今年我家种了3亩多儿菜,按签合同每公斤五毛二的收购价算,我种的这季蔬菜要卖7000元。”不仅如此,这菜地下还“睡”着魔芋。“魔芋、苞谷、羊角菜套种,人在睡觉地不‘睡觉\’。”在旁边地收割儿菜的村民吴永宣说。“我们村种了500亩儿菜,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水井村支书李光明说。为做大蔬菜产业,峨边县拿出财政资金50万元,购买优质儿菜种赠送给村民种植,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让村民放心种植。全县扶持种儿菜2.5万亩,带动发展1万余亩。
一辆辆满载儿菜的车辆驶进了峨边五旺有限责任公司。过秤、下车、入池、盐渍、翻池,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春节后,我们从2月27日开始收菜,每天早晨7点就开始,要干到晚上12点,有时要干到(凌晨)两点。我们已收了5000多吨了,今年计划收儿菜4万吨。”公司负责人说。
“我跟着就给你发货,这些天正在忙收菜,下来就安排发货,请放心。”一边接电话,公司负责人一边解释说,这是位香港客商,已下了100吨的订单了,公司的榨菜还出口到韩国、美国等。“这个月有2条午餐肉生产线和一条红烧肉生产线将投入生产,将带动全县发展生猪生产20万头。”龙头企业的带动,为村民增收打造了新平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成栋游飞“一开始很兴奋,现在有点习惯了。”不到一个月,芦山县林业局副局长苏子友先后四次接到当地发现野生大熊猫的消息,其中三次记录到大熊猫活体。去年2月,作为省林业厅的大熊猫栖息...
峨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峨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