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榆中寺隆沟白马庙 ——左连高摄影作品赏析

来源:兰州日报 2009-12-21 07:04   https://www.yybnet.net/

12月19日至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至初六,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的白马庙将举行庙会,其目的是传承在每年秋收后,当地百姓总要在庙院戏台上举行盛大的庙会,唱大戏三天,报答神恩,庆贺丰收的历史传统。

白马庙供奉的是白马爷和八蜡爷二位尊神。白马爷与“七月官神”的历史悠久,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金崖镇文化中心、榆中县苑川民俗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王希光先生介绍,位于苑川河畔寺隆沟村龙头嘴南麓的白马庙,始建于唐代,而鼎盛于宋、元、明、清。白马庙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仅存建筑系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距今120多年。原有悬山式土木结构加砖雕大殿3间,后面有悬山式殿3间,有四方结构两层式钟鼓楼1处,有起脊卧阁歇山式戏楼化妆室3间,有歇山式两层耳楼5间,庙院东西两面有一坡水式厢房6间。这些建筑设计精巧,气势宏伟,起脊卧阁,飞燕走兽,重檐叠瓦,雕梁画栋,建筑工艺高超,艺术造型优美,尤其是山门戏楼,选址奇特,居高临下,设计非常玄妙,极具文物观赏价值。   

几百年来,对于白马爷和八蜡爷二位尊神的来历在苑川一带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据史书可考,白马爷是春秋战国时郑庄公的一名白马大将,叫殷考夫。封神演义记载,八蜡爷当时封为五谷神,是商朝殷纣王的次子,叫殷蛟。很早以前,在距金崖巴石沟13公里外北山卧牛坡庙沟岘老庙旁,一棵白刺长成人型,以白马点化被人发现的传说。人们便在这里的下庙沟修建了三间大的庙宇,叫白马庙,供奉白马爷。传说由于“白马爷”、“八蜡爷”二神灵为民赐福降祥,消灾免难,于是敬神的乡民越来越多,香烟旺盛,缕缕香烟冲进了南天门,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便派天王下凡查访,始知白马、八蜡施展神恩,感动了黎民百姓,故有此盛大香烟,玉皇传旨赐封白马为天子,八蜡为田祖,二神为地方官神。两位尊神后来便出山走川,巡查四方。一次出山时,曾在巴石沟歇驾休息过,故在清光绪年间,有人又在巴石沟东山麓增修“歇马殿”一座。庙右侧山沟处有一天然石泉,名曰“久池”,久旱不涸,传说是白马饮水之处,也是降香求雨之地。 

到了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又在寺隆沟沟口修起了一座气宇轩昂、飞檐卧阁、宽敞高大的白马庙,庙内莲花台上供着的不是泥塑的白马、八蜡,而是用檀香木雕刻串连成的骨架,外着龙袍,饰以头面,端坐轿内,活灵活现。

由于二位官神感应,百姓诚心,故在相当长的岁月里,苑川一带没有遭受过天灾人祸,真可谓“风调雨顺,物庶民康”。 

那么白马爷与“七月官神”又是怎样的说法呢?在寺隆沟村毗邻的来紫堡乡黄家庄村后的平顶峰有肃王墓。据有关史书介绍,苑川“七月官神”,源于明朝初年“靖难之变”,是由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十四子朱瑛在位31年,于公元1398年驾崩,遗命其长孙朱允火文继承皇位,称谓建文皇帝,1399年为建文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四子燕王朱棣对遗命心怀不满,起兵抗旨,屡次失败。于建文三年又出师南下,攻城占地,渡过长江,直逼镇江,随即又围攻京城应天。公元1402年即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终于率将士攻下城堡,打进应天夺了权,公元1403年称帝谓明成祖,改建文为永乐六年。当时许多藩王不服,肃王朱瑛也怕削弱自己的势力,即组织护卫军,在苑川河下游的教场湾操戈练武,扩展势力,以为防范。朱瑛练兵一事,有人向朝廷派来的宦官告了密,朱瑛部下也探知告密这事,于是精心策划,把操练演习改头换面,让兵将化装成农民,又发动一些农民参与其中,并在兰州附近的永登、永靖、景泰等地,招来一些跳神舞和有武艺的“师公”,由官方出面主持,结合当地流传的“白马爷”的民间传说,演绎出抬着泥塑的“白马爷”、“八蜡爷”、“九龙爷”、“金龙爷”、“清水龙王爷”、“洪水龙王爷”等八尊神位的群祭活动,对外说是老百姓在夏收之后,为了报答神恩保佑,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国泰民安而搞的庆丰收活动。派来的宦官实地察看,轿子里抬的是神像,兵器也是木制的道具,加上给派来的宦官暗中送了一些银钱,宦官回京汇报,否定了朱瑛练兵之事,避免了苑川人民的一场兵光之灾。为了不使朝廷怀疑,此后每年农历七月都玩官神,这就是“白马爷”与“七月官神”的传说,流传至今已经600多年的历史。

