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桃乡引客游园聚绿

来源:兰州晚报 2019-09-25 03:09   https://www.yybnet.net/

水色悦人(安宁区融媒体中心提供)湿地公园桃园农家乐(安宁区融媒体中心提供)安宁绿植遍布

1953年兰州市地图,跨过中山铁桥,一路向西,刚刚建区的兰州第七区,区域总面积82.33平方公里。1955年,这里取地标名称——明代军事城堡安宁堡,并以“安宁无患、不受侵害”之意,第七区更名为安宁区。改革开放以来,安宁区城区建设西进北扩,一路奔腾。如今,安宁区再次出发,向科技创新、生态文明高地进军。9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兰州市发展成就巡礼主题采访走进安宁区。“安宁区将充分认清在全市及全省的战略地位和区域责任,坚持把安宁的发展放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部署中、放在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大格局中、放在打造‘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战略定位上来思考和谋划,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敢于脱一层的精神状态,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宁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立山说。

经济:“桃品牌”引燃“节会经济”

安宁是中国闻名的四大蜜桃生产基地,素有“十里桃乡”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宁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全区只有3200户、17000多人,其中农民占总人口65%,1958年农民人均收入仅有161元。为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现状,安宁人改造田地、发展工业、兴办学校、引进人才……安宁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435元。201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369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88亿元。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安宁区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到近40万,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200元到3万多元。

几十年前,安宁人以种桃为生,几十年后,安宁人启动了“十里桃乡”再造工程,开启了“桃花旅游经济计划”。在安宁堡红艺村,种了几十年桃树的李红兵说,“现在我们开农家乐,举办桃花节,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如今,沿山、沿沟、沿河、沿路都种植了观赏桃,桃树种植面积逐步达到6000亩以上。2018年,安宁区又积极引进各类桃树品种,种植桃树28万株。

已经成功举办了36届的桃花旅游节,为安宁区旅游经济成功地打出了桃品牌。“摆在面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总部经济、现代服务、高新技术、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重点推进军民融合、先进制造、数据信息等生态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王立山表示,壮大安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桃文化,发展全域旅游,将安宁打造为兰州“桃花源”式都市休闲中心。

从2017年起,安宁区依托兰州桃花旅游节,连续举办了中国热气球俱乐部联赛、中国攀岩联赛兰州安宁站赛事、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西部会场九州台登山活动等三大体育赛事,相继举办了风暴音乐节、长城丝路文化音乐节、晨曦音乐节会等大型音乐节会,通过“旅游+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带动了安宁旅游产业的发展。

2017年安宁区荣获“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区”荣誉称号,中国·兰州桃花旅游节被中国旅游协会授予“中国特色文化旅游节庆奖”。

城建:“小游园”串起“大安宁”

今年刚好70岁的市民达能恒,是地地道道的安宁人。在他的记忆里,五十年代初,刚建区的安宁还是一个临河而建的农业小区。“以前周边的山上光秃秃的,河边也是大片大片的河滩地,建筑物也不多。”达能恒说,“谁能想到现在的安宁不仅有了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而且生态绿化越来越好,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

“一山一河、十里桃乡”是安宁最鲜明的地域特征。如何让“桃花源”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旅游目的地,成为留住乡愁记忆、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桃乡?王立山说,“安宁的目标是,让桃花永存、让乡愁再现,让黄河之滨变的更美,使其成为引领兰州旅游的特色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宁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安宁区持续推进“十里桃乡”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城市景观、道路绿化、小游园等一批生态建设项目。达能恒每天下午都会来到万新路的小游园里,聊天、下棋、锻炼身体,十分惬意。让“小游园”串起生态“大安宁”,这正是安宁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金字招牌”。2016年以来,安宁区按照“路网”与“绿网”同步建设和“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观”道路绿化建设要求,完成了9处小游园的建设和改造工程,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绿意。

如今,走进安宁,九州台登山健身步道每天徒步的市民络绎不绝;长风小游园里老人们吹拉弹唱十分热闹;银滩湿地公园内小桥、流水、木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截至2018年底,安宁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87%,人均公园绿地14.59平方米,绿地率38.14%,绿化覆盖率42.92%,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昕申亮/文马军/图(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累计研发科技成果从72个增至1315个 科技创新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在刚刚闭幕的以“科技兴业博览世界会聚兰州”为主题的第四届兰州科博会上,兰州新区...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桃乡引客游园聚绿)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