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农围坐一起剥方竹笋■杨宝翁成文/图
秋季的沐川县永福镇楠木村,薄雾缭绕山间,漫山遍野方竹愈发葱翠。方竹林下,方竹笋正破土而出,笋农们正在方竹笋用林基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碌,背篼里沉甸甸的方竹笋点亮了他们丰收的喜悦。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方竹笋产业
“我们从小就在这片林子里采笋,采了几十年,早就是熟练工了。”楠木村四组村民袁后增告诉笔者,他家里现有20多亩方竹笋用林,今天共采收了一百多公斤,收入接近1000元。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今年仅方竹笋一项,收入可达3万元,明年准备再扩种10余亩。
与袁后增家笋用林相邻的同村村民袁代祥,同样也在自家笋用林基地里忙碌着。
“以前在工地上务工,双手常常脱皮起泡、磨出茧子来,严重时还会开裂流血,生活艰难,但为了养家糊口只有坚持。”回想以前的生活,袁代祥一脸苦笑,表示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过去,这里交通闭塞,大伙守住绿水青山却没办法变成金山银山,现在基础设施好了,收购商开车上山,到基地直接收购鲜笋,不但节约成本,人也轻松不少。”袁代祥告诉笔者,这样在家既能挣钱也能照顾家庭,同时发展方竹笋用林项目政府还有补助,更加坚定了他回乡发展笋用林产业的信心。
小小方竹笋托起了袁代祥一家的脱贫致富梦。如今,他家已步入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楠木村平均海拔1000余米,水源丰富、气候适宜,非常适宜方竹笋生长。近年来,楠木村因地制宜,把发展方竹笋用林作为该村农业重要支柱产业,明确“以方竹低产林改造为主,改植并举”的经营措施,和“以方竹为主,多竹种相结合”的发展方向,通过举办方竹种植和管理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进入方竹笋用林为老百姓现场教学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管林护林常识,使全村方竹质量和方竹笋产量有了明显提升。
户均增收1万元
全村都能吃上“方竹笋饭”
“每年的采笋季节,我都要到这里务工,平均每天的收入有200多元。”正在基地帮人采笋的永福镇张村八组村民敖纯芳,一边整理方竹笋一边告诉笔者,这已是她连续第5个年头来这里帮人采笋,这个季节家里没什么事,采笋还能补贴家用,明年还会来。
据悉,楠木村方竹笋用林目前已投产6000余亩,今年可采笋800余吨,现在每天有300多人上山采笋。他们从海拔高的竹林采起,一路慢慢往下采收。
“这些笋农,既有外出务工请假回乡的,也有周边乡镇的老百姓来这里务工。”楠木村村主任袁魏告诉笔者,采笋工的报酬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按照采笋的重量计算,一是按天计算。无论是按重量还是按天数,都是笋子采得越多、报酬就越高,一般采笋工采收一天能收入200元左右;在采笋旺季,手脚麻利的采笋工每天收入高达300余元。
“除了采笋工,围绕方竹笋,还有收购、销售、运输等岗位,这样算下来,我们村所有村民都能吃上‘方竹笋饭’。”袁魏告诉笔者,可别小看这一个多月,采笋工仅采笋收入就有6000余元,加上自家笋山的方竹笋收入,每户收入平均在1万元以上,比外出打工收入高多了。
打响品牌
围绕方竹笋促振兴
“现在,我每天在这里能收购3万余公斤,主要销往重庆、宜宾等地。”方竹笋用林基地旁的公路上,收购商的货车早已排起长长的车队。收购商罗宗凯一边称重、算账、付钱,一边告诉笔者,这里的方竹笋生长环境优越,属绿色无污染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火爆。“根本不愁销售,收购商每天都会到这里来收购,两天时间我就挣了1550元,收入相当可观。”刚从收购商处领到一摞钞票的楠木村二组村民唐渔乐呵呵地说。
“我们楠木村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越,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袁魏告诉笔者,在尝到方竹笋的“甜头”后,村上部分老百姓已开始筹划修建农家乐,吸引外地游客到楠木村游山玩水,同时还能体验方竹笋采收乐趣。
为做大做强楠木村方竹笋产业、叫响品牌,特别是突破方竹笋加工、储藏等技术瓶颈,楠木村正计划引进方竹笋制品加工企业,带动楠木村方竹笋产业往规模化、基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方竹笋线上网络订购,线下展示交易。
系列举措,铺就了楠木村未来方竹产业发展的“星光大道”。“预计全村今年方竹笋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下一步,我们还会引导全村群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实现产值突破2000余万元,同时通过农旅融合发展,使楠木村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对于楠木村未来发展,袁魏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吴越记者罗曦)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社会的“稳定器”。今年以来,沐川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全面落...
沐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沐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