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 梅
一辆辆农用三轮车正在运送百合,收购点上,评定品级、过秤、装车……榆中县园子岔乡热闹有序的百合交易市场,成为冬日最亮丽的风景。
“打工不如回家种百合,家门口挣钱就是好!”才交售完百合的榆中县园子岔乡柏木村村民魏转仓说,他的百合种植面积达到了30多亩,成功完成了从“打工仔”到百合种植“能人大户”的完美转型。
园子岔乡如今成了百合的主产区。“百合种植已覆盖全乡6个村40个社,面积超过5万亩,仅2019年新增种植面积就达到1.1万亩。”园子岔乡党委书记王琦介绍说,目前,园子岔乡百合产值超过1.5亿元,百合单项产值占全乡总产值90%以上,户均百合销售收入超过5万元。全乡规范运营的规模化百合种植合作社共有12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建成“扶贫车间”6个。
园子岔乡百合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榆中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深水区”“硬骨头”。
2018年7月,榆中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试点以来,县里按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成立组织、资产运营等工作流程,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综合施策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加强了集体资产管理,化解了农村集体债务,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以清产核资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制度,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加强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巩固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并在消灭了“空壳村”的同时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全县114个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8.28万元,平均每个村1.04万元,初步实现了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
同时,榆中县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县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选择预期收益稳定、群众普遍欢迎的旅游、蔬菜、百合、中药材、肉牛、肉羊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产改+特色产业”“产改+乡村旅游”等改革模式,采取“保底+利润”分红办法,确保集体资产保本增值、成员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分红逐年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11月6日,记者从兰州市农研中心了解到,近日该中心果树站技术人员到榆中县城关镇李家...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