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兰州市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升级”后以崭新面貌示人的永登县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馆藏和风格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博物馆简介
永登县博物馆成立于1990年12月,现有馆藏文物2940件,珍贵文物244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99件,文物类别为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石器、两汉文物、钱币、书画、敦煌经卷、布丝物、金银玉器、明清汉藏传佛教文物及瓷器等。永登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域文物遗存分布面积较广,类别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永登县现有各级各类遗址200多处,类别有古生物化石遗址、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石刻、石窟寺、古建筑、汉明长城及烽燧,这些历史遗存是永登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是研究永登历史的重要依据。
1
馆藏丰富令人刮目相看
记者来到永登县博物馆时,恰逢永登县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布展,建成了《绚丽的彩陶》——永登马家窑文化彩陶展、《边塞遗韵》——永登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和《回望凝眸》——永登民俗文化展。这三个展览展品丰富,历史底蕴厚重。
记者一行先来到《绚丽的彩陶》——永登马家窑文化彩陶展厅,据永登县博物馆馆长张宇中介绍,该展厅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以永登县域内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发展阶段为主线,陈列了永登县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收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彩陶100余件,全面地展示了永登史前文化的发展脉络。
“《绚丽的彩陶》展厅的浮雕,为陕西省雕塑院马辉副院长创作,画面以两个线条划分出三个的层次,线条代表诞生永登马家窑彩陶的大通河与庄浪河的两河流域;三个层次表示永登马家窑彩陶的三个时期;画面疏密有间地分布着永登地区出土的有代表性的彩陶纹样和彩陶器型,这与整个展厅陈列理念相呼应。”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边塞遗韵》是极具民族风情的展览。张宇中告诉记者:“永登地处甘青交界地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为贯通中西的交通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集地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地。在历史上,多民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流,藏传佛教经这里传播后与汉传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为永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存。明代时期在永登设立土司,使政治与宗教紧密结合,形成了集政治、军事、宗教、司法于一体的政权,对边塞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边塞遗韵》的建筑面积为400余平方米。整个展览分为“封土司民稳定边塞”和“驻锡讲经弘扬佛法”两个单元,共展出文物60余件。展览文物主要为明清文物,铜佛造像、《大藏经》、唐卡,辅助展品为永登县历史沿革示意图、鲁土司世袭图谱、鲁土司衙门平面示意图、中国古代建筑形制图、永登现存藏传佛教寺院图片。展览较为全面地呈现了永登在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文化。永登是汉、臧、蒙、回等民族聚居之地,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给了这片土地独有的气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而《回望凝眸》——永登民俗文化展则生动地将这些经典的地方文化巧妙而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据张宇中介绍,目前,永登县共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2项,代表性传承人19人,传习所6个,县文化馆为各非遗项目的保护责任单位。各项目传承人和传习所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传承、传习活动,并在节日期间进行展演。
2
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九龙黄袍”的“前世今生”
整个博物馆参观完毕,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要属《边塞遗韵》中的九龙黄袍。它炫目而华丽的外观彰显着其主人尊贵的地位,这件黄袍背后的故事也耐人寻。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黄袍长147厘米,残宽146厘米,为黄色缎底制成,圆领,宽袖,右衽。全身共有九条用金丝线绣成的龙,分别在胸前有正龙一条,腹部对龙,背面绣龙与前面完全相同,两肩各一条,这样前后望去都有五条龙,而第九条龙绣在衣襟交襟处,代表皇帝本人。这便吻合“九五之尊”的说法。衣身间点缀着蝙蝠、火焰及吉祥八宝等图案。下摆绣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着山河统一。绣饰生动逼真,气势不凡,充分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皇家气质。
在这件尊贵皇袍的背后,还有一段让人唏嘘的往事。“因这件龙袍是天子之物,所以后世土司作为家族的荣耀世代供奉,到了十九世土司鲁承基改土归流后,把它带到了永登县民乐乡官庄子村。解放后。这件黄袍流落到天祝县赛什斯乡古城村,原马蹄袖被截改,用作戏服,虽然遭到修改,但当时如果没有改成戏服,也许就无法流传下来……1994年,我馆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拍照上报,筹集经费,将这件文物征集入馆。1996年9月,这件黄袍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张宇中感慨地告诉记者。
3
博物馆设计匠心独具
好的馆藏需要好的陈列,好的陈列更需要好的设计师。为此,记者采访了永登县博物馆三大主题展览设计方负责人、陕西跃动文化展示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马悦,对于永登县博物馆的设计,她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心血。
“边塞遗韵展厅,总体采用灰色与红色结合的主色调。在进门的位置,通透的落地展柜里陈列的蟒袍,凸显了鲁土司在中央和地方政治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关于驻锡(僧侣长期驻留一地)讲法部分,我们除了将精美的佛造像与大藏经单独陈列外,还与馆方工作人员一起,做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复原:佛造像、经书、香炉摆放在一起,体现这三者密不可分的含义。”记者看到展厅最后部分是一系列绚丽的唐卡的展示,马悦说:“唐卡展这一部分的设计最能体现设计师的创造力。在投资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将唐卡更加突出的展示并传递出一定的想法?设计师与馆方人员首先将唐卡按画面内容与绘制时间和装帧,通过底衬托板和宽窄不一的边框进行分类、分组,并在展示的结尾部分布置了一个唐卡绘制材料的集中表现。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如此精美的唐卡是用什么画布、什么颜料、什么工具——得到解决,这也是展览需要传播的重要信息之一。”
民俗文化是异彩纷呈的,明艳靓丽,色彩饱和度高,造型奇特。谈起对永登民俗文化展的创意时,马悦说:“设计师在设计时将整体色彩定位为灰调子,以突出民俗展品。内容排布上依次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费笔墨与空间也依次排列。但空间所限,各项民俗艺术的展示也仅能点到为止。根植于民间这片厚土的民俗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热爱。”
谈起当地的非遗传承和陈列的意义所在,市文物局副局长陈世忠告诉记者:“永登民间艺术发展至今,有的艺术形式已逐渐式微,需要我们在保护发展的同时,怀着敬重的心态回望,凝视。希望能籍由这个展览,给观者带来自豪和思考。三个展厅的陈列,不仅要让观众们欣赏,知道我们有哪些展品,更重要的是这些展品和陈列带给观众们的思考,让观众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回味历史人文的厚重。”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兰州市文物局协同兰州市博物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等1...
永登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登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