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四十年的挚友

来源:兰州晚报 2020-04-23 02:27   https://www.yybnet.net/

作为一位教师,读书看报是习惯,更是一种需要,多年不辍。退休后,读书时间多了,这种习惯变成晚年的一种精神需求。借季羡林先生《我和书》总序中一句话作答,因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退休后我订了两份报纸、一份杂志。每天午饭后,我在临窗的摇椅上要小憩片刻,睡前总要浏览当天的报纸,这已是多年不变的习惯。报看完了,睡意全无,就把喜欢的文章勾勾划划,以备年底处理报纸时分类归档,装进剪报资料袋。几年时间,仅《兰州晚报》的剪报资料就占去斗室不少地方。

20世纪80年代初,当《兰州晚报》还是一张四开小报时,我就与它结缘,虽说不上喜欢,但破土时的清香和泥土气息,使我每天总要将《兰州晚报》浏览一番。渐渐地《兰州晚报》清晰的编辑思路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使我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它贴近民意,敢说敢讲,抑恶扬善,针砭时弊,是一张既好看又有用、且能为老百姓说话的报纸。没过几年时间,《兰州晚报》就以“兰晚”人的执著、认真和聪明智慧,在兰州一枝独秀,成为当年许多兰州人每天必读的都市类报纸。

20世纪80年代,我是所在学校课外教育的主管主任,引导学生课余读书看报,就是当时称之为第二课堂的主要任务。当年我不仅给各处室和阅览室订了《兰州晚报》,而且还特意在红楼前做了两个读报栏,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看的报纸。因为这些报纸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忙于课本学习的学生不无裨益。报栏报纸有十多种,《兰州晚报》是报栏当时唯一的一份地方报纸。每天早晨,我总是先浏览当天的《兰州晚报》,然后在晨读后把它和其它报纸一同放进报栏。这样,我不仅是《兰州晚报》在兰州二中的第一读者,也是《兰州晚报》在二中最热心的推销员。几十年过去了,兰州二中的校友是否还记得当年学校这独特的一幕: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冷暖寒暑,每天总有人按时把旧报换成新报,然后夹着一卷报纸匆匆离去。时隔多年,这些往事使已近髦耋之年的我倍感欣慰,因为我坚守的是一种信念,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而且从中获益匪浅。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兰州都市类报纸多了,选择的余地大了,但《兰州晚报》仍然以独特的视角和不俗的品位,在同类报纸中独领风骚。作为主流媒体,晚报版面多了,覆盖面广了,内容丰富了,看点多了,它不仅是兰州人最爱看的报纸,也成了我们全家的最爱。对于喜欢看报、剪报、藏报的我来说,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朋友。因为每周可看可剪的文章太多,每天都要按序整整齐齐把读过的晚报放在阳台一角。由于居室太小,年底处理报纸时,堆成小山的报纸让我左右为难,弃之可惜,存之无奈。

作为历史老师,晚报所有版面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晚报西部”,因为发表的多是极具保存价值的纪实文章。时间久了,按捺不住的冲动使我总想把感动过我的人和事,通过晚报讲给朋友们听。庆幸的是,在我保存的资料中,有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照片,特别珍贵的是已故岳怀万老师拍摄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二中农场开发建设的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五十年代末二中师生为农场开发建设所做的贡献。经过几次采访周维岐老师,《二中农场往事回眸》一文1998年被“晚报西部”采用,这是我第一次给兰州晚报投稿。

兰州二中地处文庙旧址,创办者又是甘肃省著名教育家赵元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赵元贞的个人魅力,就是一个富矿,只要勤于动笔,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之二中元老、已届96岁高龄的孙文山老师还健在,我就以二中历史为重点,开始笔耕。那两年我多次采访孙文山老师,经过加工整理,他口述的故事就在“晚报西部”陆续发表:《教师永远的楷模》《站在孔子像前》《特殊年代一位教师的悲剧人生》《二中农场往事回眸》《献给教师节的特殊礼物》等。

90年代,我的笔峰转向教育。每年中考,面对考前的生源大战、考试时烈日下焦虑的家长、发榜后忐忑的学生以及多年来存在的教育不公,我决定用亲身经历为学生和家长发声,批判应试教育。《鲜为人知的中考幕后故事》《六月使大家很无奈》《钱伟长先生的偏科经历留给我们的思索》等文章陆续见报。2007年学会电脑后,在网易我开了一个博客,将晚报刊登的文章发到老骥陋室。岂料网友反应异常热烈,没多长时间,点击率就逼近十万。经年累月,我所写的文章竟然成了厚厚的一本书,写到这儿我不得不感谢晚报,是晚报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才会有这样的收获。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又适逢二中八十华诞。四月初学校决定让我把晚报发表的文章编辑成书,和同时编辑的画册一同作为礼物献给双节。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全面反映二中的历史,我又补写了《走进孔门圣地》《志果老校友回忆母校》等文章。9月28日上午盛典开始,我当着全校师生和来宾的面,把《踏寻孔门圣地足迹》和画册亲手交给现任校长。

“志果”二字源于赵元贞先生办教育的初心,“志果中学”建校伊始,甘肃省著名教育家赵元贞就立志继承果斋(刘尔炘先生)遗愿,振兴陇原教育,决心要把志果中学办成陇上名校。八十年来,二中的领导和师生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奋斗。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大家的努力已经收入《踏寻孔门圣地足迹》一书,它将伴随二中师生永远奋进。

□苏惠民

新闻推荐

门头装修咋申报?雨水井乱象咋整治? 城管回应:收到,现在就答复!

城管执法队员对街边小店的门头装修进行监管扫码关注参与“随手拍”4月22日,有读者来电咨询,“我在平凉路开了一家花店,现在...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四十年的挚友)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