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来源:兰州晚报 2020-07-01 07:10   https://www.yybnet.net/

“黄河母亲”初稿本报当年报道“黄河母亲”雕像揭幕当年的何鄂与“黄河母亲”样稿

母亲面容慈和,微微含笑,仰卧于波涛之上;婴儿依偎身侧,憨态可掬……自上世纪80年代《黄河母亲》雕塑落成时起,这座凝聚了作者心血和希冀的雕塑就成为金城兰州的标志性城雕。30多年间,几乎是国内外宾客来兰必“打卡”之处。也因为这座城雕,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何鄂,一位杰出的、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女雕塑家。《兰州晚报》在何鄂有了“黄河母亲”雕塑动议之时已介入报道,塑像、修缮、维权,多年来与之相关的每一个事件,《兰州晚报》总是全情投入、全力相扶,30多年间始终如一。

创作

“我希望它建在我们兰州的黄河边”

“当时,市上提出做‘黄河文化’。而我在敦煌莫高窟待了12年(1962年到1974年),从感悟到顿悟,我感到: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五千年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有一个密码,而我解读了这个密码,其精髓就是‘创造’两个字。”

提及“黄河母亲”雕塑的创作灵感来源,81岁的何鄂先生思绪万千。她说,彼时所感,是有很强烈的欲望,即“我们这一代要做事、要做事”,遂形成了最初的构想:甘肃、甘肃人民都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有了名为‘黄河儿女’的这张图,塑造了父亲、母亲和孩子,是一家人。”何鄂拿出一张早期的构图照片,告诉记者。“后来,感觉到儿女世世代代在更替,西部汉子也是有局限的,但母亲是永恒的,最后只保留了母亲和孩子的形象。”何鄂说,“简言之,历史文化让人明白了:我们这一代人就要做这个时代的文化,这才有了‘黄河母亲’这样的作品。”

“黄河母亲”设计稿一完成,1984年5月,以实物参加了在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城雕设计方案展。这件90厘米的玻璃钢质地的“黄河母亲”,开展之后旋即登上了《人民日报》的版面。何鄂为此激动不已,已经提前想到了如果建造这样一座城雕的诸多事宜,她独自跑北京的大型雕刻厂,了解建造需用何种石头、用量多少,以及价格等等,又打电话到山东询问有没有适宜雕刻的石头。兰州当时即将举行由一场200多人参加的全国地学夏令营,选定了等比例缩小的“黄河母亲”作为开营仪式奠基礼时的礼物。与此同时,这个设计稿被大连选中,大连方面通过甘肃省美术家协会转告何鄂,希望在大连建造。何鄂亲笔写了谢绝信,“我希望它建在我们兰州的黄河边。”

很快,兰州市决定建造“黄河母亲”雕塑,何鄂之前为建造雕塑所做的基础工作相当于做好了铺垫,市上拨付的4万元资金一到位,立即向北京的石雕厂交付了定金。“从这件事上,我感到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你主动想和做在前面了,总会有好结果。”《兰州晚报》1984年7月7日的头版上,以“大型城雕‘黄河母亲’开始筹建”为题,详细介绍了作品的作者、构思、选址和用料等等。“她面向游人,背临滔滔黄水,传说中大禹在治水时观望九州的九州台为其衬景,更加完美地表现作品的主题”。“雕塑拟采用偏暖色花岗岩为料,使人感到‘母亲’怀抱的温暖。完成后的雕塑约长6米、高2.7米、宽2.2米,配以明快的白色基座,分外悦目。”“塑像、打石头、安装花了8万多元”,何鄂至今还保留着塑制“黄河母亲”工料的预算单,总计43592元。这座总重40余吨的“黄河母亲”连带环境建设花费总计核算25万元。

经历

漫漫维权路本报全程“相伴”

