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榆中 > 正文

秋来红叶慰平生 读金耀东文集《野枸杞》

来源:兰州日报 2019-12-11 02:26   https://www.yybnet.net/

□陆杰仁

秋去冬至,正是“霜积秋山万树红”时节,金耀东先生的文集《野枸杞》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文集收录了散文、随笔、游记、小说计62篇,洋洋30余万言,是先生半生心血的结晶。作品中跳动着时代脉搏,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感人,刻画入微,犹如一幅幅生命历程的画卷,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所记述历史事件有事实描述,有考证分析,不但透视了作者对家乡、对甘肃这块大地的深沉之爱,也给读者以广博的文史知识。

先生的创作始于学生时期,以儿童文学和小说步入文坛,受本土作家和学者赵燕翼、金吉泰、杨显惠、陆文虎的影响,其散文、随笔、游记,写景写人语言朴实清丽,杂之以方言土语,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田。

写母爱的几篇散文,撷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现出深沉而博大的世间真情!如《绣花枕顶》《不息的烛光》《中秋月儿圆》……值得一提是《冬天的记忆》中母亲的舐犊深情更使人动心:“黄崖上风特别大,母亲系紧头巾,拉了我先去阳屲的山坡上寻找柴火。说是铲,其实是挖。山上的蒿草不耐实、不经火,最耐烧的柴是铁蒿和猫儿刺,秆比大拇指粗,根足有一尺长。崖上是石山土盖头,根还没挖出来一搾,铲子就碰到坚硬的石头上,震得胳膊发麻。我的手早就冻肿了,三两下,手背上震裂了血口子。母亲一见,心疼得不行,让我待在石窝里去晒太阳,说:‘你给我做个伴儿就行了。’……”艰辛生活中母亲对儿子的关切,母子的相依为命,如冬日的阳光温煦。读至此,不由人热泪盈眶。写母爱的作品太多了,我们从那些作品中,懂得了:母爱是永恒的主题。惟其如此,才使传统孝道绵绵不息。

金耀东先生的散文、故事将人和景、情和人、事和人紧紧融合在一起,彰显了人性与大爱,人间有真情。《会宁女孩》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邂逅的女中学生的家庭窘境,表现了书画家们对女孩的同情和鼓励,也表现了乡下孩子的憨厚、纯洁以及执着追求。用对话渲染出了鲜活的人物个性,把作者关心贫困山区女孩,期盼她改变命运的热切希望呈现给读者。另如《红头绳》“1978年……我要返回学校。妻子给我煮了几颗熟鸡蛋,用一段红艳艳的毛线扎了口儿,我吃完鸡蛋,将袋子和那一段红毛线绳儿要丢出列车窗外时,忽然意识到,这是女儿扎小辫子的一段红头绳啊!……我考上大学时,女儿已经七岁,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们爷儿俩都是一年级的学生……在我渐渐远离家庭和亲人的时刻,扎在袋子上的那段红头绳就不再是普普通通的红毛线绳,那是此刻我和女儿唯一的维系物。”掩卷沉思,不就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小段红头绳,经深挖细掘,表现出了作者在自己命运转折时对女儿无比深沉的爱,对家的难舍和眷恋。

儿童文学《野枸杞》诉说着幼小的青枝藏在心底的心思,父亲对女儿的误解,令人感慨唏嘘,催人泪下。“……青枝突然出现在地头……一只手牵着的衣襟兜中,亮出满满当当鲜红的枸杞来,‘那崖上多的很哩!’‘什么?’一句话点燃了爸爸心中的怒气,‘你这不晓事的东西,还想摘?你去摘好了!看你吃粮食还是吃这!’‘啪’爸爸巴掌一轮,青枝兜襟里的野枸杞撒了红红的一地,‘你玩也不看时候,叫人担惊受怕’……‘枝儿,别怕。’妈妈抚摸着青枝单瘦的脊背,安慰说:‘天要下大雨,你跑到那么高的崖上,多悬哪!你摘那没用的东西干啥呀!’青枝的泪水刷地滚落下来,抽泣着说‘收购站要收野枸杞哩。’‘哎哟,我当你摘那干啥哩,傻瓜,指望那能卖几个钱哩。’妈妈苦笑了。‘一斤要卖五角五分钱哩。’‘娃呀,咱家日子再紧巴,也不靠着你去摘枸杞卖钱呀!’‘不,碎毛团成毡呢,我攒多了,凑起来可以给我奶奶买药治病!’”

