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5月2日,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日前市文明办、市文旅局、公安局、市城管委、市交通委、市生态局、市工商局和市食药监局联合下发《兰州市2018年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兰州市有关部门将坚持出境游与国内游两手抓,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在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记录采集、追责处罚等方面联手行动,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度规范和有效管理,倡导文明旅游、安全旅游、便捷旅游,引导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相关报道详见5月3日《兰州日报》四版)
假期出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仅是城市地域吸引力的比拼,更是对整个城市素养与内涵的考验。近年来,市民文明旅游的意识正逐渐形成,这在一些高频度的省内游中就可见一斑。当然,提升公共意识,涵养公共文明,要靠市民自觉,更要有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引导。
良好旅游道德的养成,需要从法规制度层面对旅游行为做出全面、细化的约束,使其成为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紧箍咒”。此次《方案》中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记录采集、追责处罚,正是对其“公之于众”后的道德谴责——负面评价造成的舆论压力,不仅对当事人是一种“声誉损失”,更对其他游客产生教育作用:自己一旦做出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会付出“与此相同”的道德成本。
文明出行,从制度约束到形成习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前些年提到旅游文明的话题,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想到游客在旅游景点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与文明规范,谴责与声讨的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攀折花木、乱刻乱画、乱扔果皮纸屑等等。但随着旅游活动的更大普及,旅游文明的外延也不断扩展——游客从走出家门那一刻起,到旅游活动结束踏进家门那一刻止的这段时间里,游客的所有行为举止,都进入了旅游道德和文明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旅游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正是其平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有对社会中的每一件不文明行为都有约束,才能让整个城市的旅游文明程度水涨船高。
文明旅游是在遵循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其养成难靠一朝一夕之功,不断大力倡导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助力游客养成良好旅游习惯,才是上策。文明旅游,塑造着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和文明程度。在一个扁平化的高度融合的地理环境下,每个人的身后都是他(她)所在之地的代言人,正所谓“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争当最美风景”——也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文明的整体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文艳今年37岁的张文龙,除了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之外,还是一个11人团队的领队。第一眼见他,便可感知到他超出实际年龄的成熟和稳练。轻轻呷一口茶,微微苦,那是坐在记者面前这位80后创业者心中的...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