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文艳
自2017年3月共享单车登陆兰州以来,得到众多民众的“青睐”,共享单车响应了时下绿色出行、慢生活的号召,丰富了市民的出行方式,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共享单车数量的迅速扩张,车辆的无序停放、损坏甚至共享变私有等不文明行为也随处可见,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
记者了解到,兰州“两会”期间,“共享单车”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一大热点。不少政协委员呼吁尽快规范共享单车管理。
共享单车带来的烦恼
截至目前,ofo已在兰州累计投放各种版本的小黄车达15万辆,去年7月进入兰州的摩拜也已投入单车4.2万辆,加上酷骑投放的1.3万辆,兰州街头的共享单车已超过20万辆。
然而, 目前的现状是兰州市街头随处可见共享单车扎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周边交通秩序。尤其是公交车站附近乱停放,导致等车群众被迫在机动车道上等待,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1月4日,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兰州市教育局联合对摩拜、ofo两家单车企业进行第五次约谈,再次督促两家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监管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
据统计,目前,兰州交警部门已经清理了2900余辆占用人行道、车行道、消防通道和单位门无序摆放的共享单车。
针对共享单车用户不规范停车的行为,兰州市政协委桂蓉提议,政府征信部门应主动将单车违停纳入市民个人征信系统,并且形成多家商家的联动,只要信用降到一定程度,则剥夺其一定时间内的共享单车使用权,进而与个人社会信用系统相挂钩,以此提高单车使用的规范性。另外,商家对于举报违停、主动报修、累计规范使用的用户应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提高大家规范使用单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兰州市政协委员李立新在提案中,也是建议将共享单车违规停放纳入交通和城市管理处罚范围,利用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建立的用户信用,分体系纳入公民个人信用体系,结合全区铺设的监控摄像头配合交通和城管部门,对违章行驶、违规停放、故意破坏的用户通过身份证“扣分”等方式,计入个人信用档案进行处罚。
向未成年人说“不”
自ofo、酷奇、摩拜等共享单车在兰州市投放以来,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骑共享单车的情况越来越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此,兰州市公安局与兰州市教育局联合声明,兰州市公安局将联合兰州市交通委、城管委加大对共享单车整治力度,在巡查中发现未成年人违规骑行将及时进行教育、劝导并扣留共享单车,同时将抄报教育部门及学校。
公安交警部门还将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违规骑行自行车违法行为的巡查整治。教育部门将加强对校园内、校门口未成年人自行车骑行行为的管理、引导。
政协委员高佑军提议,作为共享单车的主要用户,广大成年人首先要做到自律,不要用自己的手机APP给儿童解锁共享单车。另外,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相关教育,让儿童了解未满12岁骑车上路的危害,让儿童树立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民进兰州市委员会在提案中建议,共享单车运营公司要与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合作,在学校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同时也加强对家长的安全责任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教育。
亟待出台管理办法
共享单车能否在城市畅行无阻?政协委员李赫林认为,“共享”本身就是一种自律性理念,这种经济理念根植于良好的法治环境之中,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共享型经济模式提供优质服务,更要求共享的参与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养,通过自律实行“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而现下,随着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违规占道、人为破坏、无法退还押金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强化对于共享单车的规范发展已迫在眉睫。
政协委员于福林认为,共享单车是企业经营的市场行为,出现时间短,目前,兰州市对于共享单车归口管理还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管理“无法可依”。
于福林建议,由兰州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市城管委、市交警支队等相关部门参与,尽快研究制定《兰州市共享单车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引导市场规范、良性、绿色发展。
政协委员李立新建议应尽快出台共享单车管理细则,对自行车文明行驶、停放要求等内容进行明确,加快共享单车的规范化管理。
民进兰州市委员会建议,应打破目前押金统一由共享单车企业监管的模式,改由各经营所在地进行分散监管,以便于用户及时退还押金,避免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兰州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共享单车管理办法,解决各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在管理办法中,要对公民的破坏行为、盗窃行为、个人骑行的道德信仰等问题进行刚性约束,让交通客运、交警、城管部门的执法和处罚管理有法可依,让共享单车的运营管理依法依规进行。
新闻推荐
(记者郭秀睿)1月5日上午9时20分许,兰州红古交警大队接到红古区人民医院求助电话称:“辖区一名产妇大出血,从兰州市区驶来的一辆送血车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引导至红古区人民医院,且随时可能将重病产妇送往...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