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五抓五推进”加速实现东城区“洼地”效应 榆中盆地成为兰北新区最具活力的组团

来源:兰州日报 2010-02-02 06:44   https://www.yybnet.net/

榆中的城市化、工业化、生态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借近年来东城区建设之东风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站在兰州的角度来审视榆中的定位,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从产业的梯度转移,不管是从功能定位讲,还是生态环境讲,榆中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了兰州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特别是省委提出“中心带动”战略后,市委积极响应提出了建设兰北新区的战略构想,并将榆中作为新区的三大组团之一,明确要求榆中“要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努力形成与主城区相配套的教育、科研、商业、产业等综合性新城区”,这既凸显了榆中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榆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榆中自市委、市政府提出“东扩战略”以来又迎来了一个加速发展、腾飞前进的历史性机遇。

坚持发展抓项目——推进东城区建设

1月15日,兰州最大的民生工程——大青山蔬菜物流园区迎来了第一批主人。18日,榆中县运管所开通了从大青山开往张苏滩市场的10辆城乡公交车进行运营……25日,大青山已显市场本色,车水马龙景象又一次搅热了和平区域。连同崭新的和定路,使榆中“农村”的概念淡化了许多。正如榆中县县长徐大武所说,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千方百计抓项目、引投资,建设投产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大项目、好项目,使榆中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诚然,榆中县当前的经济总量还处于一个较小、结构单一的状况。榆中作为兰州东扩的重点区域和兰北新区建设的重要组团之一,加快东城区建设仍然是全县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目标。

对于发展抓项目的概念,榆中县发改委主任裴万江是这样考虑的: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发展抓项目,推进东城区建设”这一思路,回答了榆中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就是榆中发展的方式方法和抓手是什么?就是狠抓项目建设。另一个就是榆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就是建设统一规划的东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东城区、生态环境相对优美的东城区、新型工业相对聚集的东城区、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东城区和适宜人居旅游的东城区。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榆中县实施重大项目45项。实施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35项,新增中央投资1.18亿元。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性项目资金4.5亿元,是历年来最多的。新引进项目57项,总投资45.2亿元,到位资金17.88亿元,建成投产46个。特别是成功引进兰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为榆中承接兰州产业转移,加快东城区建设步伐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今年将是榆中县东城区发展、城乡一体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榆中县已经筛选了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的新项目、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市投资计划。同时已经启动衔接落实今年总投资达18亿元的85项中央投资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到位资金1亿元以上。各乡镇、各部门领导也已经纷纷进市、上省要项目、跑项目。“要以构建‘大兰州\’发展框架为先导,争取上马定远至县城、兴隆山至夏官营、定远至金崖等城市主干道和城中村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日前,榆中县县委书记胥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规划宛川河的综合治理开发项目,从产业、道路、生态等方面着手,加速与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增强与主城区相配套的教育、科研、商务、产业服务能力。

坚持农业抓特色——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榆中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体现在农业人口比例高,耕地面积大两方面,另外一个角度讲,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农村整体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仍然是榆中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高原夏菜已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主产区达到一半以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特色养殖、规模养殖及特色种养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达到31%。实践证明,“农业抓特色”这个思路抓住了榆中农业的关键,把握了榆中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1月25日,记者在榆中城关镇李家营一带采访时发现,该村以前平整的土地上架起了大棚一个接一个形成了大片的设施农业区,棚里瓜果蔬菜琳琅满目。“走特色化、产业化道路是我们农民从农业上增收的唯一渠道,再过10多天,我大棚里的陇椒就上市了,根据当前市场行情,估计陇椒棚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老郭对记者说,以前种粮费时费人没收获,现在靠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榆中县去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28.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2亿公斤,占目标任务的108.57%,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播种面积26.1万亩,蔬菜总产量6.3亿公斤,蔬菜外销商品量6亿公斤,总外销蔬菜10亿公斤以上,比去年增长14%,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马铃薯种植面积22.7万亩,总产量2.6亿公斤,商品量1.95亿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今年,该县农业将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充分发挥“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主导产业。积极扩大设施农业、商品洋芋、双垄沟玉米等优势产业规模,提升花卉、胡麻油、小杂粮和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今年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无公害蔬菜要达到46万亩,新增新型日光温室1500亩,推广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30万亩。同时将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上着力规划和实施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特色种养业的产业组团、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定远高原夏菜集散中心、南山冷凉型蔬菜创汇基地、小康营等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

最近一段时间内,榆中农民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加入“新农保”。在兰州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请假返乡参保。在他们的眼里,外出务工工作在城里,退休回家到农村也有养老金,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了!其实,这只是榆中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任务之一,更多的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榆中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做到了支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目标要求更高、推进力度更大,并把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与东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乡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探索符合榆中实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

