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晟君
七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
新中国成立前,兰州城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城市发展极为缓慢,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相当简陋。
资料显示,1949年以前,兰州没有一寸沥青或水泥道路,没有自来水,更谈不上电车、污水处理设施。当时最好的一座楼房,号称“西北大厦”,也不过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建成区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几条用砂石铺装的道路,城市交通以人力车、畜力车为主。“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的破败景象,是昔目兰州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古城焕发了青春,勤劳勇敢的兰州人,以其质朴、敦厚、锲而不舍的大无畏精神战天斗地,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壮丽辉煌的创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兰州被国家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先建城市,全国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主导编制了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这也是新中国批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一版规划构建了带状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框架,确立了现代城市空间的雏形,兰州城市规划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城市规划面积扩大到126.7平方公里,是194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近8倍。
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批准由任震英先生主导编制的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尝试市域拓展,城市规划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第二版规划在国家“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的建设方针下,延续一版总规,规划把兰州建设成为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第一线城市,西北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兰州城市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在前20位。
无论是1954年编制的一版规划,还是1979后编制的规划,都把握住了兰州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城市历史,整体布局严谨,功能清楚,路网安排合理,体现了城市的特征,这两版规划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兰州市的城市建设。
伴随着兰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城建事业不断谱写着新篇,刷新着市民对这座城市的感知,寄托着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新通过“国检”的四版规划(2011—2020年)提出,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27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50平方公里。
就兰州的城市职能,《总体规划》提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物流基地和丝路文化交流展示基地;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西部重要的有色冶金产业基地,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与科技服务中心和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旅游服务中心;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70年的建设历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大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有力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全市公路里程11609.75公里,主城区道路1365.04公里、面积2618.61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15平方米,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兰州在不懈的追赶中进入地铁时代。
兰新高铁、宝兰客专、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兰州人得以更加便捷地走向远方。
建成大桥特大桥64座、立交桥20座。座座桥梁不仅沟通了黄河两岸,一桥一景的打造,使得这座因河而秀的城市更加灵动。
各类市政设施的建设,对缓解城区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处处可见的绿树繁花、日益完善的公共设施、宽阔平坦的城市干道、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折射着兰州这座城市的美丽变迁。
但我们应知道,成绩代表着过去。努力,才能创造未来。
面对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和新的发展机遇,兰州站在新的高度筹划发展布局:在原来主城四区和兰州新区“一心一翼”的基础上,把榆中盆地纳入城市发展版图,确立了“一心两翼”发展布局,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大兰州”城市发展格局。“一心”主城四区作为城市核心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区;“一翼”兰州新区作为城市拓展区,重点布局先进工业和制造业,着力建设支撑全市发展的产业基地;“另一翼”榆中盆地作为城市副中心,重点承接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生态创新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今日之兰州,按照都会标准、精致理念全面推进城市建设,这座位于黄河之滨、“一带一路”上的重镇城市,正在更加自信地向世人展现着她的独特魅力。
未来之兰州,则向西部地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大步迈进。
蓝图绘就,时代赋予了我们见证和书写历史的机遇。继往开来,兰州城建扬帆起航,破浪前行,一座拥有高端品质、彰显精致大气的现代化都市期待着我们每个人添砖加瓦。
新闻推荐
9月27日,榆中县,给孩子们上了生动而有意义的“第一课”。新生们在主持人的引领下,“正衣冠”,示意做一个穿着整洁,拥有良好精...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