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灯会
明清以来,元宵节前后兰州各地均有灯会。其中尤以兰州辕门(今中央广场)一带为盛,搭有灯棚,悬挂各色彩灯,供人游赏。新中国成立后,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西固福利区均举办过大型灯会,并悬挂谜条,猜中有奖,由商号提供奖品。
窑街“福”字灯会
窑街“福”字灯会属于庙会活动的一项内容。据传清代中期就出现在当地的庙会社火中,到清末民初开始流行。灯会的举办地点通常位于窑街上街村老鼠坪玉贞观的北侧,因此地地势较为平坦空旷,每逢正月,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齐聚玉贞观来赏灯游玩。
灯会的图案寓意“福”字,先用三百六十一根松木桩栽成一个方形的“灯城”,每根木桩间隔两米,用细绳连接。整个格局呈现纵横十九行,与围棋棋盘的交叉点相同,共有三百六十一个点,悬挂三百六十一盏灯,象征道家有三百六十一个正神。有意思的是,在灯城北面设有进出口,左入、右出,人们进入“福”字灯城后犹如进入迷宫,如若顺利走出灯城,即意味着来年吉祥如意,若迷路或横穿隔绳则意味来年不顺。因此,进入灯城的人们都会严格按照灯城的格局和规则,小心翼翼地寻找“出路”,防止误入歧途。
“福”字灯会的灯笼是用木头制成的高八寸宽四寸的四方框架,顶部留一手能伸入的洞口,用白纸密封,放入清油灯或蜡烛。四面的纸壁可贴上手工剪纸以做装饰,也可贴上灯谜。
“福”字灯会的会期是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连办三年,间歇一年,与社火同时举行,白天社火唱罢,夜晚灯会登场。“福”字灯会有其特定的仪式:酉时(下午5—7时)点灯,戌时(下午7—9时)由庙会主持宣布灯会开始,玉贞观道人诵“三官”经后引领人群进入灯城,这就意味着灯会正式开始了。
“福”字灯会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灯城的守门“神官”和守门者,在灯会举行过程中,要站立于灯会门口搭建的约一米高的木架上来驱邪避恶、保佑平安。守门“神官”和守门者的角色和服饰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按天、地、人“三界”的顺序随时变换。具体是正月十四晚为“神灯”,守门“神官”为张天师和王灵官,守门者为“哼哈”二将即郑伦、陈奇;正月十五晚为“人灯”,也称“财神灯”,守门“神官”为赵黑虎、马灵官,守门者为和合二仙(中国民间神话中的和美团圆之神),即寒山、拾得;正月十六晚为“鬼灯”,守门“神官”为张黑虎、黄灵官,守门者为秦琼、尉迟敬德。这些威武勇猛的神将和象征团圆的福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福”字灯会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谓“独树一帜”。
红市花灯
“红市花灯”是早年流传于永登红城镇的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被列为“平番八景”之一。
历史上的红城镇,城堡规整,建筑错落有致,位于城中心的钟鼓楼和南北西三面的城楼上,都设有高大的灯架。农历正月十三这天,各家勤劳聪慧的妇女,都要献上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捏出的造型生动的各种面灯。这些面灯,有的上带喜、吉、福、寿的字样,叫“吉庆灯”;有的在灯沿上打了十二个月份的印记,叫“月会灯”;还有带十二生肖的“生肖灯”等。晚饭后,男人们把灯送上城楼,添足灯油,以灯笼罩之,并在灯架上摆成福、禄、寿、春等字样。黄昏后点燃,城里城外,二三里以内都可以看得清楚。
元宵之夜,更是花灯璀璨,社火热闹。除各城楼上的灯火之外,全城各家商号、居民都要在沿街各巷挂上自家的灯笼。这些灯大多是绸纱木架的宫灯和可以旋转的走马灯,灯上画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故事人物,或是写着唐宋诗词。一些商号的宫灯上还贴着写有灯谜的字条,供“打虎将”们“射虎”。到了晚上八九点钟,社火开始了,城里和附近四乡的人们,一起涌上街头。这时社火中滚灯队、秧歌队、高跷队一起上阵,一时间,满街灯光如昼,火树银花,龙跃狮舞,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太平鼓撼天动地,社火队走街串巷。人们提着花灯,吟着小曲,宛若身游仙境。此时若天空飘起雪花,那更是妙不可言,“雪打灯笼丰收年”,整个红城镇都沉浸在流光溢彩的灯海之中。
红市花灯历史悠久,据传从明末清初即开始流行,成为丝绸之路上独特的一景。改革开放后,红市花灯更加繁盛灿烂,富裕起来的人们用现代化的手段把红城古镇的元宵之夜装扮得更加娇艳华美。2006年“红市花灯”被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何家营滚灯
何家营村位于永登县城西约五公里的庄浪河西岸,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是古代丝路上一处军队安营扎寨的理想之地,因此也就留下了很多与军旅有关的民间艺术形式。
滚灯表演是永登传统社火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表演项目。自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据《永登社火》一书记载,最初可能是行军中的指路灯,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不断加工改造,形成了今日既防风又美观的表演灯具。其表演形式也参照了古代行军打仗、操练布阵的样式。
滚灯就是滚动的灯,它由灯笼和灯柄组成。灯笼分里外两层,为圆形,外层转动,内层固定;灯笼由柄端连接,灯笼外层用白纸或薄纱裱糊,贴上剪纸及其他图案。表演者执柄举灯,轻轻一碰地面,灯笼便转动起来,烛光放射出五彩光亮。表演盏数有三十六盏,寓意三十六天罡;七十二盏,寓意七十二地煞,具体数量根据表演剧目而定。表演者身着古代武士服装,扮成剧中历史人物。表演的剧目有《八卦阵》、《龙门阵》、《八门金锁阵》、《一字长蛇阵》、《黄河阵》以及《封神演义》等,剧中人物从元帅至将校、兵卒,角色扮相齐全。
剧目表演依场地、方向而不同。第一天预演随社火队从本村财神庙出发,然后降香,有《法门寺降香》、《五台山降香》。第二天为正日,主要为摆阵表演,在本村及附近村社表演,向北则摆《罗通扫北》,向东则《薛仁贵征东》,向西则《杨满堂征西》等,多为战争内容。阵法多与《封神》、东周列国及隋唐、宋夏历史故事有关,尤其喜欢反映与西部地区有关的杨家将、薛仁贵等人物的历史题材。表演过程是按一定的阵图分摆阵、巡阵、撤阵三个阶段,布局严密、节奏紧凑。动作有走、跳、举、跑、滚等,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演绎着古代兵法的博大与深奥。
夜幕降临,在威猛的硬狮子舞和雄壮的太平鼓陪伴之下,滚灯点燃,流萤舞动,乡村小道,庭院麦场,一时间,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美妙无穷。
何家营滚灯以其典型的传统性、历史的悠久性、剧目的丰富性和表演的灵活性,201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兰州民俗风物》
新闻推荐
秦川镇加快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约谈方案出台约谈对象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敷衍 近日,秦川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讨论《秦川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约谈方案(征求意见稿)》。会...
永登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登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