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兴隆山畔,雪还未全部消融。虽然天气乍暖还寒,田间地头却已呈现出忙碌的春耕景象。
驱车行走在乡村水泥路上,道路两边随风摇曳的彩旗、大红灯笼正在被村民取下,红红火火跳舞唱曲的农民早已下地劳作,偌大的文化广场上已找寻不到节日的热闹,年味已渐行渐远。
干净整洁的院落、婉转清脆的鸟声、熠熠生辉的阳光板……在榆中县城关镇包村干部小胡带领下,记者来到分豁岔村低保户贾得武家中。黑瘦黑瘦的贾得武正在忙家务,将过年用的家伙什儿搁置起来。
看到有客人进门,贾得武放下手中的活儿,笑呵呵的招呼我们进屋。贾得武的老伴、儿子起身相迎,动作有些缓慢。“老伴和儿子都患有肌无力疾病,几十年了,想手脚麻利些但腰来腿不来。”从贾得武略显疲惫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老贾的生活经历了太多的辛酸与无奈。
“从2016年开始,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今年65岁的老贾看上去满脸“风霜”,但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堆满了笑容。贾得武说,以前每天早上一罐茶,中午晚上都是一窝面,虽现在的习惯和以前一样,不过吃面时还得炒两个菜,隔三差五的还要来个荤腥:能买起肉,荤素搭配,营养好啊!
笑谈间,老贾说:“一直以来,老婆和儿子不但不能干活,病发时连下地行走都困难,家里家外都要我一个人操心,日子过得真的困难。后来镇上和村里给我协调当了护林员,每天巡完山,中午晚上要按时回来做饭。由于年龄大了,前两年退休后,就靠低保生活。”
“老贾家是村里的一类低保户,去年以前每人每月可领取292元,一年下来就是10512元,从今年元月份开始,他们的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23元,这样一来,全家每年可领取11628元。”包村干部小胡向记者解释说,老贾是一个很勤快、很乐观的人。
“从前年起,家里的情况好多了,老伴和儿子的病情也稳定了,每月还有100元的残疾人补助,再加上农闲时我打点零工,日子完全有保障了。”听小胡给他算收入,贾得武开心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2015年政府通过危房改造,盖起了宽敞明亮的一砖到底的新房子,哥哥又帮忙加盖了几间厢房和厨房,住着非常舒心。
“这院新房现在没个十多万盖不起来。当时盖房的时候我虽然借了点钱,但掏的也不多(因为政府补贴了近2万元),椽子檩子是自已当护林员枧的(注:为让林木生长的健康,每年护林员要完成一定量的林木枧减),砖是早期9分钱购置好的。”如今,坐在宽敞而又温暖的平房里,贾得武和老伴讲述着生活的变化。
“你房顶上像暖气片的东西,是光伏发电设备吧!谁给你装的?那可贵着呢!”“你看,我一高兴把这事儿忘记说了!这可是现在我全家的工资收入。多亏了镇政府、村委会和帮扶单位!”听到记者问起光伏发电板,贾得武的笑声更加爽朗。老贾介绍说,当时他只掏了4000元,就安装了价值2.4万元光伏发电装置。
而据记者了解,为让一些低保户能够免费享受到光伏发电并从中增加收入,是榆中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开展“造血”式扶贫的一项新举措。
“这8块太阳能电池板的装机容量为2千瓦,装上它们,有太阳就能自动发电。”分豁岔村党支部书记罗斌仁介绍说,在阴雨天、夜晚等阳光不足的情况下,用电要靠国家电网,而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用电就会自动切换到太阳能发电,随发随用,当天发出用不了的电还能自动上传卖给国家电网。
“老贾的光伏发电是2016年安装的,一年下来能领取3300元的电费!”包村干部小胡说,光伏项目“造血式”扶贫,帮助村民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让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突破口。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路建青杨贵智杨晟途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5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日前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中国文明网开始了“中国好人榜”2018年2月投票评议,经广大网友踊跃推荐,各省(区、市)文明...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