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兰州市地图,你会立刻看到这样一些地名:盐场堡、刘家堡、安宁堡、阿干堡、来紫堡……,陈官营、费家营、夏官营、头营、二营、三营……,土门墩、拱星墩、深沟儿墩、四墩坪、杨家营墩……,新城、连成、红城、王保保城……,官山、将军山、营盘岭……等等。据有的人考查,仅在榆中县三千二百八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营、堡、墩命名的地名就有九十九处之多。这些富有军事色彩的地名,是兰州历史上战事频仍的真实记录,是古代各族人民横遭战祸的历史见证。
轰炸兰州的日本飞机
古老的金城关
非常有趣的是,兰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以记载战争为其开端的。《汉书.匈奴传》说:秦昭王“起战伐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按照唐代杜佑《通典》的注释,当时的陇西郡是包括金城的。因此,两千零一十七年前,著名史学家班固在他著作中所书的这一笔,便成为目前已知的有关兰州历史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纵观兰州古代的战争,几乎每场都与民族问题有关。换句话说,兰州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大量地都表现为民族斗争。之所以如此,跟兰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已如前述,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端,正好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而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自古就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原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历史上各族统治者奉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决定了兰州古代的战争,必然以民族问题为其特点。
秦汉时期,金城西南为西羌之地,东北为匈奴之地。当时,西羌首领和匈奴贵族经常互相勾结,骚扰居住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汉族人民。为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西击诸羌,北却众狄”,在西部攻占了“榆中并河以东”地区,在北部攻占了河套以南地区。对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西汉初叶,汉族封建统治者因为忙于稳定内部,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这并没有能够阻挡匈奴贵族频繁的掠夺和侵扰。仅高后吕雉在位的八年中间,匈奴就“三入陇西”,严重威胁到汉朝的安全。因此,武帝继位后,为了切断西羌同匈奴的联系,与匈奴开展了一系列战争。特别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将万骑,出陇西”,一次逾焉支山,一次过居延海,大破匈奴。随后又相继在河西设置五郡,这才隔绝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为中国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到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又发生了西羌与匈奴通使,合兵十万攻打令居、安故的战争。于是汉朝又派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领兵十万,才将西羌的进攻平息。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汉将义渠安国和羌人发生冲突,被羌人打败。羌人乘机围攻金城郡。为此,汉将赵充国又奉命领兵六万,“驰至金城”,“击叛羌,降其万余人,遂罢兵屯田湟中”,从而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历史上著名的金城渡口和金城关,很可能就开设于这个时期。
霍去病西征匈奴之后,羌族人民陆续内附,与汉族人民杂居在凉州各郡县(当时金城郡隶属于凉州刺史部),并由游牧生活改变为农业生活。但是,由于东汉统治者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凉州羌人“数为”汉族“小吏黠人”所“侵夺”,因而激起羌族人民连续不断的武装反抗。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新莽末年到东汉光和七年的一百六十一年间,金城一带羌族人民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就达二十一次之多。比如,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因金城郡安夷县县吏强掠卑涌羌人妇女为妻,羌人气愤不过,杀掉了这个县吏。安夷县县长在追捕羌人时,也被羌人杀掉。结果引起了长达二十年的战争。先是烧当羌豪“迷吾率诸种俱反,败金城太守郭崇”。接着,迷吾又于章帝元和四年举兵进攻金城塞,结果被汉军打败。迷吾派使臣请降,护羌校尉张纡则“设兵大会,施毒酒中,伏兵杀其酋豪八百余人,斩迷吾头以祭傅育冢,复放兵击其余众,斩获千人”。迷吾之子迷唐为了替父报仇,便与诸种羌人解仇相结,再次举兵起事,直至东汉灭亡,金城一带几乎没得安宁。
东汉以后,金城一带羌族人民的斗争逐渐低落,鲜卑等族的斗争日益高涨。从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到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十年之间,鲜卑首领树机能就曾数次“寇金城诸郡”,先后杀了秦州和凉州的三个刺史,并一度攻陷凉州。及至“十六国”时期,金城一带更是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而“十六国”中至少有一半,即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前秦,后秦、西秦,先后将战争强加在金城人民头上。前赵、后赵和赫连夏,也曾多次在金城一带发动过战争。其中,河西鲜卑秃发部秃发乌孤曾一度以金城为中心建立南凉,陇西鲜卑乞伏都乞伏国仁则以苑川为都建立西秦。一次,南凉秃发■擅和大夏赫连勃勃在金城一带发生战争,“自阳非至于支阳三百里,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口”。最后被赫连勃勃击败,赫连勃勃一次就杀死南京几万人,把人头堆在一起,叫做■■台。其惨状可想而知。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相处较好的时期。然而出于各族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仍有战争不时发生。
隋文帝即位时,北有突厥侵扰,西有吐谷浑内犯。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大可汗沙钵略纵兵四十万,大举攻入长城,占据凉州兰州等地,将六畜抢掠一空。后经文帝发兵反击,沙钵略才败绩逃走。隋朝末年,金城府校尉薛举割据陇西,凉州乡党李轨称霸河西,也曾得到突厥的支援。