文以载道。文集中一部分写的是小人物、小事情,甚至是被称作“草根”的平头百姓,这些篇什短小精悍,但其蕴含的浓烈情愫却折射了时代变迁中草根百姓的爱与恨,他们的追求与期盼,《老人与井》《红山楂》《舟曲老人》《杏树湾》《贡马井的天》就是如此。那位“冰糖葫芦婆娘”对唱歌近乎痴迷的追求,不正反映了致富路上普通农民抒发对新生活的感激,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过秋红叶落新诗”,作者对家乡榆中的历史遗产、文化掌故、宗姓变迁一往情深,如数家珍,考证有据,如《沧桑历尽肃王墓》《人杰地灵话榆中》《长寿山下说长寿》等篇什,使读者全方位领略榆中这块土地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传承地方历史文脉,弘扬历史文化很有助益,也令离开家乡在外创业的游子,怀念故土,勾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其他如《道教一代宗师》《金城陆氏根在昆山》《顺应潮流的经典》等篇,这些用散文化写就的历史,成为活生生的记载,其回响将亘古绵长。读这样的文章,能真切感触到历史脉搏的跳动,看到鲜活生动的历史场景,使读者回味、启发、深思。就像沈从文先生写他的家乡湘西的小说和散文,美的景、美的人,景和人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所以才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作者对家乡几位在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格外崇敬,饱蘸浓浓的笔墨写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让读者解读人杰地灵的榆中确是古人所言的“龙马之沃土”。如写钱钟书研究专家的《将军学者陆文虎》,《夹边沟记事》作者杨显惠的《难舍这片沃土》,悉尼歌剧院签约男高音丁毅父子的《三代人的音乐追求》等篇。相信,介绍这些对事业的追求者、成功者,不但给地方历史增光添彩,他们的奋斗历程对生活在这块地方的青少年无疑有着不可估量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先生生活的时代,少时困顿、世事艰辛,宏大愿望化为泡影,所幸恢复高考深造后先以师范教师为业,后从事政协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广泛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他的视野得到拓展,因此,作者的作品集不但是自己的思想史、感情史,更是他所生活地域的社会史、风俗史。可惜除《野枸杞》中收录的短小作品外,未能构思出气势磅礴的鸿篇巨制,令人有点遗憾。

现在的社会浮躁有余而沉静不够,碎片化的信息不但占据了人们的时间也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和心灵,不论是富足的还是贫困的,失去了过去那种纯净的心境,感官的享受成了主体,体味生活的触角变得深度麻木,本来敏感的心被浮华世俗裹得严严实实,读书成了许多人的负担而不是习惯,更遑论创作了。很少有人体会或寻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致,也很少有人去发现“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宁静,更谈不上张宗子湖心亭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物我两忘的旷达和体悟,正是这种情形,就更需要更多文化艺术作品陶冶人们的心灵,先生的作品无疑是喧闹世界的清凉剂,只要静下心来读读,就会从中寻找到“生命本真究竟是什么”的答案。

先生用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寻寻觅觅,虽然年逾古稀、仍然笔耕不辍,极力垫补着缺失的一切。山叶红时觉胜春,他不断寻找着春天的阳光而痴心不改,仿佛是一种使命。他的人生虽然平淡却不乏丰富,国画、书法、音乐莫不精到而令人垂爱,文学作品更是不断问世。先生是我的老师,用“秋来红叶慰平生”,表达了自己对先生的景仰和祝福,我想他会理解诗句所包含的多重含义。

新闻推荐

运销集团榆中公司工会亲切慰问生育女职工

本报讯“小高,恭喜你喜得千金,身体恢复得怎么样?”“感谢单位和同事对我的关心,我和宝宝都很好。”“你一定要注意产后休息和...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秋来红叶慰平生 读金耀东文集《野枸杞》)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