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深处的兴隆山。张健华摄
保护区内的马麝
本报记者蒋文艳
兴隆山位于榆中县西南隅,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绿色岩岛”,地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干旱的高原生态系统的交界面,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绿色明珠”。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583.6公顷,保护区有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云杉林和密度最高的野生马麝种群。
40年造林面积翻了2倍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兴隆山是全国距省会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龙山”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山”海拔2500米,二峰之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于峡谷之上的奇景别致。景区内林石相融,相得益彰,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清晨暮色,兴隆山景区都以她的“风光不与四时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如今的兴隆美景闻名遐迩,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隆山森林资源曾受到严重的破坏,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才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982年,省政府批准成立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将兴隆山划入管理,领导关系隶属马啣山林场,业务上受省自然保护区专业组指导。1983年,遵照省政府批准建立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通知精神,榆中县政府批准成立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甘肃省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榆中县马啣山国有林场辖区全部划为兴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收归省上统一管理。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兴隆山晋升为全国第二批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机构正式更名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583.6公顷,有林地28318.4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5.7%;活立木总蓄积量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79%。区内有高等植物1022种,大型真菌109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60种,昆虫1048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11种,省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种,有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云杉林和密度最高的野生马麝种群。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谭林介绍,从建局之初,兴隆山保护区就坚持“以资源保护为重点,以林政执法为保障”的资源管理方针,不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累计完成荒山造林666.6公顷,人工幼林抚育698.8公顷,实现了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有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生态建设的同步推进,兴隆山保护区造林面积增加了将近1倍,灌木林增加了2倍。”谭林告诉记者。
同时,按照局、站、组、点四级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全面实行定地段、定人员、定责任、定奖罚和局长包全局、站长包全站、组长包全组、护林员包责任区的“四定四包”目标责任制,构建了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巡山从两条腿走到“天眼看”
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与景区的智慧化、信息化管理相衔接。巡山也由最初的护林员两条腿满山跑变为卫星天上眼。
今年56岁的杨昆是兴隆山保护局上庄管理站黄坪管护组职工,他所守护的那片山林,是有着陇中屋脊之称的马啣山下的一片林地,属于兴隆山保护区边缘地段,处于两市两县交接处。从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杨昆已经在自己的护林工作岗位上奉献了近40个年头。
40年如一日,他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管辖的林地。多年来,他以山为家,以林为舍,把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这片山林间。
杨昆说:“管护组工作责任重大,但却异常乏味,以前每天面对的除了山山水水,就是那些不会说话的森林,只有去当地的村子作宣传时,才能偶尔和村民们打打交道,说说话。”
但如今不同了,自从有了“天眼”后,他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依靠两条腿来巡山了。
杨昆所说的“天眼”,其实就是森林数字预警管护系统。2010年9月,兴隆山保护区森林数字预警管护系统经甘肃省林业厅同意后立项,2011年5月动工,历经七年建设,建成了森林数字预警管护系统,监测面积达到了保护区总面积的85%。该系统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升了兴隆山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彻底扭转了森林防火工作一直靠传统人工瞭望监控的落后局面,实现了林区森林火情远程视频监控、空中无人机补充侦查、地面人工巡护“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模式,该系统被护林员们亲切地称为“天眼”。
自从有了“天眼”,这里林政执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清明期间,在兴隆山管理站水家沟公墓区内,有人违规烧纸引发火情,墓地烟雾冲天,当护林员赶到起火墓地进行制止时,这伙人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蛮横不讲理,仗着人多势众公开违规烧纸,紧急关头,护林员打电话调取森林预警防火系统所在地前端重型云台密集监控所在片区,准确记录了这伙人的违法事实。根据视频资料的准确定性,不给违法者狡辩机会,前后一个小时就处理了此案。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学炎说,“如果是以前处理此案,几个干警调查取证,前后好几天才能结案。”
现在,五个基层管护站都在“天眼”和无人机的监控之下,基本做到了空、天、地三位一体监控。保护区无论哪个站哪个林班发生情况,局里或者站上都能及时处理。
年近65岁的麻家寺管理站护林员老马说:“我在保护区护了三十多年林,以前好多人爬冰卧雪、挨饿受冻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天眼’几分钟就帮我们完成了。”
与时俱进的兴隆山保护区
一直以来,兴隆山保护区坚持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现有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4人、大专学历2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19人。
保护区通过与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作的模式,先后自主或合作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建立了兴隆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天保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点、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点、马啣山多年冻土监测基地等各1处。(转3版)
新闻推荐
现将市委研究拟提拔的王正相等同志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如发现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有影响任...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