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通报了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委员履职情况。
大会发言是人民政协会议协商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协委员履职成果的集中展示。全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各界委员高度重视会议协商,积极准备和提交大会发言材料。本次大会共提交大会发言材料73篇,因时间关系,大会安排了20名委员作口头发言,41篇发言材料作书面交流,其他材料将以委员建言等形式报送相关部门。
大会发言时,政协委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谈想法、建真言、献良策。发言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提出问题有理有据,分析情况准确透彻,意见建议到位可行,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和履职成果。
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会议。市政协全体领导出席会议。
努力优化兰州营商环境
市工商联在当天的大会发言中表示,自兰州市实施“治转提”、“千企万商大走访”和“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等活动,全力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后,全市营商环境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历史欠账多、交叉制约大等问题,导致营商环境发展速度与期望值仍有差距。
市工商联建议,借鉴合肥、贵阳等城市的做法,成立营商环境服务管理委员会,整合兰州市重复设置、相互掣肘的不合理机构,将抓“治转提”、“转改建”、重大项目办、重大项目稽查办、效能办、出城入园办等机构职能,进行整合优化、合并重组、明晰职责,共同组建一个部门,采取一个机构负责,一套政策对外,实行上下通达、政令畅通的运行机制。同时,建议由市政府主导,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具体负责,把近年来国家、省上、市上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明确哪些政策确实可行,哪些政策无法落实,哪些政策不切合兰州市实际,把各级各类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梳理清楚,把落实不了的政策剔除出去,把真正实用的能落到实处的政策讲解明白、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利用千企万商大走访、领导包抓重点项目等具体措施,建立与企业联系的长效机制,使得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到企业,企业的诉求及时反馈给政府,政府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服务,层层分解任务,尽快落实解决,疑难问题统一上会协调解决,全面建立政府联系服务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并通过加强服务绩效考核,督促联系机制有效运转。
多措并举振兴发展兰州制造业
市政协委员唐浩漩在《关于兰州制造业振兴发展的建议》的发言中提出,兰州市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城市之一,目前已形成11个工业行业,产业门类齐全,工业经济举足轻重,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在西北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步显现。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兰州市制造业振兴发展的问题。
唐浩漩认为,兰州市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压力持续加大。企业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自主调结构动力不足,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传统优势行业需求市场有所回暖但后劲依然不足。同时,还存在创新能力、意识较为薄弱,人才短缺对智能制造影响突出,以及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服务跟进不力等诸多因素。
为此,唐浩漩在发言中建议,推进产业链建设,打造先进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坚持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衔接。中小企业适时与大型企业组成互助共生的股权与战略同盟,实现资金、管理、技术的支援与共享。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为产业链培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育才和引才同步进行,推动人才精准供给。抓好三类人才团队建设。第一类是负责产品研发的工程师团队,第二类是一线产品生产人员团队,第三类是企业产品营销团队。树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思路,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精准供给,鼓励引导高校、职业院校着力从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两方面,动态调整课程。加快建立适应新时代的企业人才薪酬、评定体系。
进一步改善兰州市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体现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通过开展农村“三大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应该看到,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山区“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突出短板。
市民进在调研中发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后,农村垃圾得到了治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垃圾“入口”问题,但因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严重滞后,垃圾“出口”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治理只是在搞“垃圾转移”,垃圾无处可倒、无法处理现象非常普遍。
市民进在发言中提出,农村地区要改善人居环境,还要从整体性、协调性入手,从加强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着手,从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着眼,推动取得实效。建议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村级组织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重点加强农村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
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等任务,特别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垃圾分拣、填埋等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打造“公交都市”
市政协委员宋珠杰在发言中表示,兰州城市交通拥堵既有规划不科学、结构不合理的因素,也有交通管理模式简单粗放的原因,还有城市交通供需特别是公共交通与市民绿色出行供需失衡的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只有公共交通枢纽站2个、首末站20个,公交车进场率仅为40%,公交专用车道缺失,港湾式停靠站仅为公共站点的2.89%,设施不足造成公交车行驶缓慢、线路重复率高、进站“排长龙”等现象严重。主城区现有公交线路137条,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30%左右。公交方式单一,换乘系统不完善,公交与其他出行方式连接不畅。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试运营后,虽然在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地铁线路仅为一条,服务半径和辐射能力不足。
为此,宋珠杰建议,打造“公交都市”,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所谓“公交都市”是指一个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和谐发展的区域,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
争取用较短的时间,使公交分担率从30%提高到60%以上。建议把公交分担率倍增计划作为政府公共政策和为民兴办实事之一,调整现有交通格局,加大投入,并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步伐。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线路和停靠站点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要及时发展新建区、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等地的公共交通,逐步将远郊区县纳入城市公交网,提高公交可达性。同时,借鉴上海、西安等地经验,发展货运公交,为市内提供商品配送和小宗、零散货物运输服务,减少大货车进城,杜绝客车非法改装载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彬
新闻推荐
再鼓劲再提速再攻坚拉开架势大干一场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型增长极
本报兰州1月12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鑫)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今天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榆中生态...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