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健
清晨,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标准化菜市场里熙熙攘攘。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冰鲜、粮油、副食、肉品,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卷。
这个菜市场由上下两层构成,每层约2000平方米,是城关区目前面积最大的街区菜市场。整个市场为全封闭,虽正值隆冬,却感受不到一丝寒冷的气息。
市场里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看到人们不小心遗漏在地面的菜叶,一名保洁人员急忙拿着笤帚簸箕上前打扫。如许多地方一样,“马路菜市场”曾经是这座城市的“标配”,如今,一个个街区菜市场实现提档升级,“马路菜市场”也鲜见踪影。
“这座市场是2017年2月建成投运的,替代了以前的‘马路市场’。”城关区商务局干部魏传斌告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的记者,这个市场是城关区为方便群众买菜,改善人居环境所打造的26个标准化菜市场之一,周边的6个街巷、约11万人因此而受益。
“一点都不冷,菜没有冻着,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正在买菜的一位群众告诉记者,这里的条件很好,自己很满意。
“冬天不冷,夏天也不晒,收费还不高,我们也满意。”经营户赵东说。
“更重要的是安全了,以前‘马路市场’上人挤人的……”赵东笑着补充道。
无论是市民还是经营户,言谈中,大家流露的都是满满的幸福。
改革开放40年,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兰州始终在努力。
走进位于城关区的虚拟养老院,接线大厅里电话声此起彼伏。“大清早就已经接了4200多个电话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院长秦田田说。
虚拟养老院是城关区2009年针对老龄化社会的一次大胆的破题之举。
城关区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0万人,约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20%,老龄化非常明显。(转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邵其珍)12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平来到他在“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的联系点...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