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加好友 拉你进群报料
悠悠岁月,如驹过隙。尽管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手机几乎代替了写信,但承载着人们无尽情怀的绿色邮筒仍然矗立在大街上,令人感慨万千。看到复古邮筒,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油然而生,它装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过往沧桑,其中有幸福的泪花,也有苦难中的微笑。
壹 复古式邮筒装满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12月3日,一些细心的兰州市民发现,城关区各邮政网点门前,安宁区BRT十里店车站、培黎广场站、费家营什字,一些崭新的复古式绿色邮筒矗立在人行道上或者是在邮局门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上面写着每周的开箱时间和当地的邮政编码,像一个个绿色蘑菇,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岁月。市民张先生说,这些绿色的邮筒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经常给家里寄信的那种邮筒,复古而简洁,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
今年76岁的魏先生是安宁区原兰州市齿轮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对于绿色的邮筒,他再熟悉不过了。50年前,正值风华正茂的他,不知多少次来到邮局将一封封情书悄悄塞进邮筒,幸福挂在脸上,甜在心里。“那时候,人们传递情感大多通过书信来实现。”魏先生说,由于没有手机和电话,邮筒就成了红娘。
今年50岁的汪先生,30年前从吉林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固一家国有企业。为了联络与同学之间的感情,或向父母报告平安,他几乎每天都要写信,然后贴上8分钱的邮票,在上班途中匆匆跑到邮局,将写满生活中酸甜苦辣的信件一封封塞进邮筒,然后期待着在厂里收发室能尽快收到回信。“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单位的通讯地址是兰州市88号信箱,‘88号信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至今难忘。”汪先生说。
贰 通讯再发达邮筒不会消失
中国邮政集团兰州市分公司服务质量部(普遍服务部)主任贺星说,根据国家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规定,省会城市要求人员密集区域0.5公里-1公里服务半径内设置一个邮筒。2019年以前,兰州市设置邮筒100多个。但由于城市市政建设等原因,不少邮筒被损坏。从今年6月开始,兰州市邮政分公司花费40万元,对在市区街道上立了十多年的100个旧邮筒一次性更新。截至目前,兰州市700多个建制村均设置了邮政网点,实现了村村通邮。
如今,信件在部分群众生活工作中仍不可或缺。目前,兰州市区平均每天收集信函件1600多件,平均年信函件10多万件。为了保证这些信函件的及时传递和邮筒的特使用途,城市内邮筒每天开启次数不少于1次。信件收集员开启邮筒时,对着邮筒上的有关条码进行扫描,将该邮筒被谁开启的信息立即传输到后台终端。邮政人员将信件收集后,会拿出邮筒里的邮戳现场盖章。贺星说,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有的邮筒一天连一封信函都收集不到,但必须保证每天开1次。
目前,大学生、反映问题的信访人员、发公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军人、烈军属、边防哨所等特殊人群,以及前来我国访问、学习的外国人,仍在通过邮筒实现信函传递信息。因此,邮政部门在各大院校、宾馆、医院、火车站等人员密集流动场所均设有邮筒。一些大型城市正在居民小区和邮政网点开展智能信包箱(柜)试点。业内人士认为,无论通讯再发达,邮筒都不会彻底消失。
(图为设立在培黎广场的邮筒)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张继培
新闻推荐
2019年10月中国好书榜单发布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上榜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4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19年10月中国好书榜单近...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