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护送严向付(左一)回家■记者甘国江文/图
2019年,市救助管理站本着“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工作理念,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2394人次,在中心城区44个社区发放近600个民政救助“暖冬包”和“清凉包”,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精神病人在中心城区无障碍救助和零距离救助全覆盖——
2019年,市救助管理站本着“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工作理念,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救助,为众多“迷途者”打造了一个通往家的温馨驿站,为流浪在外的他们撑起路途中的一片蓝天。
全年救助2394人次服务满意率达100%
2019年11月27日,离家10年的严向付终于回到了自己位于宜宾市的家。
2009年,患有精神障碍的严向付从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走失,2016年流浪到沐川县城时被发现,由于不能正常交流,滞留在沐川县救助站。
2018年9月23日,因无法得知真实姓名,沐川县救助站将严向付护送至市救助管理站,希望帮助查询。
“尽管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但依旧无法进行正常交流。”市救助管理站业务科科长魏亚兴告诉记者,在多方努力无果后,他们于2019年3月将严向付交由沐川县救助站接回并安置上户,取名为沐政红。同时,将严向付送往定点医院继续进行住院治疗。
同年9月,沐政红突然向医务人员说出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及家庭人员情况。经沐川县救助站与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多次查询核实,初步确定其为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人。
同年11月27日,市救助管理站护送沐政红至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人民政府,经高场镇派出所及相关村、组干部现场确认,沐政红就是当地走失了10年的严向付。
“当时,一家人非常高兴。之前,她的家人已经对再次见到严向付不抱希望,并于2013年到当地派出所把她的户籍注销了。”作为一名老救助人,魏亚兴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期间和站内的同事一道,帮助过很多和严向付相似经历的流浪人员终归家庭。
2019年,市救助管理站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2394人次。同时,与全市6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继续购买乐山市嘉定医院每日巡诊医疗服务,确保每位受助人员小病不出站,隐性和突发疾病能及时转诊治疗。
为实现救助工作前移,市救助管理站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整合社区力量,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2019年在中心城区44个社区发放近600个民政救助“暖冬包”和“清凉包”,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精神病人在中心城区无障碍救助和零距离救助全覆盖。
通过努力,在爱心、热心、耐心的工作理念下,市救助管理站2019年实现全年无一名受助人员投诉,服务满意率达100%。
创新寻亲方式
“智能救助”让家更近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救助寻亲服务志愿者。我承诺:竭尽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2019年6月19日,“大爱四川·情满救助”四川省主题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活动在乐山启动,现场为乐山市救助寻亲志愿服务队授旗。
“这是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一个举措。”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费宏表示,救助管理站只是流浪者回家途中的一个中转站,让他们早日回家团圆才是救助人的“初心”。
据悉,在传统经验和媒体寻亲的基础上,市救助管理站在业务科挂牌成立“嘉爱寻亲工作室”,并于2019年6月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成为全省首个人脸识别前置化救助管理机构,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受助人员身份信息,打造“智能救助”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通过对于特殊人员(痴、呆、傻)创建重复救助个人档案,便于服务对象再次入站后的查询工作,帮助他们早日返家。2019年,市救助管理站共建立7份重复救助个人档案。
“今年,我们将引入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救助工作,把救助工作下沉到每个社区,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到那时,我们的工作范围将更广、工作力量更强。”谈起下一步工作,费宏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种植佛手瓜闯出“大市场”“佛手瓜利尿解毒,营养丰富,口感很好,大人小孩都适合吃。”近日,在位于四川乐山市沐川县阳雀村4组...
沐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沐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