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兰州 今日永登 今日皋兰 今日榆中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今日兰州 > 正文

砥砺奋进 民生事业展新篇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9-24 09:50   https://www.yybnet.net/

扶危济困在社区“春风行动”助力就业文明城市宣传科技教育全面普及社区志愿者为老人免费理发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七里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忠德特约记者陈钦李浩文/图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实现“四升级”

多年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牢固树立“科教兴区”的战略思想,始终把教育均衡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针对区域教育“重点在城区、难点在农村、薄弱点在城乡接合部”的教育实情,近年来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紧扣“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突出“依法治教”和“综合改革”两项重点,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均衡化”三项建设,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办学基础条件提升。

目前,区属各级各类学校70所,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60所(另有教学点25个)、初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3所。在校生37294人,其中幼儿园801人、小学33875人、初中2618人。教职工2590人,其中专任教师2562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70人、小学2214人、初中278人。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广大人民群众“能入园”的需求逐步得到解决。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和标准化教学点建设,区域内义务教育实现100%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资源布局趋于合理,均衡发展初步实现,优质发展着力推进。扩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规模,全区现有各类民办教育培训学校(机构)49所,初步建立起了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适应终身教育制度需要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

——师资素质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实行校长竞争上岗,提升了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核心,开展了“高端培训、订单培训、区域培训、教研培训、以赛代训、以评促训、校本培训、自主培训”等8种形式的培训,建成了一批甘肃省“金色教苑”和“影子培训基地”,培育了一批省园丁、省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和金城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多次在全省介绍培训工作经验。目前,全区教师发展整体呈现出高规格、有梯次、分层次的趋势。

——基础建设成果显著。自2015年至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开展以来,各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先后投资3.5亿余元,实施校舍安全、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幼儿园建设、食堂建设、操场改造、厕所改造等重大工程,全面消除C级、D级危房。过去“危房多、标准低、设施弱、环境差”的局面有了彻底地改变,城乡学校向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迈进。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始终视教育质量为生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质量观,采取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研指导、改进教学策略、提升队伍素质、强化质量监测、落实对口帮扶、实施片区互动、强化校内互助、抓好信息化教育等十项举措,缩小城乡质量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目前,全区小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七里河区卫生健康工作以“绿色发展、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为工作思路,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基本医疗资源上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极大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同时,老百姓看病负担大幅度减轻。卫生基础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水平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前沿,各类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增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逐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目前,区级医院分级诊疗病种增加到211种,分级诊疗病种平均占病种数84.4%;乡镇卫生院分级诊疗病种增加到49种,分级诊疗病种平均占98%。区属3家医院实现与省、市医院有序转诊,转诊率5.3%。建成区级医联体3个。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进展。近几年,辖区内未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免疫规划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直报率和符合率达100%。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继续打造健康小屋、陇家福幸福寓所等,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和服务体系。

——工作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区属医疗机构严格落实省卫健委18项医疗核心制度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八八”排队制度,规范处方、住院病例书写,开展处方、病历点评,严格控制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取得突破,区属三家医院患者就诊已由过去实体卡改为电子健康卡,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使用信息系统结报。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已投入使用。医养结合方面,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2家乡镇卫生院与对应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农村幸福大院进行对接。辖区内4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工作。10家医疗机构作为医养结合融合示范点。同时,甘肃江子为民养老股份有限公司与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建立医养结合健康驿站。

——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了由省市、区、乡、村四级132名医生组成的2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分派到四个乡镇进行“一对一”帮扶。对2014年以来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户7469人通过入户查体,为患病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健康帮扶措施。建立“送医上门”、“送人就医”工作机制。签订《七里河区健康扶贫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协议书》,对2014年以来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人为单位,签订初级、中级签约服务包,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作为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人群。3家区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全面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

就业社保惠及民生,居民幸福感连年升档

多年来,七里河区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工作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就业创业实现新发展。牢固树立就业民生之本发展理念,采取“个人+市场+政府”三位一体的模式,统筹推进城乡各类人员实现充分就业。2016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77743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年劳务输转保持在2万人以上,劳务收入逐年增加,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提高。

突出重点扩大就业。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通过基层企业服务、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等渠道,助其就业。近两年来,累计进企业服务高校毕业生466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7%以上。下岗失业“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则主要以公益性岗位和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解决其就业问题,2016年以来,安置4677人实现就业,并持续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从2013年980元调至2100元。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累计发放986.17万元,5316人获益。

