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沐川新闻 > 正文

一个山区贫困县的新农村三问

来源:四川日报 2013-07-09 15:39   https://www.yybnet.net/

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地要怎么办?地方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农民却是“抱着石头过河”,怎么让农民主动跟着政府干?离城近的农村容易找到发展捷径,离城远的地方又该怎么建设新农村?

□本报记者 许静 刘若辰/文肖雨杨/图

选择沐川来剖析它的新农村建设之旅,因为它有3个特点——

沐川县1408平方公里,山区占97%:山区县特色鲜明。

目前该县26万人口中,农民占20多万:农业县特征明显。

2012年,该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1.4亿元:贫困县特点突出。

一个山区的农业贫困县该如何建设新农村?6月25日至26日,记者来到沐川寻找答案。

一问:

如何处理好“人、地、钱”?

城边小村建成了“桃源山居”,土地流转、设施投入各有巧招

沐川县城有一条母亲河——沐溪河。河边矗立着一座26层高的大楼——世袭领地,据说这是沐川县城最高的楼之一。这一带即是沐川的“城”。

世袭领地背后,穿过沐溪河,走过一座小桥,即看到“桃源山居”的牌坊,这便是沐川的“村”,居住着沐溪镇三溪村两个组、103户村民、358人。

6月25日晚8点过,记者来到桃源山居,在门口碰到负责看管停车场的李万条,此时他正拿着小石子在地上画“正”字。“进来一个人我就画一笔,一行5个正字,已经画了19排,就是475个人。这还是从晚上六点半开始画的哦。”李万条说,“城里人吃了夜饭,都喜欢来这里走转,这哪里是农村哦,就是个大花园!”

顺着油砂公路前行,记者随意走进一户农家。

女主人马兆群说:“三溪村有3条小溪,原来村里连一条路都没有,去一回城里要脱下鞋子趟水过河。辛辛苦苦种的果子,因为品种不好,背到城里也只能卖角角钱。”

“现在品种改良了,路也通了,在家门口摆个摊,城里人自己来买,一天就能卖几张红票子!”男主人罗怀庆接过话茬,“新家200多平方米,开了个茶舍农家乐,日子好过了,衣服都穿讲究多了。以前我‘家里头的\’一天到晚忙活路,从没穿过裙子,现在穿起裙子也不比城里人差噻!”看着马兆群羞红的脸,罗怀庆哈哈大笑起来。

记者走出农家小院,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清凉的田园晚风和如织的游人。

…………

第二天一早,记者带着新农村建设“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地要怎么办”的3个问题,再次来到了桃源山居。

在路边的“开心农场”,记者见到了正在拔草的沐川县城的老师刘梅,“我从村民手里租了70多平方米的地,一年350元,种的菜两三家人都吃不完。”

“这就回答了地要怎么办的问题。”同行的沐溪镇党委书记田斌告诉记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三溪村将土地进行了流转,有的流转后建成了“开心农场”,有的流转后建成了高产果园,而通过土地整理多出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则盖起了小别墅拍卖经营权,为当地农民提供经商条件。

“以前觉得,农民除了种地就只能外出打工,现在才明白,农民也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当老板。”记者来到一户叫“漓水人家”的农家乐,魏进强就说自己是这里的“跷脚老板”。之前,魏进强一家三口都在外干建筑,一年到头抛除开销能留下10多万元,现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有两三万元的营业额。

采访至此,“地和人”的疑问已迎刃而解。那么,新农村建设的钱又从哪里来呢?从去年8月开建以来,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仅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已经超过5000万元。

“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是财政资金。我们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通过将涉农财政资金打捆使用的方式,力争建一个新农村成一个,其余的资金,都是吸引的社会投资和农民投工投劳。”沐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出桃源山居,新农村建设“人、地、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但另一个疑问又涌上了心头——

二问:

离城远的新农村怎么建?

小林村成了美丽茶园,建设思路上的创新,升级产业富了百姓

6月26日晌午时分,记者来到离县城10多公里的新凡乡小林村,一幅美景入画来:明媚的阳光下,红瓦与茶园相互映衬,一层层茶田,由山脚叠到山巅,由这山绕到那山……

“没有产业支撑,新农村就是空谈。”新凡乡党委书记伍刚给出一组数据:去年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多元,今年的目标是7350元,仅春茶一季全乡就实现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原来这都是一片低产茶园,耕地大小不一,品种良莠不齐,是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才盘活了这片茶园、升级一个产业、致富了一方百姓。”伍刚说。

什么样的机制体制有如此神效?

沐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沐川的新村建设中,政府、企业和农民各司其职,政府突出“主导”,即按照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给出新村建设的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财政资金打捆使用的方法,投入“四两”撬动“千金”;农民突出“主体”,让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形成新村建设的原动力;社会突出“主动”,以财政资金为引子,通过社会民间资本的参与不断“发酵”,最终形成政府、农民、企业组装式投入模式,共同培育壮大产业。

目前,该县已经探索出了五种新农村建设模式,即依托新城建新村、依托城郊建新村、依托园区建新村、依托产业建新村和依托景区建新村。“不管哪种模式,都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是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这位负责人说。

这一思路已在小林村得到了印证——

65岁的村民黄月明背着一箩筐新扦插的茶苗迎面而来,“我是给杨老板打工的,像我这么大年纪,出去打工都没人要,现在在茶场扦插一株0.15元,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挣七八十元,自家还有两亩茶园,用的是杨老板提供的良种茶苗,在基地里打工,既能赚钱又能学技术,日子比以前过得滋润。”

黄月明说的“杨老板”是一枝春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昌银。去年,政府将小林村确定为沐川优势绿茶生产基地后,打捆投入财政资金7万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小林村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杨昌银在村里流转了200多亩茶园,又投入60多万元完善配套,选育了无性系良种“川沐28”。目前该企业已经带动了周边农户2600多户,户均增收1.8万元左右。

三问:

怎么让农民主动跟着政府干?

农民受益,新农村才有“原动力”

沐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沐川而言,新农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对农民而言更多的则是“抱着石头过河”,只有农民看到了希望,才愿意跟着政府干。

“以前做梦都想进城!”黄明月说,现在自己既是土地的股东、又是基地上的工人,“不离土不离乡,一样把钱挣,硬是安逸!”所以,今年他也想流转一些土地,希望在土地上刨出更多的收益。

“新农村建设不是一味地让农民进城,而是让农民不进城也能享受到城市服务,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产业升级和增收,让新村在山水间惬意生长。”沐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茶产业外,沐川还有160万亩竹海、40万只乌骨鸡、3万余尾娃娃鱼、4万余亩猕猴桃……一个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脊骨”。

这位负责人表示,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沐川的林地已从1986年的35万亩增加到当今的16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3%提高到77.3%。“沐川的新农村一定要是绿色的,沐川的产业也必须是生态的。”

“新农村建设不能成了推土机,新农村建设要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民族地域特色,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这样说。记者觉得,沐川新农村的“山居图”有了这方面的一些味道。

新闻推荐

300多演职员 没有一个专业的

原生态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首演□本报记者刘若辰王爽程文雯山风吹竹响,翠隐现亭台。夜色中,乐声、吆喝声从沐溪河岸传来,河畔商贾如云,水面渔船成行,山间马帮拾级而上,恍若一座海市蜃楼——这不是蜃...

沐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沐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山水实景剧2013-10-18 14:51
走,到沐川舞草龙2015-02-19 11:05
猜你喜欢:
评论:(一个山区贫困县的新农村三问)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