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榆中县中部的小康营乡,旧称龛古,汉回聚居,民风淳朴。这里也是获得2019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罗宝荣的家乡。罗宝荣的父亲和罗宝荣都生于小康营,长于小康营,罗宝荣父亲在小康营学校教书34载直至退休,罗宝荣在小康营学校教书26年。小康营学校也是罗宝荣的母校,当年他正是从小康营学校毕业考上了榆中师范学校,走上了教师岗位。
罗宝荣自1993年7月榆中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小康营学校工作以来,一晃26年了。在这里,教书育人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爱情,妻子在小康营学校担任物理老师已有9年。
罗宝荣任教的学校地处农村乡野,孩子们基础差、视野窄、缺少阅读,虽然不像都市生活素材那样丰富,但并非是无写作文的素材。2008年,罗宝荣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整合并灵活运用教材,提出了读写结合,以写作为突破口的作文教学策略,收效显著。
通过他的努力,班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围在他身边,“老师,您看看我这篇小说写得咋样?”当学生水永丽、孙玉环等已经能以创作的思维与笔触去写作文时;当那个写字缺胳膊少腿的岳涛连续上交3篇叙事流畅且字数达两千字的习作时;当康天霞、何彩珍、张晓霞3位同学的作品发表于《作文周刊》时,这一切都带给罗宝荣满满的惊喜。
从2012年起,罗宝荣每周特设一节“诗文雅会”课,选定一个主题,教师精选诗文,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强化散文与散文诗的写作,培养配乐朗诵习惯。九一班的刘芳说:“几年来,罗老师一直坚持诗文雅会课程,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好的文学平台。当老师告诉我‘你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我有些不敢相信,直到老师将报纸递到我的手上,我才回过神来。忘了那天是如何回到教室的,也忘了是怎样走回家的,只记得那满被甜蜜包裹着的幸福。”
据介绍,从去年4月至今,已经有35篇学生作品在报刊发表。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教研工作,他都尽可能地达到完美的效果。对于乡村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是难点,罗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感染影响学生爱上阅读和写作。他是一位善于学习、肯专研、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这是小康营学校校长沈晓洲及同事对罗宝荣的评价。
人文兴则乡村兴。罗宝荣一直在思考属于小康营乡的文化,研读了多本传统文化与哲学类书籍,多方收集资料,实地查看,2018年他又研发了“龛古历史与文化”课程,总结提炼了如水柔韧的龛古文化精神,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罗宝荣认为,在培育崇高理想,养育健康人性的事情上,文学、教育殊途同归。26年平凡中的坚守,让这名普通教师的人生变得并不平凡!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袁文波实习生高璇
新闻推荐
扫码报名“北山穷”,中连川乡地处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这里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然而横亘...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