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家乡的味儿□ 乌龙川人

来源:定西日报 2018-11-25 08:12   https://www.yybnet.net/

家,就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亲友邻里;乡,就是这山这水,土地庄稼,花鸟草虫,木石瓦片。

爷爷的荒地常常开在山脚埂畔,感觉很是浪费,就抓着空闲阴雨的时间,先在半坡用镢头往下依势挖开,然后用铁锨将多余的土往下匀去,再把连着路边的土向上向高处培起,一些日子以后,或许一半年,就会有一片靠着崖差的土地出现。为了便于耕种,还得想办法往逐渐平整的煞白土上从远处用担子挑一些肥土,开始点种洋芋苞谷之类,过几年就什么都可以种了。

我家最多的时候一口大锅十七个人吃饭,奶奶和父亲又常给人接生看病,农业社里的工分挣得少,家里的一切吃穿用度仅仅依靠生产队的分配实在无法维系,到我能记事时,爷爷拓荒的自留地就显得非常实用了。在家家窘困的年月,吃食尽是农家肥耕作的庄稼,这也许是粮食欠缺的根源吗?亦不尽然。队里每天都有担着扁担专门收净粪的,按斤两会换算成工分;家里人畜圈中的土粪也拍碎了堆成梯形状按方收取,也要换成工分的。

为了补贴家中状况,尽管爷爷奶奶在庄间已是年龄最大的了,却还要求承担晚上看羊圈、看牲口、看社场,尽管公家地方的土炕真的很热火、很舒坦,那时也往往成为我的想望,但是,如今寻思却偏偏成了我的泪肠。或许在社里年长者更有责任,可是谁又能懂得爷爷奶奶更多的竟是为了工分、为了一家人的口粮、为了我们姊妹宽松的住所。我的心海无限次地灼伤、阵痛,也确确凿凿意会着、领教着爷爷奶奶艰辛、困难的人生信念。

父亲也会乘了夜色,大着胆子去陕西背粮食,或用队里分的一袋化肥去换粮。我只记得寒冬腊月半夜三更哥姐们拉着架子车经后湾梁到唐家堡车站的事情,我却没有亲自去,大人们是怕我们漏嘴,还是惯着小的?可是,除夕夜的一顿白面长汤,正月里黑白夹杂的蒸馍馍,尽是我一生一世最亲热的回味和念想。即便玉米面、红薯片、菜饼饼也没有断过,都因了老人们的爱惜和教养,才让苦日子变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了。

然而,勤苦劳碌了一辈子的爷爷并没有等到包产到户,就急匆匆地撇下我们独自走了,在阴历九月的风寒里,我痛不欲生。行医的父亲只得买了好饲养、容易使唤的骆驼,帮助六弟春上摇耧播种、秋日扶犁耘田。说来也怪,土地到了农人的手里,异乎寻常的风调雨顺,年年庄稼长得欢、收成好,不多时日,人人清油细白面吃得特香,而且洋芋也种得出了名,成了马铃薯之乡,有了钱的村民穿的新,摩托、砖瓦房更新。

一有机会我会坐班车到老家,背起小儿子走上曾经念书时走过的十里土路,总觉得我的家就是奶奶母亲父亲在的那地儿。特别到暑假期,我也学着割田,面对金色荡漾的一层层麦浪,即喜且惧,喜的是又一年丰硕的收获,惧的是这里丰腴的地下水种出的麦子身子高杆儿硬,还有整日里毒花花的太阳,晒得麦穗都要开口了。还有花色蓝茵茵的胡麻、深青舒展的糜谷、碧绿高挑的苞米和簇簇紫花苜蓿们正疯长成季节最生机昂扬的气象。

奶奶说龙口夺食,古时的秀女子这会儿都要提茶送水呢。她和母亲天不亮就上地了,我们几个总磨磨蹭蹭,到时,一趟都已经出头了。艳阳直愣愣地照着,仿佛要穿过草帽钻进肉里,立一会、蹲一阵,手里的韧镰很快就打起了水泡,掐心的疼。奶奶说你帮你大(父亲)束捆去,快饭时节了把麦捆子拢好(十捆为一笼),天上有云彩呢,怕发雨。其实,抢收麦子的时间最害怕发暴雨,那种惨状真的不敢想象啊,以前的记忆常在目前,成熟的到口的粮食顷刻之间被白惨惨的冰雹砸袭一地,饥饿逼迫的人们去外面乞讨,到腊月三十日都不能回归的凄楚哦,一直是我心里涩涩的伤痕。现在虽然家有余粮,万事不慌,但是一年的种植两年的辛苦,老人们谁能舍得?是的,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前辈留存给我们最可靠的品性,也是镶嵌在西北农村骨子里的一种最憨厚的老实巴交。

