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员们在修剪树木火彦君在查看林场树苗生态北山鸡冠梁林站旧址冬日的贡井林场
榆中广袤的北山,以荒凉、干旱和难以生存著称。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地方,60年来,贡井林场的员工们一棵树接着一棵树种,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在心里、握在手中,像亲手种下的柠条一样扎根林场,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恢复生态默默无闻地劳作着、付出着,创造着让世人赞叹的绿化奇迹。
1
60年在荒山上造林12.9万亩
11月15日下午,榆中县贡井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火彦君和同事们,在林场外不远的凉亭里召开了例会,布置贡井林场近期的防火工作。
时间已经到了11月中旬,天干物燥,正是林场防火的关键时期,火彦君和同事们丝毫不敢懈怠。从春季到冬季,整地、栽种、浇水、除草、防火,贡井林场人一年365天都拧紧着神经,如今12.9万亩的树林,是林场三代人的心血,可不能出半点问题。
火彦君在这里待了16年,算起来是林场第三代人了。2003年,30岁的火彦君复原回家,被分配到贡井林场,成了一名护林员。第一次来林场,火彦君从榆中县城坐车到山口,下车背着干粮就往场部走,走了整整3个半小时。北山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这个当过兵的汉子都犯怵,他打起了退堂鼓。但转念一想,自己是受过部队培养的,怎么能当逃兵?咬一咬牙,火彦君像榆中北山的一棵柠条,把根深深地扎进黄土,开始了他的造林之路。
“我刚来的时候,全林场有林地3.1万亩左右。”火彦君说,林场人在老前辈们的带领下,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为北山造林想点子、谋出路,不论是刚到林场的年轻人还是干了几十年的老员工,都绷着劲儿:林场人几十年的心血和努力,北山人几十年的绿化梦,不能砸在我们手里。
2008年,时任贡井林场场长的李学荣面临着一个问题:当时林场种下了3.26万亩苗木,所辖面积已经全部栽完,那是不是意味着新一代的林场人可以抱着前辈们的功劳睡大觉,每天巡巡山、防防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望着远处依然寸草不生的广袤大山,林场决定:接着干。于是,结合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等,林场开始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绿色向整个北山地区延伸。如今,经过11年的努力,林场管辖范围、造林区域已拓展到309国道沿线乡村,管护面积128600亩,造林面积58600亩,其中有林地10500亩,灌木林地24132亩,未成林地23968亩,林木覆盖率26.93%,贡井林场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2
吃洋芋也要守在北山
从榆中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驾车在北山山区。虽是冬日,但越往深山里走,荒凉渐退、绿意渐浓,经两个多小时山路到鸡冠梁附近时,绿色已成山峦的主色。
榆中北山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以用一组数据勾勒:平均海拔2250米,年降水320毫米左右,无霜期127天,年平均气温5.8℃,最冷月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25度左右,四季吹风,最大风力能达到6级以上。一句话:在北山,别说造林,人的生存都是问题。
但是,榆中人民不信邪。1959年,在榆中县贡井镇、夏官营镇、清水驿乡、韦营乡的四乡镇交界处,国有贡井林场成立了。从那一刻起,林场人开始了60年的造林之路。
1961年,曾贵恒所在的哈岘林场合并到贡井林场,直到他1999年退休,是北山的第一代林场人。
时至今日,曾贵恒感慨地说:“当时的条件真是苦。”他回忆说,那时候他住在窑洞里,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在食堂拿几个洋芋、一把红薯干或一包玉米面,背壶水就到山上挖树窝,一天能挖100多个。山高路远,只有一条土路通向山外,交通是个大问题。当时场里就养着十几头骡子、驴,马车也只有一辆,平时驮水、运粮、运苗就全靠它们。赶牲畜去趟兴隆山苗圃运树苗,得翻山越岭50公里,一走就是一天。畜力少,路途远,而且缺水,让造林工作很艰难。
1970年,19岁的榆中人张成宝被生产队推荐,来到林场成了一名合同工。1972年,张成宝转正,并被推荐到部队当了一名工程兵。1981年,部队希望张成宝转成志愿兵留下来,但张成宝想了想还是决定回林场。在陕西当兵的那段时间,每天看着三秦大地郁郁葱葱的大山,他默默下定决心:回家乡,挖坑种树、巡山护林。
为保证树苗的水分,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鱼鳞坑,最大限度地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冬日的鸡冠梁风呼呼地吹,52岁的王治胜站在鸡冠梁护林站的旧址前,感慨万千。荒废多年的屋子如今早已破败不堪,门前的菜地也早已不见踪影,荒草长得有半人高。土房子后面是一个早已废弃的土窑,那是1960年代第一代林场人居住的地方。
1992年,25岁的王治胜顶替退休的父亲来到林场上班,成了贡井林场第二代护林员。刚到的时候,他也曾有过退意,但想起父亲临行前“既然领了这份工资,就要好好干”的叮嘱,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1996年,王治胜开始和同事在鸡冠梁护林站蹲点。晚上住在土胚房里,早上3、4点就起床巡山、种树、锄草,一年四季忙不完,回家都成了奢望。没有饭吃,他们就从家里把饼晒干了背到站点,用水泡开充饥;没有水喝,他们就挖窖井收集雨水。王志胜说,他们成天呆在土里,新衣服一天不到就跟旧衣服一样了;下趟山浑身是土,就露俩黑眼睛。尽管条件艰苦,但他这一待就是20余年,直到从鸡冠梁林站调去做施工技术指导。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三代人坚守了整整60年。林场人最看重柠条的“性格”:生命力顽强,抗旱耐寒,特别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而他们也正如长在北山的柠条一样,把根深扎在土地里,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绿意。
3
