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贴春联已经有千年的

来源:兰州日报 2014-02-07 18:08   https://www.yybnet.net/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贴春联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很多,过了腊月二十三,大人们就开始买红联纸,买墨锭,研墨汁,写春联。自己会写的自己写,自己不会写的就请别人写,会写毛笔字的人也乐意帮忙。记得当时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爱贴的一副春联是:向阳门第春来早,勤劳人家庆有余。横批:人勤春早。春联是这么写的,农民也是这么做的。腊月二十三之前,还要不停地劳动,除牲畜圈里的厩肥,用榔头敲细,运送到地头。初一至初三,三天年一过,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去野外拾人畜粪便,上山拾柴,割蒿草,捻线,打绳。正月十五还未过,就早早地打耱土地,保养墒情,准备春耕。

当时,人们生活困难,但是,再困难的人家,也要贴上几副红红的春联。腊月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开始在大门屋门上贴春联,就是圈家畜家禽的柴屋门上也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春联。那个时代,贴门神、门钱被当做迷信破了,人们把红联纸裁成一尺宽一尺二三长的长方形,写上一个大大的“福”,或画上竹子(大概是竹子好画,一般的人都能画得上),贴在门心,与春联交相辉映,增添喜庆气氛。改革开放后,先是新华书店经营印刷的春联、年画(多为象征连年有余的鱼、丰收的五谷、英雄人物),所售春联多为楷书和隶书,工整庄严,人们开始买春联和年画来贴,春联加年画,寓意美好,贴在门上喜庆祥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的开放,我所在的县城私人开始经营春联、门神(多为秦琼、敬德)、门钱(用大红、桃红、黄、绿、紫五种颜色的纸凿制而成)、钱马(民间艺人将驮有钱财的马的图案刻于木板,印制而成)。

今天,一方面是印刷技术发达,市场上随便可以买到春联,一方面是会写毛笔字的人少了,有的村子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写,即使个别人会写,也嫌买纸买墨麻烦,春联多是买来的。因此,一进入腊月,春联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去年腊月,我在榆中县城兴隆路、栖云南路、太白路一带做过粗略的统计,卖春联的临时摊点有一百一十多个,整个街道都红彤彤的一片,人山人海,生意兴隆。每个摊点都有春联、门神、门钱和“福”字,很多摊点还备有钱马。门钱和钱马是经营者自己凿制和印制的,门神和“福”字都是从兰州批发来的,春联大多是批发来的印刷品,现写现卖的摊点不多,也就六七个,他们的摊点一般有一张桌子,一个蜂窝煤炉子,根据顾客的要求现场书写。大概是字迹潇洒和书写速度快的原因吧,现写现卖的春联清一色的是行楷,没有楷书和隶书。我认识的一位农民书法家,四十出头,多才多艺,会开汽车、会驾驶挖掘机、会画画、会写一笔流畅潇洒的毛笔字,他写的春联字好,内容好,顾客多,特别是现场写的供单位大门、农家庭院大门、商铺门面贴的金字春联供不应求,每年早早地批发红联纸、墨汁和金粉,12月开始在家里写春联,过了腊八就开始摆摊,摆摊的日子,一日三餐改为早晚两餐,起早贪黑,忙得红火,忙得充实。

腊月的街道,人山人海。

腊月的街道,因摆满了卖春联的摊点,而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新闻推荐

评说金崖剧目《石洞记》

当“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不再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句口号时,我们才能真正目光朝下,关注民生,重视民间文化诉求,弘扬乡亲们为自己的梦想而迸发的热情与创造力。马年新春之际,榆中县城乡出现了一个传...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贴春联已经有千年的)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