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志明
俗话说,世间万物唯情不朽。写作亦是如此。好的作品,都是作者倾注了感情和真情写出来的,都充满了感情和真情。就像我们平常里简单评价一个人一样,如果我们说一个人一点感情都不讲,一点真情都没有,那这个人一定是有问题的,即使他或她可能长得比潘安或西施好看。反之,如果我们都说一个人重感情、有情义,这个人一定错不了,即使他或她可能长得比卡西莫多和刘姥姥难看。
情为何物?
首先,这里说的情不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不只是叫人以身相许的那个情,而是一种情绪、情感,这二者构成了感情。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它对应的一定是一个客观存在。就像作家,他一定是面对他叙述的事件、塑造的人物表达他的感情。刘勰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便是。如果没有一个客体,作者却自顾自地抒发感情,是难以成立难以想象的。
其次,这种感情是真挚的而不是虚假的。真挚的感情就是一种不得不表达的感情,不表达就难受不愉快。而虚假的感情是勉强找话说的感情,是一种低级趣味、卖弄风姿,貌似“一把辛酸泪”,实则“满纸荒唐言”,最后给人以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甚至使人作呕。
再次,这种感情一定是健康的感情,充满了审美的光芒、认知的力量,让人愉悦、享受,收获知识、智慧和启迪。
情源于心,所以才有心情,心不离情,情不离心。真情来自用心、专心。
不错,这是我读这部作品联想到的,或者说不只是读这部作品。那么,为什么是在读了这部作品以后才把这些写下来,是因为我想告诉作者和读者,写作是情之所至并在一种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的自然写作,而这样的写作是文学创作的本真,它最大的好处是注定了作品的不俗。
读晓阳作品行旅篇中的《聆听丽江》《伤痛刘公岛》《在兰州看<四库全书>》等,看得出作者是在用心游览、用心阅读、用心聆听之后,在一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感驱使下,自然而然地写就的,可以想见作者是一气呵成的,也充满了审美情感的。如他在《聆听丽江》中写道:“聆听丽江古城之水最好是在半夜之后、月出东山之际。此时,游人渐稀,喧嚣渐无,最好是孤身一人,随意择一近水楼台,捧一杯丽江雪茶,绝不能饮酒,坐在一把半新旧的竹椅上,水声就如约而至了”。在《平遥古城,晋商发源地》写道:“丽江透着小桥流水的轻灵,平遥带着沧桑历史的厚重;平遥可以激发你搏击天下的勇气,丽江可以抚慰你浮躁受伤的心情”。
在阅人篇中,无论是对同学、老师的回忆,都是小中见大,事中见情,都通过对事的叙述,表达真挚感情。
世说篇、史札篇、剧点篇、书话篇等也都是作者处处有心,处处用心专心,处处动情,情之所至的产物。但作者的表情又很节制,文本很节制,不煽情、不注水、不故弄玄虚。看不出作者除用心和动情后难以抑制的表达外还有另外的功利、企图和欲望。这在当下的写作中也是可贵的,值得提倡的。
另外,该书的语言亦见功力,朴实无华、不做作、不滑腻,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不能不提。从我了解的作者本人看,多少年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本分好学、淡泊无争、宁静通透的人。文如其人的说法在他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
我还深知作者功底深厚、热爱文学、有情有义、勤奋好学,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相关链接:
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王晓阳的散文随笔集《如是我文》,共分6辑81篇22万字。一为“行旅”,是作者工作间隙游历全国各地的见闻;二为“忆人”,是作者对几位师友、长者的回忆;三为“世说”,是作者对世态百相的随想杂感;四为“史札”,是作者在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时所作札记;五为“剧点”,是作者观看电视剧、电影后的一些杂议;六为“书话”,是作者阅读的感悟和体会等。《如是我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作者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识所忆,所读所记荟萃于书,有对山水的赞叹,有对人物的记忆,有对历史的沉思,有对现实的议论,有对文艺的品评,有对读书的见解,集欣赏性、哲理性、可读性于一体。《如是我文》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新闻推荐
8月2日,来自省气象局的预报资料显示,短期内,河东部分地方多降水天气过程,局部地方还将出现大到暴雨。兰州市以晴转阵雨天气为...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