割完了麦子,就得拉到自家场上,这一两天也很紧张。到地里一捆一捆装码在车上,到场里由父亲扎好圆形的底座,又一捆捆接上去一圈圈摞起来,就成了山一样的麦垛,威武地矗立在场沿。我觉察一颗颗忙乱劳累的心终于落了地,也是为了让麦子出出汗,使面粉吃起来更劲道,直到秋收闲些才摊场打碾。从老连枷的拍打、牛驴骡的碌碡到四轮拖拉机的快速风驰,从自然风到电力吹风,除去秸秆扬尽麦薏,最刻骨的一组烙印正是奶奶和母亲用筛子、簸箕在宽大的场里簸粮食的情景,夕阳在山,微风拂树,黄叶飘零,有鸟儿在边上啄食,奶奶和母亲闲聊着,聊着,浑活圆实的麦粒渐次堆起一般小丘。我经常会陶醉似的一边帮奶奶妈妈往麻袋装清洁干净的粮食,一边也会独享这份属于我自己生命领域里最温暖的情意,更是人世间最美好最感动的天地真爱真情啊。

可是,岁月的残酷又割舍了我和奶奶和母亲的分离,父亲病重奄奄,我没肝没肺的不知怎么过?山风呼啸、时空凝滞,我的心轰然垮塌,哦,日子好了,而老人们一个个都走了,这算什么事啊?明明高速通了,远处的哥姐弟都有自己的车了,立马就能到身边的,到奶奶妈妈的娘家的水泥路刚刚修好呢,然而,究竟也不等了、也去不了了。

第一个把小包菜种到家乡的人很了不起。从小块地尝试栽种用手扶子拉到一百多里路外榆中菜库一车一两百元的无比欣喜,到价钱臭行一斤三分没人收购倒进河沟的惨不忍睹,从一半粮一半菜的胆怯恐慌到南方人本地人菜库的大量修建,从远古地下水的汩汩滔滔到引洮工程的明渠暗流,终于,在家乡原原本本的黄土地上,甘蓝、芹菜、红笋、菜花已完完全全取代了几千年的粮食耕种,这不能不说是新的时代、新的农民前所未有的放胆创举。

阳春三月的西部旱塬生机勃发,内官川、乌龙清溪川、西寨香泉川、黑山符川培育菜苗的塑料大棚在朔气寒风里站满了田畴路畔,诚如雪白净洁的隆冬画廊。走进大棚的碧绿馨香啊,鲜嫩得像才出生的婴儿,浑身上下都要溢出甜兮兮的汁味来,她们生长着、招摇着。五月是菜农们最繁忙的季节,一茬水过后膏润的土地泛着饥渴的墒情,可以几家合伙、也可以雇佣山里已经种好了庄稼的闲人,一个早上或一天就要做好移菜苗、栽菜苗的活计,这更有利于蔬菜的成长。

花红柳绿的七月以后,尽是人人起早贪黑、风雨泥泞的喜悦,三奔、四奔业已装不下满山满屲、沟壑峁梁的大情怀大气度。天不亮要装满一大汽车,铲、背、码菜的过程每家必得邀请许多人的帮忙,自然也帮助了需要帮助者的生活。还没到菜库,就有联络人拦路问询,其实更多的人早已通过手机联系好了下家,只需在路路通、村村通的道路上谨慎行进。菜库就是一片又一片热闹沸腾的集市,检菜工都是远近城乡的女孩媳妇,每天百元多的收入也把菜老板的好与次、大与小精挑细拣得分门别类,喜上眉梢;来往的加长大挂,装载了家乡的味道,心仪暖暖,东南西北奔走。

家乡的水土富裕了家乡,也富裕了远远近近的乡民。前些天参加了小时一起念书在家务农的同学娶儿媳妇的婚礼,若更多家庭一样的别墅式的楼宇前,婚庆公司的彩台在蓝天白云下粉带飘扬、纱幔旖旎,一对金童玉女在嘹亮激情的乐声里、在乡亲们欢天喜地的祝福边、在几十辆轿车的簇拥中神采奕然、幸福满满。是的,我的家乡真的变了,变得美丽了、洋气了……

感恩乡土、感恩先辈、感恩时运,我沉甸甸梦境的家园盛满了一缕缕悠悠千年、苦瘠天下的乡情;盛满了一枚枚草色鸟鸣、土气方言的乡韵;也盛满了一桢桢明月余晖、春愁待酒的乡心。多么想再品咂一下爷爷的罐罐茶和喝茶馍馍的滋味,多么想再摩挲一回奶奶肚兜兜里的洋糖和分分硬币的温热;多么想再帮母亲提一趟填炕,多么想再挨一次父亲的鞭梢。哎,流年过隙,高铁风骋,更待追赶矣!

家庭家教家风大家谈

新闻推荐

“走出去”+“引进来” 榆林中学写好品牌高中“奋进之笔”

近年来,榆林中学瞄准普通高中发展攻坚新方向,秉承“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为教师创造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在积极练好课堂教学...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乡的味儿□ 乌龙川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