“七月官神”传统神会,每年七月初十开始至八月初十结束,为期一月。“七月官神”是榆中县参与群众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活动范围包括两川四堡三十六社,其中,有些玩的是五月汤神,即每年农历五月,神玩到哪个庄上,当值的庄户人家把面擀成齐头子汤,放上臊子泼上油,抬上招待玩神的人,故称汤神。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一直玩到农历八月初十前后回归老庙。“七月官神”形成了苑川一带群众的商贸交易活动,更是苑川一带男女青年找对象的联姻大会。但在1952年,“七月官神”被当作迷信活动停止举办,“文革”期间,寺隆沟白马庙和苑川河流域沿途30多处供白马爷歇驾的“歇马殿”古建筑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006年,兰州市和榆中县组织人员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苑川五月汤神会”、“七月官神会”列入榆中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成立了榆中县苑川民俗文化研究会。2007年8月,“七月官神”羊皮鼓舞被列入兰州第二届农民艺术节演出节目。“七月官神”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到2009年,榆中县苑川民俗文化研究会连续举办了三届“七月官神”暨民俗文化艺术节。从2007年开始,寺隆沟村积极筹建白马庙,由当地群众和苑川28个村庄群众募捐50万元建成了白马庙大殿和5间厢房,塑造了白马爷、八蜡爷金身,整个工艺为仿古建造,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使金崖这座历史名镇又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左连高涉足摄影已经好多年了,他的摄影作品分人物摄影和自然风光摄影两大部分,其中自然风光摄影所占的比重比较多一些,而且所涉猎的题材均为西部的人文景观。莲花山是四川省境内比较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那里独特的山形地貌吸引了众多的游者。但左连高却没有千篇一律地去拍摄这座名山的特征,而是选择了山下的一个村庄,即《莲花山下》。在这幅作品中,他立体化地把一个深山绿地的村庄展现出来,让人爬完险峻的莲花山后,有一种爽心悦目的喘息之感。

而《晨曦悄临》所呈现出来的却是西部原野的壮阔和荒凉。从画面上看,《晨曦悄临》题材取自河西地区,远景是一片沙漠化地区独有的呈现出勃勃生机的胡杨林,近景是一棵历经风霜,已经枯萎残断的老树,这棵老树似乎还在用最后一丝气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着抗争。看着这样不倒的老树,人的心情不由得就沉重和肃穆起来。

按常理,皑皑的雪山和嫩嫩的油菜花应该是不可能在同一环境中存在的,在皑皑雪线下很难生长油菜花,但这样的现象却真实地存在着。凡是到过祁连山深处的人都会有幸看到这一奇景:在寒冷冰凉的雪山下,各种各样的花正娇艳地开着,各种植物正脆生生地绿着;雪山正以它伟岸而雄健的身体护卫着那些娇嫩的花草,那些花花草草释放出来的火热的气息,使得雪山不由自主地将消融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这些花草的体内,使它们再继续滋润地生起来。原本无法融合的两种物象却融合在了一起,且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云横祁连》,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

如果说《云横祁连》是展示给大家的一幅西部独特的富有柔情和诗意的图景的话,那么《石林如斯》则通过坚硬如铁的石林给大家展示一种西北人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看着这幅作品人不由得多出了一份精神,多出一种西北人的气力。

摄影作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在素材选取上最大的不同是如何把握瞬间的感应能力,摄影作为视觉效果最强烈的艺术门类,首先是感应,视觉的感应,即瞬间的感应,左连高瞬间的感应能力完全体现在了他对画面的捕捉和理解上,长期以来他用手中的相机诠释和实践着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他的摄影作品最能打动人的是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意境的深远性。

新闻推荐

兰州消防官兵为榆中村民献爱心

12月30日上午,一辆满载着兰州公安消防支队全体官兵们捐赠的慰问金、大米、面粉、清油等物资的货车,来到榆中县金崖镇,把消防官兵的一份份真情送到特困户的手中。榆中县金崖...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榆中寺隆沟白马庙 ——左连高摄影作品赏析)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