把树种进人心里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贡井林场在北山植树的行动,周边部分村民并不理解。崖头岭村村支部书记胡克军回忆说,他小的时候,父辈们是反对造林的。他们如此质问林场:“你们把山都封掉了,我们到哪里放牧去?”不仅如此,有时候老百姓还偷着砍树苗,让林场很无奈。
今年52岁的清水乡岘坪村村民韩志雄,在2014年之前是村里的养羊大户,一家五口人的生计,都靠家里100多只羊,一年下来他能赚上万块。韩志雄家有上百亩地,可都是北山的山地,一年苦到头,收成没多少。如此,韩志雄就更不能放弃放羊了。每次放羊遇到林场员工巡山,他就把羊赶进灌木丛,等人家走了,再把羊赶出来,就是跟你玩“游击战”。如此来去,双方免不了拌嘴吵架。
2008年开始,林场开始动员周边村民放弃养羊,跟着林场种树。韩志雄一听就不乐意了:不放羊了一家人吃啥,靠种树养活我们?
县政府、林场轮流来做工作,给他讲政策、讲好处、讲优惠。于是,半信半疑的韩志雄参加了林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到了700亩地,这700亩地上造的林,所有权都是他的,同时还能领到政府发放的生态专项补助。
“参加了造林才知道,在咱们这儿种棵树真不容易。”韩志雄感慨地说,“一棵树要经过挖窝子、栽种、浇水、清窝子4步,才算是种好了。”这么一棵一棵地种下去,才有了现在的北山。知道了北山种树的不易,2014年,韩志雄把羊卖了,开始专心跟着林场造林。
现在,已经有数十位村民放下了牧鞭,拿起了铁锹,参加到植树大军里。如今的他们不仅一年三季造林,还被县里聘为林场护林员,每人每年都有收入不说,还能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补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林场的指导下掌握了高超的技术,成了“技术员”,时不时被请到外地指导植树造林,挣钱比以前容易多了。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们,真的靠种树养活了自己。
最可喜的就是观念的转变。从你造林我毁林,到拧成一股绳一起造林、护林,村民们开始主动与林场携手,共同恢复北山生态。
胡克军说,他的孩子如今在兰州、榆中工作,每次回到老家,都感慨家乡环境变化大,树绿了、沙少了、气候湿润了。现在,他不仅自己种树,还要把这种精神传给子孙。
韩志雄也说,以前山里连雨都难见到,现在夏天雨多了、冬天雪多了,家乡气候明显好转。每天他看着自己亲手种的树,就觉得一切都很值。
如今,北山生态恢复成果喜人:贡井林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的原生地、栖息地,在甘肃岩羊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岩羊数量70年代初不足10只,现今约600余只。同时,天然灌木植被增加,中国特有种华北驼绒藜小群落出现,野鸡、喜鹊重现踪迹。今年,兰州大学榆中山地站贡井观测场内设置的红外相机,还首次拍摄到了金钱豹的活动影像。
动物多起来了,北山热闹了。望着“生态北山”4个树“写”的巨大汉字,胡克军说:如今的村民们又多了一份职责,他们不仅要和林场一起守护亲手种下的树,还要和林场一起守护这些重回北山的生灵。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申亮文/图
七里河区
实践为民服务探索“一线三全六式”工作法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七里河区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在街道社区探索实践为民服务“一线三全六式”工作法,形成了干部作风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良好氛围。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一线”体系,夯实服务基础。坚持在全区各街道下沉人员力量,创新“一线工作体系”,依托社区、楼院党组织,设置“一线”网格80个,实行“定岗、定位、定责”的网格管理服务模式,每天定位巡查填写民情日志。通过“民情全面掌握、问题迅速反馈、困难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方式,确保“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三全”模式,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居民区“体检报告”,列出“问题清单”,把“转”出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模式,针对辖区的上班族、外出务工族、行动不便人员等群体,推行预约服务,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根据社区居民分布、需求类型等多种因素,实行“网格化管理,组队式服务”的服务机制,整合街道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以及热心居民建立150余支便民志愿服务队,实现了服务资源和服务对象无缝对接,实现服务内容“全方位”。此外,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对辖区普通居民、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服务对象,开展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通过“三全”服务模式,让群众收获实在的幸福感。
此外,推行“六式”机制,完善社区服务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居民党员、物业和热心群众作用,网格员坚持每天入户,推行“六访六到六报”服务方法。以“六访”当好“明白人”,做到困难群众必访、独居老人必访、残疾家庭必访、流动人口必访、失业人员必访、重点人员必访。以“六到”当好“贴心人”,做到居民思想波动必到、社区志愿服务必到、群众困难病重必到、辖区突发事件必到、出现矛盾纠纷必到、邻里互助互爱必到。以“六报”当好“有心人”,做到公共设施损坏必报、环境卫生不洁必报、辖区新增隐患必报、流入人口信息必报、安全生产工作必报、不稳定因素必报,形成了高效可操作的工作流程,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申亮特约记者陈钦
市生态环境局
实施重点防控力争今年气质优良率达80%
11月24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冬防期间,兰州市将继续以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面源污染等五大污染源为防控重点,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大力推进“人防+技防”管控模式,确保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力争2019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0%。
