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兰州滨河路:立体的民俗画卷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06-16 03:05   https://www.yybnet.net/

兰州牛肉面“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数十公里长的滨河路,是兰州乃至全国最长的街。

□敬一兵/文 王学勇/图

兰州市的滨河路,北临黄河,东起城关区,经七里河区,西固区,西抵安宁区。这条数十公里长的街,是兰州乃至全国最长的街。滨河路弯弯拐拐,沿途的黄河铁桥(中山桥),白塔山和清真寺景点,黄河母亲、筏客搏浪、丝绸古道和平沙落雁等雕塑,各种园林艺术景致和无数的商铺餐馆错落有致,成了展示民间历史和民俗风貌的立体画卷。

左宗棠栽旱柳 染绿了滨河路

滨河路边有几棵硕大的旱柳,需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人称“左公柳”。清朝同治年间,左宗棠率湘军到兰州,官兵在城墙外仅能通行马车,连鸟儿都不肯拉屎的埽台(河堤)上筑路时,因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官兵了无生气,筑路进展缓慢。左公遂令在埽台沿途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改变环境,为今天的滨河路抹上了第一笔绿色。

清朝灭亡后,甘肃都督张广建率北洋督军接管了左宗棠掌管的地盘。在他都督的八年间,兰州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唯有左宗棠时期植树巩固路基埽台和防风固沙的政策没有变。督军在黄河边建木水车,架渡槽,引黄河水供督军生活之用。沿河埽台骑马骑驴者,牵骆驼的商者,策杖者和挑水者来来往往,城门内外和城墙脚下督军骑兵背马枪鱼贯而行。以城墙为界,督军和百姓各行其是,成了当时滨河路的特征。

黄河铁桥上过往的骆驼队,小商小贩,江湖艺人和看不出身份的迁徙者熙熙攘攘。他们来到埽台树荫下,开始了招揽生意的吆喝。所有的讨价还价或以物易物过程,都是在风中完成的。当时最典型的商人吆喝,莫过于“驿路通三辅,峡门通五凉,谷风吹日冷,山西逐云忙,欲问千秋事,山高水更长。”诗意盎然的吆喝声,时而被风声捂回嘴里,时而又带着粗犷的音调盖过风声,给埽台上的商贸集市,增添了不少声色。

埽台上人头攒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殃及城池的安全隐患,令张广建十分头疼,多次下令驱散甚至镇压。然而每次行动都遭到了抵抗,甚至引来督军士兵哗变,最后只得听之任之。

兰州的百姓大摇大摆进出城门到埽台上购置西域和内地商品。来自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陕西、四川等地的商人最初对此迷惑不解,问兰州当地人怕不怕督军,当地人翻眼望望城墙上的督军,拍着胸脯说:“老子提上草帽子了浪埽台,管他的河涨河塌。”四川商人听后会心一笑,眉毛一扬手儿一舞用川腔模仿,幽默诙谐类似评书的味道,引来一片喝彩。从此这句话在埽台上广为流传。到了今天,滨河路变成了绿色长廊,这句话也变成了兰州人表达心安理得,自由自在的口头禅。

传唱《下四川》 人人争下四川

之后的商贸如雨后春笋日渐壮大,左宗棠在埽台上修筑的路面显得拥挤不堪。1937年民国西北公路局打通了兰州过境公路,拆除了城墙,将旧大路、民主西路、白银路贯通,还整修了白云观巷(今萃英门)和黄河铁桥(中山桥)至白云观段。地盘拓开了,外地涌入的商人日趋增多,在沿路附近的通济门,袖川门,静安门,安定门,拱兰门,通远门,迎恩门和广武门等处设立了各自的商会会馆。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陕西和山西两地商人,联合成立的“陕山会馆”。

流浪艺人在商贸活动中表演杂耍、武术赚钱养家糊口。震天响的西域民歌调子和唱腔,日日从窗外传进陕山会馆内。馆内商人也非等闲之辈,擅长吹拉弹唱者大有人在。他们在自己会馆门前亮出架势,秦腔花鼓小调、山西邦子和陕西眉户调轮番上阵,招来无数商贩脚夫围观。四川商人也在当地设有自己的会馆,自然而然搬出快板和金钱板凑热闹。

出生于青海的河湟花儿歌唱家朱仲禄,后来听到这些调子备受启发。他采集到了流行于甘肃东部和宁夏六盘山一带的《下四川》民歌母本,经过曲调和歌词的重新创作,变成了滨河路上人人传唱的民歌。“一溜溜山,两溜溜山,三溜溜山,脚户哥下了个四川,诶,脚户哥下了个四川……”那段时间,凡是路过滨河路商圈的过客,随时都能听见别人嘴巴里唱出的歌词。

大漠里的人从商人那里知道了《下四川》的新调子和新歌词后,再也按捺不住对天府之国的向往之情,不但脚户哥下了四川,就连平日足不出户的妹儿也下了四川。

从四川回甘肃老家探亲的妹儿,学会了喝盖碗茶,吃麻辣烫,脸盘子变白了,心思活络了,口齿伶俐了。更多的妹儿唱着《下四川》来到天府之国。

再后来,《下四川》传遍全国各地。歌词背景里的滨河路,也像种子一样,在外地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了。

马保子牛肉面 看宽细识身份

在滨河路上,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要算兰州牛肉面。在兰州牛肉面中,最负盛名的品牌当数马保子牛肉面。

马保子是正宗兰州牛肉面的始创人。他最初肩挑炉子和锅碗瓢盆在滨河路上沿街叫卖。路人吃面时,他把煮过牛肝、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清香扑鼻口味滑爽,路人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不到半天时间他的牛肉面就卖完了。生意好了,他就在街边租下商铺开起了面馆,还向吃客推出了进店免费送一碗汤的活动。牛肉汤醒胃,清香气息开胃,一时间吃客如云名气大振。世代传承的接力棒交到马子禄的手上后,他继续在清香原味上下功夫,被众多吃客交口称赞,马保子牛肉面获得了“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美誉。

牛肉面的清香味和诱人品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兰州人,身心介入滨河路深浅的标志。只要你说兰州牛肉拉面,而不是兰州牛肉面,从多出来的那个“拉”字上,当地人就知道你没在滨河路上混过。确实,牛肉面是用手拉出来的,但真正的特色是肉烂汤鲜,外加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和五黄(面条黄亮)。

面馆里的人高谈阔论或沉默寡言,他们的身份职业成了一个难解之谜,任由别人在等面上桌时消磨时间破解。破解不了没有关系,煮好的牛肉面的宽细情况,自然会给出答案:经商的男人多选“二细”,女人吃“细”,中老年人和文化人偏好“韭叶子”和“毛细”,卖苦力的男人偏爱“宽”的面型。“毛细”温柔,“头细”随和,“二细”阳刚,“韭叶子”平静,“宽”豪放,“大宽”威猛。

如今的滨河路边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过去的城墙城门没了,但兰州牛肉面馆依旧星罗棋布,成为继雕塑、园艺之后的滨河路标志,是兰州人怀旧秉性的真实袒露。

新闻推荐

5月份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 环比下降0.4%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发布调查数据显示,5月份,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兰州滨河路:立体的民俗画卷)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