唐朝初叶,突厥又重新开始对汉族地区进行武装骚乱,并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攻克兰州。与此同时,吐谷浑也一再发兵侵扰兰州、凉州。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派遣李靖、侯君集等领兵十万,分六路出击突厥和吐谷浑,突厥可汗颉利被俘后投降唐朝,吐谷浑可汗伏允兵败后为左右所杀。此后,在北方,继突厥而来的是回鹘,在西方,继吐谷浑而来的是吐蕃和党项。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将游牧于青海、甘肃边界一带的党项族各部逼往庆州(今甘肃庆阳)和夏州(今陕西横山)一带后,就向唐朝发动了争夺西域和甘肃的战争。唐朝政府派薛仁贵领兵十万进攻吐蕃,结果被吐蕃大败于青海。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大酋达延等率众十万进攻临洮、兰州,则被薜仁贵的儿子薛讷击败而还。安史之乱以后,吐蕃乘虚而入,“尽取河西、陇右之地”,而且战争越演越烈。以至到德宗建中元年,唐朝政府不得不遣使讲和,公开承认“蕃国守镇在兰、渭、原、会”诸州的权利。直到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今甘肃敦煌)张义潮起兵赶走吐蕃守将,并略定瓜、肃等十州之后,兰州才复归唐朝所辖。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地处边陲的河陇地区,更是烽火连天,没有宁日。夏、金奴隶主贵族为了争夺河陇地区,和宋朝进行了长期的角逐。兰州的东关堡、西关堡、刘家堡、阿干堡等军事城堡,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北宋初年,党项先后从回鹘、吐蕃手中夺走了河西地区,并于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了大夏国(俗称西夏),定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当时,西夏国君赵元昊在取道兰州,经略河西时,曾和宋军鏖战于白塔山的九州台下。相传榆中县的夏官营等地名,就与这次战争直接相关。据说赵元昊进军河西时,曾屯兵于夏官营一带的山下,左翼由吴、谢二将率领,扎营于西山山麓,右翼由赫连定率领,扎营于北山山麓。后来人们就把西山脚下的营地称为吴谢营,把北山脚下的营地称为郝(赫)家营。而把赵元昊所在的营地称为夏官营。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入侵关陇,将战火引往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北方的蒙古汗国相继消灭了西夏、金和南宋政权,建立了地跨欧亚大陆的大元帝国。据《蒙古秘史》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萨里川合考徒(即榆中兴隆山一带)的。
兰州现存的城堡墩台等遗迹,大都修筑于明清时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攻占河南后,沿运河由山东北上,直逼通州,进围大都。同年十二月,徐达攻克太原,留守太原的元将扩廓帖木儿败退甘肃定西车道岘。次年,徐达乘胜攻克西安,并分兵克复临洮、兰州。不久,徐达奉召南还,扩廓帖木儿乘机在兰州东关坡(今东岗镇古城坪)和白塔山东侧半山腰修筑城堡两座,以围攻守兰州的明将张温。并在定西驻军十万以阻挡援军。据《明史》记载,扩廓帖木儿原本姓王,小字保保,扩廓帖木儿是他的蒙语译名,所以志书把这两座城堡称之为王保保城(或营)。为了彻底消灭扩廓帖木儿,洪武三年正月,朱元璋又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为副将,分兵西征。三月,扩廓帖木儿听说徐达直捣定西,急忙还屯于车道岘。四月,明军大破扩廓帖木儿于沈儿峪,即今车道岭南侧的巉口附近。王保保被迫退至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于洪武八年死于哈剌剌海。与此同时,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并不断出兵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土木之变”后,蒙古族的鞑靼俺答部又占领了河套、松山一带,并经常饮马黄河,进犯兰州。因此,驻兰明军在加固城垣、修筑边墙的同时,又陆续构筑了新城堡、安宁堡、盐场堡、哨马营堡、一条城堡和拱星墩、土门墩等许多墩堡,对阻止“套虏犯边”,起了一定的作用。
及至清代,兰州一带的民族矛盾,主要表现为回族和清朝统治者的矛盾。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驻防甘州的回族军官米剌印、丁国栋,因对清廷强制在军队中推行剃发令不满,领导河西回民开展了反清斗争,并很快占领了凉州。断而东渡黄河,破兰州,陷狄道,直逼巩昌。当义军攻打兰州时,兰州和榆中的回民纷纷高举义旗,驱杀官吏,占领城池,“举城迎之”。清政府对这次回民起义大为震惊,急忙派遣甘州提督张勇率重兵镇压,“尽诛其党,传道三边”,对参加起义的回族人民进行了空前的屠杀。这次回民起义与东南、西南地区的抗清斗争遥相呼应,是清初抗清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乾隆四十六年,因为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当时属兰州府管辖)撒拉回民新旧两个教派发生冲突,清政府偏袒旧教,将新教宣传者马明心投入兰州监狱,于是又激发了由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义军首先诱杀了前去镇压新教的兰州知府和河州协副将,乘势占领了河州城。继而又进军兰州,切断浮桥,攻破西关,并以西关礼拜寺为据点,直逼内城。清政府大为恐慌,急忙派阿桂为钦差大臣,李侍尧为总军响,率京师健锐营并携带火器前来镇压。由于起义回民寡不敌众,苏四十三只得率军退守龙尾山和华林山,最后终于和义军余部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人投降。此后,清朝统治者便在伏龙坪修筑了四个墩台,作为城防之用。除此以外,清代修筑的军事城堡还有华林堡、柳沟店堡、西柳沟堡、三角城、甘草店堡、红城堡、贡马井堡、苦水堡、中堡、长川堡等等。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战争也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长期的互相征战,使各族人民受尽战祸之苦,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各族人民又在反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共同斗争中互相呼应,互相支援,从而加速了黑暗统治势力的灭亡,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此外,伴随着战争的不断发生,各少数民族陆续从边境入居内地,和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不只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而且促进了相互的融合。这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 童微整理
新闻推荐
◇记者金振华通讯员韩毅王亚娟关键词:环兰高速春运行车鑫报讯时逢岁末年初,环兰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逐步增大,特别是连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入“高发期”。一是春运期间,车流量...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