坚持区域抓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里提到的“区域”是根据榆中县县域四类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现状划分的,也就是常说的川东、川西、南山、北山。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长期以来,这四个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一直存在。为了实现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生态东城区,榆中县提出了“区域抓统筹”这一思路。这样一个思路既有利于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又能促使各区域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达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川西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城区发展战略,规划建设好6大产业区,主动迎接兰州城市东扩和产业转移。加强以骨架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榆中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川东地区,结合引洮工程实施,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以小康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努力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上做文章。在南山地区,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巩固壮大冷凉型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在北山地区,认真实施北山区域中心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减少人口,集聚项目,做好加法和减法两篇文章,以新的理念和举措来破解北山地区的发展难题。

“在充分考虑榆中的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胥波对记者说,榆中已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正逐渐转变为一个现代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大县、生态环境大县。所以,我们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同时,坚决禁止产能过剩和劣质产业的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利用技术和节水节能技术,继续实施抗旱水源、雨水集蓄利用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切实加强对水源、土地、矿产、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坚持和谐抓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榆中县民生工作的重头戏。通过两年的整合资源和调整学校布局,使全县的教育走上了均衡发展之路。投资7500多万元,开工建设31所学校,建成职教大楼、一中餐饮中心和恩玲中学学生公寓楼,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序推进,完成9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以“贡井模式”为引子,该县积极探索城乡卫生一体化路子,试行县级医院接管、代管乡镇卫生院运行模式,得到国家卫生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投资2800万元,建成县一院门诊外科综合楼、三角城卫生院和15所市级标准化村卫生所,完成妇幼保健所和城关、定远卫生院主体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53%。“近年来,榆中县用于改善民生方面的资金达9亿多元,群众不断从改革发展中切实得到了实惠。”县长徐大武在谈及民生问题时说,下一步,榆中县要在五个重点方面狠下功夫。在学有所教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加大农村校舍改造力度,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化职业教育,加强对社会各类就业人群的培训和待业大中专学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在病有所医上,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在住有所居上,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工程,落实好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和低保人员冬季取暖补助政策。在老有所养上,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等方面征缴工作,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在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培训就业、住房和生活再提高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1月26日,在榆中县文化广场,正在领孙子散步的退休老干部老刘和记者攀谈时感慨地说,现在在年轻人身上出现的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在一些单位出现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在一些行业出现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短视行为令人担忧。对于这一问题,榆中县委、县政府已经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把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结合起来,当作大事来抓,与其他经济、社会等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坚持党建抓创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地方党组织适应变化、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积极选择。连搭乡肖家咀村“支部+协会+农户”发展模式是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散、合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成立了肖家咀村花卉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引导,协会带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联动花卉产业发展。贡井乡 “支部+能人大户+农户”发展模式是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思想积极性高、懂一定种养技术、有能力的农村能人上,并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通过能人大户的示范、引导、帮助,带动农民增收。目前,贡井乡共发展种养经营大户48户,其中种植大户32户、养殖大户16户。种植大户种植板蓝根达800多亩,采挖药材一次支出费用就达26万元,同时带动了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输转……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领导方法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理念、工作作风方面出现了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和面临新的挑战。基于这样的情况,榆中县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求创新,一是设置“产业型”党组织,以“支部+协会”的方式设置“产业型”党组织,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作用体现在产业链上。二是设置“功能型”党组织,采取“党总支+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的方式设置“功能型”党组织,把从事相同产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党员、相同年龄段的党员编入同一党支部或党小组,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三是设置“行业型”党组织,采取“支部+农村工会”的模式建立流动党支部,让流动党员“人行千里有党管、外出务工不脱党”。四是设置“联合型”党组织,对新社会组织依托主管部门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新经济组织采取行业相近、选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消除新社会组织领域党组织覆盖盲点。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班子。去年以来,榆中县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坚持“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着力在抓发展、抓项目中发现干部、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使一大批服务型、实干型、开拓型干部脱颖而出。同时对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轮训,从县直机关、乡镇选派65名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从5年前的“东扩战略”到今日“兰北新区”,榆中盆地始终是一块创业发展的“磁石”,一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洼地”,一块适宜于居住的“宝宅”。特别是省委“中心带动”战略的提出,作为兰州东城区的榆中县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和腾飞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榆中的今日是发展中的东城区,东城区的明日将是“大兰州”的副核心!

新闻推荐

民警真情感化四名逃犯自首

【本报讯】 近日,榆中县公安局结合“冬季百日行动”,抓住春节期间“追逃”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攻心和真情感化工作,敦促四名上网逃犯投案自首...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榆中的马社火2010-02-23 06:37
猜你喜欢:
评论:(“五抓五推进”加速实现东城区“洼地”效应 榆中盆地成为兰北新区最具活力的组团)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