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丁伟 艺术之路永怀敬畏之心

来源:兰州日报 2019-03-21 01:36   https://www.yybnet.net/

如果一个人是影视歌三栖明星,那他一定繁花萦绕;而想在书画篆刻艺术领域取得一点成绩,那就得耐住寂寞。此次,本报记者采访的就是书画篆刻艺术家——回族青年丁伟。

在兰州的日子里,丁伟深深地被其地理、人文环境所影响,白塔山、中山桥、金城关、黄河、牛肉面,所有的美好汇成一股暖流,烘托着他与自己的作品越走越远。

“我接触书法已是中学时期了,那时我就读的是厂矿学校,环境相对社会上的中学单纯一点。”丁伟告诉记者:“在学校有位美术老师叫陈万邦,他年龄较大,早年毕业于师大中文系,但却画的一手好画,写的一手好颜体。课间,我总爱去他的美术教室看他画画写字,也许是受了他的感染和启蒙,使我走进了书法的大门。”

“那时候陈老师总是为我不厌其烦地做示范,指导我临习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并对颜体字形的结构和用笔一一示范,这让我当时对楷书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他说:“现如今我在教授学生时,还是采用当年陈老师教我的方法,对学生讲解字形和用笔时,有了直接的帮助。可以说,陈万邦老师是我书法启蒙时的第一位恩师。”

参加工作后,丁伟开始接触隶书、篆书与篆刻。那时,他只是每天在家苦练,对篆隶的认知还停留于皮毛之上,篆刻也是在刻字阶段,并不知道初学篆刻要从秦汉印入手,更不知道篆刻还是一门很精深的艺术门类。

“就是没有目标的瞎搞,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无知者无畏。”他笑着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无意在报纸上得知著名篆刻家骆石华先生的一则招生广告。有前辈告诉我,骆石华先生早年曾在齐白石先生门下学习篆刻,也是齐白石先生的入门弟子,篆刻享誉陇上,所授弟子也都成为省上的著名篆刻家。欣喜之余,我便带上自己瞎刻的印拓去报名,骆老先生对我的印拓先说了很多优点,再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后,我便开始在骆老的传授下系统地学习篆刻。”

在丁伟的回忆里,骆老性格总是那么温和,从不打骂学生,每次在指点学生的作品时,总先指出优点,然后用笔批改作品中的不足,所学之人,都受益匪浅。

“骆老讲方言,一口很纯正的兰州话,这也让我们备感亲切。”陷入回忆里的简单几句话,却让丁伟的情绪起起伏伏:“他有时也喜欢给我们讲点自己随齐白石先生学习时的点点滴滴,言语中饱含着深情和怀念。2012年3月,骆老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他感慨地说:“这两位恩师,是我走进书法篆刻艺术大门的领路人,是他们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扶持,虽然今天有了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两位恩师的品德和对艺术的真挚与见解,是我一生中所追求和膜拜的,他们为人低调,不尚虚名,只埋头于学问之中的孜孜矻矻精神,至今还在感染着我,可以说,恩师的精神是我的财富,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甘肃的多元文化孕育出了深厚的传统书画篆刻土壤,张芝、索靖、李思训、唐琏等等,皆为名垂青史、永载史册之名家。

“追溯中国传统的固有文化,

拂去儒释道家神秘的面纱,感悟书画篆刻的主流魅力时,我要求自己也具备文人的特有情怀,这样才能够集前人的神韵于笔端,熔碑铸帖,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让人们看到书画篆刻雅致飘逸的特质。”丁伟如是对记者说。

“时光荏苒,花落花开。奔波之余,独居草楼,一杯清茶,一帧法帖,一张素宣,琴音袅袅,墨色氤氲。茶香,书香,墨香,韵融一室之内,思接千载之间。而或小楼月近,温经数卷;而或好鸟相鸣,染墨一池。晤对古人,已渐渐为生活之需。”谈话间,记者翻看了丁伟随笔写下的诗词小品,慢慢吟来也颇有

一番韵味。

“不独如此,近年时与同道围炉夜话,论艺品茶;时与诸友共研技法,教学相长;时外出访师交友,明理开悟;偶拾一两俚句,推敲再三;时亲近自然,畅然心怀。”他说:“寒来暑往,匆匆已过不惑之年,渐知舍得收放之意,终持平淡平常心怀,更多心绪慢慢收拢于书斋,或蝉翼轻扬,或稍散怀抱,笔啮毛边至漏尽,孤灯青卷几未眠。情为之所倚,心为之所寄,笔墨便在日复一日中流淌开来。”

