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占虎
秋日红叶,层林尽染。昔日山坡陡地如今梯田连片,原先传统种植难解决温饱,现在机械化种植农民日子红红火火。洋芋产业的发展,让干旱贫瘠的榆中县北山地区变了样,“洋芋蛋”变成了农民家庭的“金蛋蛋”。
10月10日,记者走进榆中县贡井镇古坝村,秋天的原野上一片丰收景象,双垄沟播地膜种植的洋芋已经开挖,随着“铁牛”拉着犁铧向前行进,又大又白的洋芋抖落在地皮上,每台“铁牛”后面跟着五六个捡洋芋的人,一眨眼工夫就挖了一大片地。当地农民把这种拖拉机带犁铧作业的方式叫“铁牛”犁地,也就是人们说的机械化种植。
贡井镇位于榆中县北山片区,干旱少雨,农民只能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解决北山地区的贫困现状,是榆中县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古坝村村支书杨永春告诉记者,古坝村主要产业是百合、土豆和燕麦草。去年兰州市农业部门为古坝村调拨了84吨“马铃薯10号”,今年共种植土豆1200亩。同时,古坝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全程机播种植,每亩增加2000斤,经济效益增长约1000元。
洋芋的种植,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经济收入,四周农户在农闲时候可以到种植大户地里捡洋芋或除草打工赚钱。村民王克桂说,“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赚100块,一年下来再加上家里的种植收入,年收入约有2万元左右。”
古坝村离贡井镇政府10.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8003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属典型的干旱山区。近年来,村党支部组织农民修梯田、搞绿化、拓村路,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古坝村梯田连片、社社通路、满山绿树成荫,气候条件大大改善,从此告别了风吹一股土、下雨满地泥、春种一斗子、秋收无粮吃的困窘。
今年的洋芋随挖随卖,看着刚挖出来带着泥土气息又大又白的洋芋,70岁的高俊海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他家今年种了4亩洋芋,一亩挖了3000斤,一斤卖6角钱,人家铺了地膜的一亩能挖4000斤,一亩地比他家多卖600块钱。高俊海老人高兴中带着遗憾。(转2版)
新闻推荐
兰州三大供热电厂已完成煤炭储备约90% 供热单位28日前必须具备安全运行条件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张继培实习生任小琴)兰州市供热突发事故应急预案10月底将公布实施;国电兰州(榆中)热电公司、西...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