实抓培训提升就业。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变政府“端菜式”为群众“点菜式”培训,以培训促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城区主要以中式烹饪、物业管理、月嫂等为主,乡镇则以汽车驾驶、电焊、挖掘机、种植、家政服务等为方向。相继打造了“阿干人家”“黄峪驾驶员”“魏岭养老护理”“魏岭家政”“西果园百合电商”等培训品牌。加大培训补贴力度,特别是针对建档立卡户在对标补贴的基础上,对其余费用区级财政予以补助,调动其主动参训。

强化创业驱动就业。通过项目开发、创业指导、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组合拳”服务“双创”,进而带动就业。目前,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4家、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9家,区级众创空间(孵化器)13家。2016年以来,累计办理“万企计划”及小额贷款490笔,放款6248万元,带动就业创业2493人。

劳务输转促进就业。积极对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2016年以来累计对接辖区企业5702家次,提供岗位73019个,帮助22846人实现就业。在深挖区内资源就地就近输转的同时,依托省、市劳务机构,同向发力,拓展域外就业输转渠道,2016年以来,累计劳务输转7.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39053人,创劳务收入17.3亿元。

——社会保险实现新提升。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险发展方针,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病保险全面建立实施,“保基本、守底线”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区“五险”参保48万人(次),较2013年末增加了15.3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5万人,参保率99.82%(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

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5年进行增资。增加财政投入,对缴费困难的“五类”人员(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人口,一、二类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一、二级人员和农村户籍的计划生育两证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给予足额补贴。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仲裁的维权“利剑”作用,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建立了联合执法制度、企业红黑榜制度,构建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16年以来,累计受理投诉案件726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2160余万元。

文旅服务日趋完善,居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七里河区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公共文体服务需要,着力解决文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赛事,参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享受身边的健身设施和公益培训。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制定印发了《七里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七里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加大设施建设力度,近两年来,9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和64家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了电子读报机、投影、文化科普宣传长廊、全民健身路径;每个图书阅览室配备图书、书架、阅读桌椅;每个文化活动室均配备了移动音箱、棋牌桌椅和锣、鼓、钹、舞蹈扇等活动器材,为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全区投入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逐年增加,近三年累计投资约2000万元。

——充分挖掘优势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绿色、红色、古色、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黄河金岸,七里梦乡,休闲之都”的旅游品牌形象,文旅已经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充分展示南部山区的林业生态资源、种植采摘科普的休闲农业、百合蜜桃夏菜等特色农品、梯田农舍乡村的田园风貌。在编制全区乡村旅游规划的同时,打造以景群为核心支撑的游览系统,以石佛沟大景区为生态文化旅游要素的阿干镇、八里镇旅游景群,以沈家岭战斗遗址公园、马嵬驿·兰州老家、花语小镇、海德堡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红色文化旅游要素的魏岭乡旅游景群,以百合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观赏为休闲体验旅游要素的西果园旅游景群等,确定了全区乡村旅游品牌定位。同时,通过加快实施“旅游+”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高铁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新型业态,收获“1+1>2”的社会效益。

——着力强化文旅项目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各类文旅项目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以“一街一楼一基地、五园三水二遗存”为主线,初步形成了“六大文化旅游组团”。即,以马滩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旅游组团,包括兰州老街、黄河楼、博物馆公园、甘肃简牍博物馆等项目;以石佛沟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旅游组团,依托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这一生态优势,充分挖掘沿水磨沟流域分布的新石器(黑陶)文化、鲜卑文化、宗教(法显)文化等各种文化底蕴,形成都市休闲风情区、体育休闲运动基地、商务会议办公区;以小西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旅游组团,主要依托小西湖公园提升改造、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等项目,打造兰州市黄河风情线5A级旅游景区;以沈家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组团,主要依托解放兰州战役重要遗址——沈家岭战场遗址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烈士陵园,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遗址瞻仰、革命历史探访为主要旅游功能,在沈家岭战场遗址建设沈家岭战斗遗址纪念公园,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板块;以彭家坪为核心的生态文化旅游组团,主要依托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彭家坪狸子沟景观水系、马滩湿地公园项目,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厂矿企业为核心的工业矿山遗存文化旅游组团,主要是依托兰石旧厂区和阿干煤矿,对老厂房和煤矿机井进行加固、改造,重现往日旧貌。通过打造特色文旅项目,“用文化提升城市内涵,以旅游激活区域价值”的理念,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新闻推荐

达标天数同比增加30天兰州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中游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晟君)9月23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9月21日,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19天,相比去...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砥砺奋进 民生事业展新篇)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