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江晚报》刊发的“交通银行芜湖分行成立30周年征文活动启事”,真是百感交集。时光如逝,我与交行打交道竟不知不觉已有近20年了。
我大学毕业,工作早几年,单位发工资开户在交行。从此,有关钱,有关消费,有关生活,总是与交行交织在一起。开始每月总要去交行营业部亲密接触一回,最初去得最多的是范罗山分理处。每月十日左右,拿着储蓄本到柜台办业务。有时取个几百元用作当月生活费,主要是买菜钱。有时去只是划下存折,让机器打下一排数字,再拿着工资条对个账,看看本上钱数增加了多少,有无出入。
21世纪初,单位开始配合发银行卡了。卡底是我喜欢的蓝色,左上角“大眼睛”交行LOGO很是“钩”人,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亲近感。当时主动办卡的人不多,还需要动员。很多人尤其是老同志不习惯:因为本上钱的数目一目了然,而银行卡就是一“塑料片”,卡上也看不到数字,心里不踏实。我当时时尚年轻,倒是很能接受,也乐于去使用。一段时间总是将卡放在随身携带的小包里,卡体积小又设了密码,掉了也不怕,很安全。出差时只带少量现金,不够用就在当地取点,真是挺方便。
不过,2002年去兰州出差,提前功课做得不够,出了状况。第一次向别人借钱买东西。怎么回事呢?当时的交通银行在华东地区设立分行比较多,在西北未设立。我不知道啊!心想着交通银行多牛啊,兰州也是大城市,肯定有营业点。可等我将现金花完,想着去银行再取点,结果在兰州市中心找了几个来回也没有。后来回到酒店一问,好嘛,整个兰州甚至于整个甘肃根本就没有设立交行!那时刷卡购物还没有形成系统,看中的东西又想拥有,只好开口求人借钱啦!
不过,仅仅是一两年的时间,中国金融业有了飞速发展,信用卡、网上银行等“看不着钱的”业务交易越来越多,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记得2007年,我第一次携带信用卡去了“新马泰”,想不到国外的POS机竟然能够刷中国的银行卡,而且还能按当天的汇率折算,当时也是有点“冒板”,看好的东西也多。每到一地,一进购物店,就是买买买刷刷刷,不到三天两万元的额度就被刷爆了!后来几天就只能看着别人买了!有人说:因为不用数着钱花,没有心痛的感觉。刷卡会比用纸币多花不少。
如今,用卡又升级了。不仅额度上升,绑定手机就能享受交行信用卡给予的惠利。为爱车加油,抢购“最红星期五”成为我每月或每周的“必选课”。
艾乔
新闻推荐
配图均为央视《国家记忆》栏目纪录片《敦煌守护人常书鸿》截屏“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系央视《国家记忆》栏...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