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娟
新年伊始,冬日的暖阳照耀着大地。来到兰州新区秦川镇新园村,村里的男女老少一提起扫帚,自然而然会提起“老王”。其实不仅仅是本村,在兰州新区甚至外地的人想要买老式扫帚,也都会想起来找老王。大伙儿都说,老王家的扫帚价格公道、结实耐用。
这是一个特殊的“加工车间”,50岁的王忠庆坐在轮椅上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他是这个“加工车间”的老板,也是唯一的工人。作为一名残疾人,他用别人看似十分艰难的方式,扎好了一把又一把的芨芨草扫帚。扎好的扫帚被整齐地放在一角,每把能卖25元,王忠庆期待能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
身残志不残,王忠庆是新园村的五保户,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父亲,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照顾政策,至少能把日子“推”过去。然而,不服输的王忠庆坚信自己不比别人差,坚持要干点事儿。
最初,王忠庆利用家中的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父亲走街串巷地收废品补贴家用。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中需要一把扫院子的扫帚,王忠庆和父亲一起去山上拔芨芨草扎了扫帚用。受这件事启发,王忠庆想到批量加工扫帚出售,靠手艺增加收入。
说干就干,王忠庆购买扫帚柄、制作固定扫把的铁圈、收集芨芨草……在制作扫帚的过程中,王忠庆发明了一套便于他使用的半自动化设备,这个量身定做的设计使得“加工车间”也日渐完善。
从此以后,路过的村民总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从王忠庆的加工车间里传来,他或是跪着,或是爬着在车间里忙碌着,干起活来甚至会忘记吃饭,一干就是一整天。
“要挑拣一根根芨芨草,制成一把把结实美观的扫帚,看似简单地捆绑、加固,背后却需要手艺人精准娴熟的技艺。”王忠庆坦言,“扫帚的制作,不仅需要双手有力,将扫帚捆绑结实,有时还得用巧劲。手工制作难免会受一些皮肉之苦,被扎到或刺到都是家常便饭。”
“一开始做出来的扫帚我自己都不满意,于是我就不断改进,现在做出来的每一把扫帚都结实耐用,我也敢放心大胆地卖给别人了。”王忠庆告诉记者,自己可以制作扫帚,却没办法将扫帚拿到市场上去卖,这可难坏了他,好在前不久负责帮扶新园村的兰州新区金控集团出面协调,帮助他卖掉了150把扫帚,解决了他的难心事。
“只要销路广,我还可以做得更多。”记者采访过程中,王忠庆重复了很多遍这句话。
新园村杨书记告诉记者,王忠庆身残志坚的精神已经影响了一大批人。目前,王忠庆制作的扫帚销路已打开,兰州新区各相关部门已开始批量采购。
王忠庆坦言,他有一个愿望,就是扩大制作扫帚的规模,吸纳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疾人就业,让他们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事事依赖家人、依赖政府。如今的政策这么好,能做的事情这么多,即便我们是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在王忠庆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有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举着肥大变粗、结满厚厚的老茧的双手,王忠庆笑着说,正是这双手的老茧,才换来如今越来越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兰州市开展食品市场安全检查买食用植物油应学会看配料表 订年夜饭一看“笑脸”二看级别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杨晟途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万宏)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节日期间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