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生竹(左)和丛生竹(右)。
省林业厅供图
四川盛产竹。山区、平坝,笼笼翠竹到处可见,有“竹乡”之誉的地方不止一处,竹林面积达1752万亩,位居全国第一。各种竹制品,论数量、品种,也不少。但四川的竹产业,横比浙江、福建,实在算不得强,种植效益不高,加工深度不够。
发展好竹产业,事关全省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事关四川乡村振兴。把遍布全省的竹子利用好,把四川竹产业做成全国一流,四川现代农业就有了又一个优势产业。
由此,本报今日起推出《四问四川竹产业》系列报道,记者深入竹业主产区,走访种植农户、加工企业、林业部门及业内专家,直面差距,比对先进,剖析种植、加工、业态诸环节突出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现象
近七成应伐竹材无人采
阳春三月,正是采伐竹子的好季节。宜宾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一组村民李俭强却置家中上百亩竹林不顾,在附近场镇打零工。4月24日,他告诉记者,已经五六年没有采伐过自家的竹子了。
长时间不砍,竹上的白斑越来越多,那是枯死的信号。“不是病虫害,是老死的。”
李俭强家的竹子大部分是慈竹和棉竹。慈竹类生长期一般在15年左右,最佳采伐期为13年,如若不采,在其生长末期,竹子便会开花、枯死。李俭强家的竹子大部分是2000年前后退耕还林时栽的,迄今已经18年。
这些枯死的竹子多数胸径有七八厘米,正是上好的竹材,如果及时采收,应该在最“适龄”的时候变成票子。李俭强算过,丰产期的竹林每隔两三年就应采伐一次。他的竹林有近60亩进入采伐期,每次起码能采竹材六七十吨,按当下行情每吨500元,至少可带来三万元收入。
“其实我的经济条件也不好,父母老生病。”李俭强既然缺钱,又为什么不将竹材变现呢?
成熟的竹材任其枯死而不及时采伐,在四川省是普遍现象。据省林业厅调查,截至去年底,全省竹林面积达1752万亩,以纤维含量高的杂竹为主;去年杂竹材产量397万吨,仅占可采量的31%。换言之,近七成“适龄”杂竹材没采收。
四川88个贫困县中有50个县有竹林分布,竹材收入本应是贫困农户重要增收渠道之一。但去年全省每亩竹林产值不过500元,仅为浙江等沿海省份的一半。竹材闲置山林没及时采伐,显然是四川竹产业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
针对“有竹不伐”现象,记者在乐山、宜宾、达州等产竹地区进行调查。
为什么不采伐?
人工采伐仍是主要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利润薄,一亩竹材赚不到100元
“到手的钱不要,是因为要不起。”李俭强算了一笔账:每个工人日工资200元,每人平均每天采竹0.6吨,售价300元,扣除装运和其他开支,利润微乎其微。“采竹子是体力活,万一出意外,就亏大了。”现在还是刀斧砍的采伐方式。
“我们也差不多,人工一多,成本就上去了。”沐川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胡世友说,全县59万亩用材竹,全靠人工采伐,按当地劳动力价格水平,采伐一吨成本在350元以上。
据记者调查,刀砍式采伐普遍,成本每吨350元—400元,而竹材售价不过每吨500元。采伐成本占了售价近八成。
清明节前,沐川县永福镇张村种植大户伍朝志跑遍了附近的村子,才招了5个工人,“一天能采3亩多”。伍朝志家进入采伐期的慈竹近1000亩,按这个进度,要一年才能采完。但过了端午节,便到了慈竹采笋的季节,“就没法砍了”。
伍朝志的经验,丰产期每亩可采竹材1吨,扣除成本后纯利润不到100元。“少归少,总比没有强。”他说,最近几年年销售量不过两三百吨,“砍不过来”。
同为产竹大省,采伐率为何差距大?
四川多为丛生竹,只能人工采伐。浙闽多为散生竹,可以机械化采伐
浙江、福建等产竹大省同样存在人工价格高的问题,采伐率却超过四川省一倍以上。浙江去年竹材采伐近两亿根,占可采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四川大部分是丛生竹,我们的是散生竹,采伐容易得多。”来川考察过的浙江省竹产业协会秘书长翁甫金说,浙江每吨竹材采伐成本不到200元。
所谓丛生竹,是指新竹从老竹的竿根茎侧芽长出来,竹竿在地面呈密集丛状,采伐作业空间极为狭窄。而散生竹,老竹极少分蘖新竹,株间距一般在一米左右,就便于采伐、运输。这种差别,既有竹子种类差异,也有种植、管理方式的因素。
翁甫金说,得益于散生竹众多,浙江已经着手机械化采伐了。
“我们没法机械化。”沐川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胡世友坦言,一窝丛生竹,同期适采五六根,株间距五六厘米,机械用不上,只能拿刀斧砍。
省林业厅产业处调研员秦茂透露,全省现有丛生竹1250万亩,占总量的71%。表面看,丛生竹极大提升了单位面积产出效率——密度高,产业量自然提升;但实际上,丛生竹比散生竹增产不到10%,成本却高出一倍。
解决办法有没有?
优选竹子新品种,改良丛生竹管理方式和用途,让采收成本降下来
“采收成本降不下来,拿什么去跟省外竹子竞争?”川内一家竹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曾有过建竹材基地的打算,但迫于成本压力而放弃。在他看来,采收成本居高不下是四川竹产业大而不强、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有没有解决办法?记者多方走访,听到三种意见:改良品种、改革管理、改变用途。
“浙江主要是毛竹,四川主要是慈竹、棉竹。毛竹株干挺拔,不容易扩散新竹。”省林科院研究员孙鹏建议,四川林业部门培育的竹子新品种有近10种,可以从中优选适生性好、株间距大的予以推广。
采收竹笋是预留株间距的绝佳良机;水肥供给也是引导丛生竹合理扩散的有效手段。“我们在长宁等县做过实验,只要管理得好,丛生竹的株间距也能达到四五十厘米。”孙鹏介绍,这项“丛生竹散生化”实验已经接近尾声,“成本不大,可复制性很强”。
“竹子不一定要砍来卖,也可以用来看。”浙江省林业厅产业处处长康志雄介绍,温州等地也分布丛生竹,当地技术部门将这部分竹林转化成笋用竹、景观竹,农户的收入不减反增,亩产值基本都在两千元以上,采收问题也不存在了。
“我们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到2022年全省现代竹林基地突破1000万亩,品种选育推广、竹林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竹林用途方向等均要考虑,要合理密植和精细管理,降低丛生竹比例。此外,还组织科研单位与厂家研发基于丛生竹的采收机械,希望尽早投入使用。本栏撰稿 本报记者 王成栋本报制图/朱濉
新闻推荐
制图高翔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春天,随着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人才新政,国内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纵览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广栽“梧桐”...
沐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沐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