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大乡”乐山市沐川县杨村乡4000多吨姜滞销,当地干部加入卖姜行列,同时,一场危机带给杨村乡几多思考——
□本报记者 王爽
两辆货车停在路边,一包包白姜以0.6元一斤的价格被搬上了车。11月18日,前来帮忙搬运的何永忠安慰有些沮丧的朋友,两天前,他自家的6吨多白姜也只以每斤0.7元的价格卖出,粗略算了一下,要亏三千多元。
这样贱价卖姜,让乐山市沐川县杨村乡的姜农们愁眉不展。为帮助农民破解4000多吨滞销“姜”局,杨村乡的乡党委书记、乡长、村干部都加入了卖姜的行列,网站、QQ群、微博等传播工具一齐上阵。
11月26日中午,最后20吨滞销的生姜被装上货车。乡长曹礼用力关上车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危机】
丰产却遇低价家家户户堆满姜
据沐川县农业局统计,今年全县白姜种植面积有1.5万余亩,其中,“生姜种植大乡”杨村乡的种植面积高达1万亩。“正常情况下,白姜每亩有1吨的收成,而今年每亩起姜接近2吨,总产量1.5万吨。”曹礼介绍,全乡有4000多吨姜愁着卖出去。
杨村乡的田间地头,此时的冷清与往年收姜队伍的络绎不绝形成巨大反差。种了8年姜的曾荣帮从未遇到今年这样的情况。“往年外地客商多得很,收购价每斤2元。前天卖成0.7元,价格一天一跌。”11月19日,曾荣帮无奈地站在地里,家里已堆满姜,还有两三亩地没有起姜,估计有6吨左右。
实际上,11月上旬开始卖姜时,曹礼就觉察出不对劲。“前几年市场行情好,姜农不断扩大了种植规模,今年又迎来大丰收。但山东等地的生姜同样迎来大丰收,果不其然,没有外地客商前来。”
家家户户堆满姜卖不出去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杨村乡规模化种植生姜虽也有几个年头,但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没有相关的专合组织。“散户各自种植,容易跟风,又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县农业局有关人员分析。
【突围】
政企携手找“婆家”姜农损失降到最低
好在乡党委、政府的行动迅速。在销售出现难题的最初阶段,11月16日,杨村乡即成立了“生姜销售服务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挂帅,农业、工商、派出所以及各村代表等30人组成。
“关于白姜销售的专题会议至少开了八九次。”杨村乡政府工作人员罗福贤说,会议之后,每人都将销售信息发布到自己多个QQ群和微博里,并@媒体官方微博。
18日到20日,短短几天,乡长曹礼就联系到四五家客商,20多万斤姜找到了“婆家”。
20日晚,乐山三八商场连锁有限公司开始帮忙销售的消息传来,这让姜农陈恩秀全家一展愁容。
21日清晨,天蒙蒙亮,陈恩秀来到姜地里,麻利地将剩下的姜收起来,堆放在院坝中。与此同时,收购车迎着晨雾开向杨村乡。
陈恩秀算了笔账:如果自己起姜运送到山下卖,按今年行情只能卖到0.6元,按3500斤算,只能卖到2100元,再扣去300元运费,就只有1800元;三八商场采购车开到家门口,以每斤0.7元的价钱收购,总共卖了2450元,免去运费,能多卖650元。
“爱心生姜”摆上了三八商场各卖场的醒目位置,吸引市民纷纷购买。截至26日,杨村乡所有滞销生姜全部卖完。
【启示】
滞销危机留下思考政府规划产业转型
“说实话,这次滞销对我们启发非常大。”送走装有最后一批生姜的卡车,曹礼和记者在路边聊了起来。
因为之前没遭遇过农产品滞销,杨村乡还从未这样清晰地审视过产销各个环节的问题。实际上,乡党委、政府主导拓展、优化生姜产业的想法曾“一闪而过”:生姜如果一直仅以初级产品销售,市场供需稍有变化就会深受影响,因此,必须延伸产品链条,扶持生姜精、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只有这样,增产才能让农民增收。
一场危机,无疑加速了这种规划的实施。在曹礼看来,尽快成立一个覆盖全乡的生姜产业农民专合社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一环。“相信 ‘政府+专合社+农户’的模式能给予农民更多专业指导。”
相对于白姜来说,黄姜的市场优势更明显。“在保证白姜优势的基础上,逐渐扩大黄姜的种植面积。县上已有企业投资做黄姜加工,和企业、超市对接才能更敏锐地把握市场。”
“这次危机中,网络等媒体帮了大忙,为什么不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呢?”罗福贤补充。
曹礼说,这是不得不提的另一点启发:无论是乡镇干部的帮忙还是超市的爱心举动,都只能解一时之急,农业产业长远发展,还需自身更给力。要探索建立农产品市场网上交易平台,不仅能第一时间掌握信息,还能让销售成本更低、方式更灵活、渠道更多元。
好消息传来,一个近万平方米的“农产品收储交易中心”预计明年将在沐川县投入使用,该中心正是依托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和交易,将极大方便农超对接。
【编后】
接连两天,区域新闻版都是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关于这一点,让人心情沉重。
其实,各地农产品滞销的事早就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觉得应该引起重视。
在今年的蔬果滞销地,几乎记者采访到的所有农户都提到,今年没有收购商上门,而他们除了被动等待,几乎毫无办法。在这之后,政府出面,帮忙卖力吆喝。
目前,各地农村都在推行一地一品的特色种植结构,有些是一乡一品,有的甚至是一村一品,但实际上,农产品特别是经济作物种类并不繁多,各地在选择品种上难免有重复,那么在大家都丰收的情况下,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的现状,必然导致滞销出现。
所幸的是,祸兮福之所依。层出不穷的卖难问题引起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大家都意识到,要解决滞销困局,第一是发展专业合作社或农村经纪人队伍,主动对接市场;其次是发展深加工,消化鲜销后剩余的农产品,另外根据各地的自身情况,探索设立网上销售平台等做法。其实无论如何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农民看市场、玩市场,踩准供求这个“跷跷板”。
新闻推荐
四川金云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注册公司。“由于生产与市场脱节,以前吃了不少亏。”董事长杨艳艳说,今后要在销售上发力,用市场带动生产。一个初创企业,没有门路、缺乏经验,做市...
沐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沐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