丁伟感慨地说:“世人皆知笔墨当随时代,但能出类拔萃者无不是最终仰仗于综合素养的修炼,往往大多数人也都仅仅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近年来,我也是不经意间初悟‘沉’字之内涵,知必自当下始,且永怀敬畏之心,沉入,沉潜,沉淀,循序践行之。”

书桌上的一幅作品,正是他对“沉”的理解与总结。作品上书:一则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沉入溯源,静水方流深。二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方不枉费推移之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三则砥砺年华,沉淀生命,方能返璞归真,才能期待无意于佳乃佳,期待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终可归向融多为一,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最终如其人而已。故可憧憬从艺之高境,“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当代篆刻经过近30年演进,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篆刻大家丁敬、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陈巨来的印风是丁伟篆刻的基源。“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的妙理早已烂熟于爱篆刻爱好者的心理。而他的大量篆刻作品,用刀果断,章法妥贴,平静中给人一种穿透力。

细观丁伟的书法作品,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隶书。隶书毕竟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隶书流派迥异,各臻其妙。隶书起源于秦朝,一说起源于战国时期。同时,也影射了考古、文字权威专家的准绳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丁伟的一句话流露出了他内心对书法篆刻艺术的执着情怀:“选择隶书就是选择轻松舒展,不再为‘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所局限,可以尽情地驰骋在自由拓展的领域。我们应该感谢秦始皇、李斯、程邈,更应该到大秦国倾听他们的对话和历史的足音。”

他说:“古代遗留许多经典碑碣,如《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西狭颂》《熹平石经》《尹宙碑》《曹全碑》《张迁碑》《封龙山顶》《鲜于璜碑》等等。其中乙瑛、曹全诸碑较为严谨,西峡、张迁、石门颂又为隶书中篆、楷、行三体代表。而曹全碑在汉隶中独树一帜,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而我则深受其影响。”

丁伟在《砚田心语》一文中这样写道:夜阑人静,月华如水,斗室寸居,虽无修林茂竹,素琴金经,然朗月在抱,清风入怀,亦属宜人惬意之境。煮一壶香茗……读二王之儒雅、苏米之峻拔……与前贤共语,与星月共眠……足见他的心智。

茶不厌精,灸不厌细。挥毫亦如茶事,唐代茶事大抵经由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唐代书法亦是无比繁盛: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个个都令人触手不及。而丁伟在创作与教学当中尽情演绎经典,使之融汇贯通,并初步形成自家风骨。

再说丁伟的人物小品画也十分精致,着色大胆、浑厚苍茫,反映出了中国文人难得的内在精神和时代气息。在创作中他承载传统模式,将工与写、虚与实、力与美巧妙佳构,亦将诗书画印的语言符号融入其中,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要去承担无尽的沧桑,尤其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哪一位的胸膛没有孕育着无限热情。”听得出,丁伟在自己的脑袋里已经装满了诗意的艺术,这令他整个人都充满着生命特有的活力,但却无人能知他在人后付出的辛劳和勇敢。他

说:“书画篆刻,于我之完美理想真的会被面对的真实惊醒,却有一种微痛和喜悦,有时温暖的像在和煦的阳光下,有时又像掉在深井里,四周冰冷,孤立无援。篆刻刀、画笔握的很紧,好箍,但心暖。哪怕被刀戳了,好窒,但温软。不知是躺在艺术的温床上晕眩了,还是纠结在对艺术的贪婪

上,多数时间我们有时似乎不认识自个是谁了。”

他的好友、书法篆刻家邹紫楠为他写诗一首:“篆刻若只学秦汉,何用铁笔画凉扇?案前变故凡人心,故知凡人心易变。苦耕刀石深夜半,卷毡叠纸终不怨。何用凌霄饰衣儿,气宇轩昂他日愿。”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城关区为残疾人免费体检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潇旋)近日,兰州市城关区残联、兰州生命之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甘肃马丽亚妇科医院开展...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丁伟 艺术之路永怀敬畏之心)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