这是何鄂首次做如此大的雕塑,极其慎重,她对小稿的比例如何放大进行了详细测算,对进度的安排也有详细记载。“放大时要钉许多木桩,每根柱子的尺寸,我都自己测算。记得有次正塑着的时候,突然刮风下雨,工棚顶子垮了,幸运的是,有根钢架刚刚从‘黄河母亲’身前过去。”何鄂说,当时所塑为石膏像,塑完之后,分成几部分,运至北京,雕刻厂才能依样打石头。

原兰州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纪要记载,1985年7月24日,在城雕大样制作现场小西湖公园召开了有时任市长王道义出席的“黄河母亲”大样审定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大样的形象,全面反映了原作的气势和特色,并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基本上是成功的。”王道义感叹道,“我们终于有了一件大的城市雕塑了!”审查通过了,何鄂反倒忐忑了起来,“雕塑好不好,全在自己的手里。”于是她一遍一遍反复修,在细节上推敲。

1986年4月30日,“黄河母亲”雕塑正式落成。落成典礼上,时任副市长宋春华主持剪彩仪式。留给何鄂两分钟介绍“黄河母亲”的内涵。剪彩完,何鄂又紧张了起来,当天现场有400多人,“领导审完了,老百姓才开始审。”之后的一个月里,何鄂去了好几次雕塑那儿,去人群里听和看,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位老奶奶说:这孩子真像我们家铁蛋儿!证明大家是真的喜欢这座雕塑,何鄂才算真的放心了。那段时间,“黄河母亲”周围的七个照相点,每天人头攒动。何鄂从那时起,就经常留意搜集与“黄河母亲”相关的诗文。“我只是一个黄河儿女,通过雕像寄托了情感;而千千万万来看‘黄河母亲’的炎黄子孙、黄河儿女,通过看雕像也寄托了他们的情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个民族是有巨大凝聚力的。”在17年后北京举办的大型城雕国际研讨会上,何鄂将“黄河母亲”塑成17年来的反响,在《一件城市雕塑的对话》演讲中,归结为与城市、与人、与历史、与时代的对话。这在“黄河母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标志主体图像的2013年(《兰州晚报》2013年5月24日),和“黄河母亲”落成30周年时,何鄂都提到了这一点,“可以算作是‘黄河母亲’精神力量的佐证吧,她在炎黄子孙的内心里产生了震动、反响和呼唤,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创造力、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和爱国情感。”

“一件好的作品,才有存在的价值。”2009年,在由住建部、文化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新中国城市雕塑成就展上,何鄂的“黄河母亲”雕塑从全国660个城市中的6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60件参展作品。在此展中,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

何鄂雕塑院赠送的“黄河母亲”雕塑2015年落座台湾淡江大学。“宏扬时代文化,创造民族精品”是何鄂雕塑院的宗旨。正因为如此,当“黄河母亲”雕塑被许多省仿冒时,何鄂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这绝不是狭隘地维护我个人的权益,12年的敦煌经历让我深感,如果五千年灿烂文明令我们骄傲,那我们就一定要出好的作品,这样我们的子孙才会为我们骄傲。伪劣、糟粕的作品,最终伤害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故而,从2003年开始,何鄂开始了漫漫维权路。2003年1月10日,《兰州晚报》以“侵权者激怒了她何鄂:我不再沉默”为题,对整件事做了详细报道。后来,晚报又多次就此展开了跟踪报道。何鄂对此深表感谢,她说报道对侵权产生了威慑力。

“黄河母亲”“整容”,被纳入新品类文物、成为省级文物,落成30周年庆典……倏忽间,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雕,与我们这座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相伴已34年。何鄂说,“黄河母亲”雕塑在兰州背临黄河,其后又有重重山峦的环境,最能体现这座城雕的雄浑大气。而这座城雕的每一次经历,《兰州晚报》都是见证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燕/文甘霖/图

新闻推荐

民生情怀 公厕事大 晚报40载不间断关注“方便”这件事儿

兰州市建起“星级”公厕“概念”公厕晚报关于公厕改造的报道“从人人都需要,人人都不要”到“一厕一景,公厕云服务”;从1981...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母亲河畔 逐浪听涛 《黄河母亲》雕塑与兰州的不解之缘)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