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写给一个仰望月亮的人 ——读栖云柳散文集《仰望月亮》有感

来源:兰州日报 2014-11-20 16:15   https://www.yybnet.net/

我们榆中县的周廷海,常用笔名栖云柳,是我的文友,也是忘年交。

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兰州晚报》做合同编辑,编该报农村版副刊“玫瑰园”。因是农村版,所以投稿的多是农民和在农村工作的人。

在这些投稿的年轻人当中,周廷海就是痴心于文学的后生之一。由于痴爱文学和职业的原因,我对青年作者,尤其是我县的文学爱好者,常常予以“拔苗助长”式的鼓励,期盼他们把农村基层的珍贵素材,加工成文学艺术品,投给我编的报纸,也期望存留于世。

多年后,在这些文学青年中,周廷海对文学的痴爱一直没有降温,而且越写越有心劲。在劳作之余,边学边写,坚持不懈,用他手中的笔写出一篇篇抒情散文,成绩可观。他的笔墨从亲人、从乡土开始。亲情,乃是人生最珍贵的感情,也是最能让读者动心、动情、动容的文学题材。他的散文中有老爸,有叔父,有舅母,有妻子,有儿女,有同事。感情深沉,文笔清新,自然流畅。你看他写的《老爸》、《五爸》以及《难忘姐姐的小毛驴》等篇章,以情动人,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更有父子亲情的流露。特别是写到老爸晚年的一段,作者坦诚而很有勇气地道出对老爸的愧疚反思,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五爸》就像纪录片一般,将父兄之间、父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在交叉叙事中,犹如溪水淙淙尽情流淌。他的这些篇章都是激动人心的,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是因为这些亲人与作者最为亲近,所写的事物也是最熟知的,就像布鞋、毛驴、麦垛子、水窖、皮黛果等细节首先触动了作者的感情,使作者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娓娓道来,这就有力地感染了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作者把笔头伸向了家乡的地方风物,既有家乡时代脉搏的跳动,也记录了陇中很多有地方特色的景物。

许久以来,我曾感慨一篇《岳阳楼记》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而我们西北,仅有古代的随军文人写出了一些苍凉悲壮的边塞诗,至于其他的景物则任其自生自灭,不为人所知晓,很少能入诗入画入文学。而今,我们农家出生的周廷海挺身而出,奋笔把故乡的一些场景摄入笔底,写成优美清新可读的散文。《陇中的水》既写出了陇中缺水干旱的自然面貌,也写出了党和政府为改变陇中缺水状况而制定实施的宏伟蓝图。《陇中的水窖》让读者知道,在干旱缺水的陇中,人们为了生存,在黄土如海的山岭上,深挖黄土十几米,暗藏清水几十吨,借以维持人们的生命,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还有《陇中的大麦垛》,农民把收割来的麦捆摞成底盘小肚子大上顶尖尖,犹如塔状的大麦垛子,高有几十米,并排列于打麦场上,远远望去,这些大麦垛子比村民的房子要高出许多,真是奇观!我尝慨叹国内有些景物和地方因为文化艺术而名播天下,如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诗从唐朝传唱至今,又因一首歌曲而国人皆知;新疆的达坂城因为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而人人口口相传。但我们家乡榆中的桑园峡的边塞风貌,兴隆山的青山流水,马口卸山的五月带雪等就没有引起诗人作家的关注。因而,也很少有人写她们。如今,周廷海的一篇《马口卸山的云》就很让人充饥解渴,让人们知道此山,这般雄伟高大;云,这般变幻奇妙!真正起到景以文传,文以景传的效果。

周廷海同志虽为农民,至今躬耕垄亩,侍弄庄稼,但逢此盛世,也就不再日出而作,掘井而饮了。他前几年就踏出家门,来到陇南洛坝沟里“掘金”,一面打工,一面将外面世界的所见所闻,撰写成游记散文,使他的散文题材再度宽泛,文笔自然清新,描景状物之中尽显深厚的人文底蕴。但是,《河水向东我向西》、《从新疆回兰州的路上》既有打工路上的艰辛苦涩,也有这块热土上天翻地覆的巨变,更有着这块土地远古历史的回应,异域风情尽显笔端,风格迥异,与别的游记散文不同。他的散文中,有些内容是涉及个人感悟的,这大概是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对人的一生有所总结,有所领悟。这类文字也是很吸引人的,如《男人和烟酒茶》、《书之缘》、《电脑情怀》、《朋友的追求》等,既有生活的感悟,也有生活的艰难,但不乏对生活的热爱,更有对理想的不弃不离!肺腑之言,感情真挚。试想,作者如果不与书结缘,他怎么会掌握技术闯天下?没有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行走?不与书结缘爱上文学,他能无怨无悔地搞文学创作?他怎么能写出一篇篇散文诗歌见诸报刊,被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呢?这就是他与书结下了缘,他爱书爱文学,付出了一定的心血,但也获得了别人不知道的快乐与享受。在人类世界,文学创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也是一件境界很高的事。他与书、与电脑有缘,与徽县的许多文友、与徽县的这块土地、与《宝徽报》也有密不可分的情缘。他常说他创作始于榆中,收获在徽县,从他家书柜里珍藏的一本本《宝徽报》就可见一斑。他是一个学习型的与时俱进的农民。在他的家里正屋桌子上堂而皇之地摆放着一台电脑,每天从地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网页新闻,敲打键盘记录生活的感受。键盘的声音,是他生活中须臾不可分离的调味品。现代化的电脑帮助他快速写稿,便捷改稿,并且弹指之间就把稿件发到编辑部,何其快哉!读了周廷海的这些散文,不禁使人想到,今天的农民也能在文学的领域里驰骋,他的这些成绩,还是初步战果,如果要更进一步,更高峰攀登,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愿周廷海文友以屈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勉之,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获得更大的丰收!

新闻推荐

市文联艺术家志愿服务团送文化到榆中

【本报讯】12月4日,兰州市文联艺术家志愿服务团一行不畏严寒驱车赶赴榆中县工会、榆中县交通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了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他们还现场挥毫为基层群众创作了书画作品60多幅,这也是艺术...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写给一个仰望月亮的人 ——读栖云柳散文集《仰望月亮》有感)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