冬防期间,兰州市继续重点实施工业污染源管控、扬尘污染源管控、燃煤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整治等七大治污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减排项目、中铝兰州分公司自备电厂2号、3号机组厂超低排放改造,在冬防期最大限度发挥环境效益。
同时,积极发挥“12345”民情通热线和“12369”环保举报专线作用,鼓励广大市民举报环境违法问题,对举报的问题限时查处和反馈,对重大举报案件实行公示制,组织市生态环境局、法制办、两办督查室等对重点交办案件逐个分析,分门别类、精准施策,采取“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建管并举、彻底整改”的整改举措,有效避免了“一关了事”“一刀切”的情况。目前,836件信访案件已全部按期核实,其中已办结565家,责令整改110家,立案处罚43家,处罚金额139.67万元。
截至目前,1799个项目实现“零跑路”和不见面备案,占项目环评的80%以上的建设项目无需审批,即当日申报、当日办结、当日备案,10分钟完结,过去需要15天时间,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三是最大程度“压”。采取提前介入,开辟绿色通道,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办理,对合法合规、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环评的审批时间,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和3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
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从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大气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整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环境执法监管、监测网络建设、固废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应急和环境信息管理等方面入手,打好打赢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杜志超
市国资委
国资重组整合推动兰州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国资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在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总目标下,根据国务院、省、市出台的多项政策,起草了《兰州市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方案》(以下简称《整合方案》),经市委深改委审定,市政府办公室于今年9月11日正式印发出台,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将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向纵深,让市属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
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资产同质、经营同类、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直接监管的42户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23户。“重组整合后,市属国有企业共分为5大类,其中包括城市公益类企业4户,特殊功能类企业5户,民生保障类企业1户,竞争类又分为旅游、医药、粮油、装备、物流等企业5户,行业关联度不高、主营业务各不相同、不宜重组整合的其他类企业8户。”市政府国资委企业改革科负责人介绍,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将开展市政府国资委授权集团公司董事会依法参与对下属各级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试点,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和党组织等机构的设置,完善和规范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运营模式,按照责权对应原则,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市属国企改革重组中,除规范和完善已实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将对具备条件的特殊功能类公司及各级子公司,通过盘活存量、引进增量等方式实施混改,实现市场化、实体化的转型发展。对竞争类企业及其各级子公司,由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混改方案,通过产权交易平台,采取增资扩股、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稳妥推进混改。全力支持竞争类企业以联合、兼并、控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整合重组、跨区域投资合作,将部分国有股权释放给其他国有资本或非国有资本,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进行混改重组,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促进新产品研发、资源及产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莉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吕霞)11月22日,记者从省纪委监委获悉,甘肃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