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普法普法宣传文艺演出公证处工作现场社区矫正业务培训
核心提示
自“治转提”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西固区司法局结合实际,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早谋划、广宣传,严制度、明责任,重引领、促落实。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中心任务,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三大职能”,新平台接地气,法治宣传有声有色;排纠纷化矛盾,人民调解有为有位;谋创新强教育,社区矫正有条有理;整合资源促服务,法律援助有情有义;助推作风惠民生,优质公证有始有终。抓实“治转提”专项行动,全力打造高效工作氛围,统筹推进全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用务实创新的铿锵步伐交出一份亮点纷呈、群众点赞的答卷。
新平台接地气法治宣传有声有色
“治转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固区司法局拓展思路,创新载体,探索建立基层普法工作新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把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着力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提高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形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共分享、普法无盲区、宣传零距离”的全覆盖格局,推动“法律八进”活动的开展。
扩大覆盖面,引导全民争当“普法员”。加强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组建6类特色法治宣传队伍(政府普法队伍、普法宣讲团队伍、执法宣传队伍、企事业普法骨干队伍、学校法治辅导员普法队伍、村(社区)普法宣传队伍),把脉基层群众法律需求,摸清法治宣传盲点,分门别类制定“普法计划”,量身定做宣传内容,实现法治宣传一对一“私人订制”。以执法规范为源头,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增强干部法治意识,规范基层执法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夯实普法根基;以精准普法为推手,根据农忙、换届选举等时令和重大工作节点开展针对性普法,深化法治意识;以普法新阵地为后盾,落实我区“七五”普法教育工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兰炼二小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和法治讲堂,赠送法治图书10类278本,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保障普法实效。
借助新媒体,传播法治力量沁民心。积极完善“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不断开发“法治西固”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功能,搭建司法便民服务网络新支撑。推出“法资讯、找服务、微活动”3大板块,组建“网络普法速递员”队伍,开通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4个平台和“法治西固”关口对接,抱团组成政法机关服务群众共同体,组织基层各处所以“图说普法、以案释法、热点关注、微提醒”等方式,由微博管理人员统一编辑发布,实现司法程序上的一条龙服务推送,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效能。截至目前,“法治西固”两微平台共发布普法信息435条,阅读总量达34056人次。
排纠纷化矛盾人民调解有为有位
西固区司法局在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积极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式,依托“12348”组团法律服务,发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优势,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长效机制,加强源头维稳和定期排查,小矛盾在“格”内定纷止争,大纠纷在乡街内案结事了,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属地化解,助推“治转提”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抓实抓细,区域划分网格化。按照组团法律服务无缝隙、全覆盖和精细化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三级网格,区级依托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机构建立统筹网格;乡镇(街道)依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监督网格;村(社区)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责任网格,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网,形成人民调解组织“多网合一、一格多员、一员多责”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目前,我区共划分各类网格138个,其中统筹网格1个,监督网格13个,责任网格124个。
抓早抓小,管理措施信息化。在各个网格中,建立人民调解员担任矛盾纠纷信息联络员制度,在矛盾纠纷网格化管理的信息传导中,按照每一个信息员就是一部社情民意的实时“摄像头”,每一个责任网格就是一个矛盾纠纷中转站,全区13个乡镇(街道)调委会就是13座矛盾纠纷处理平台,1个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机构就是一个矛盾纠纷处理终端的整体建设思路,不断完善构建全区“无盲区”的矛盾纠纷传送基站。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基础,乡镇(街道)维权站组团法律服务为依托,村(社区)组团法律服务维权点为信息传输平台,以各级网格现有的调委会为主体,建立各负其责、上下贯通的信息平台,设立人民调解工作窗口,从而实现矛盾纠纷信息数字化管理。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发生地域进行合理分流,指派相关调解责任人及时到现场调解,形成快速机动、依法调解、防止突发事件的良好机制。
抓准抓牢,联动调解一体化。整合、利用和发挥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基层调解网络建设,不断拓展人民调解领域,加强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加快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的同时,还依托职能部门,在交通事故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纠纷等领域建立行业性调解组织,提高调解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区已建各类调解组织137个,人民调解员800人。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5家。在区法院、福利路法庭、陈官营法庭和新城法庭建立诉前调解室,有效促进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相互衔接、有机融合。借助一系列大调解平台体系,通过采取调委会行政调解、公调、检调联动调解、法庭诉前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式,将“各管各的”转变为“网格联动”,切实做到“矛盾激化有人管,情绪激动有人调”。
谋创新强教育社区矫正有条有理
西固区司法局坚持边学边做,边查边改,将“治转提”专项行动的落脚点放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发展上,创新发展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探索建构社区矫正文化模式,坚持“管”、“教”、“访”、“谈”、“帮”五字方针,强化监督教育管理措施,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和帮困扶助,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能力,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严“管”促“抓”,信息化建设规范监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配合手机定位、指纹考勤仪、执法记录仪等终端设备,实现了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视频信息、指纹信息同时采集,日常管理中定位监管、集中学习、劳动时考勤记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监管工作。
细“教”促“转”,倾力纠正不良心理。着力实施个性化矫正,确保做到一人一档一个帮教小组,分类施教,因人施教。同时,精心组织集体教育,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普法案例学习与分享、现身说法、警示教育等课程。督促社区服刑人员遵规守纪,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正面发展。
常“访”促“晓”,消除隐患共筑信任。全面落实走访制度,通过面谈、闲聊、微信、家访等手段,对矫正对象进行定期不定期走访。利用重大节假日等节点,深入了解矫正对象生活及心理现状,确保有问题早发现、早防范、早解决,从而有效防止重新犯罪。多“谈”促“解”,感化关怀携手回归。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和心理特点,利用每一次入户走访、心理咨询、公益劳动、学习教育等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对辖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正面面对法律制裁,帮助他们化解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安心接受矫正,更好地适应社会。
勤“帮”促“回”,真帮实扶授之以渔。把推动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帮扶内容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就业信息对接渠道,广泛搜集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发布特殊人群就业需求,组织特殊人群参加用工洽谈会,积极帮助特殊人群寻找工作岗位,进一步促进辖区特殊人群就近就地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整合资源促服务法律援助有情有义
西固区司法局结合“治转提”专项行动,实行“五化”延伸拓展援助服务领域,全力打造“一刻钟法律服务圈”,切实服务保障民生。
维护稳定“主动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甘肃省法律援助条例》,把法律援助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落实《甘肃省法律援助条例》在维护贫弱群体、***方面的各项权益,确保更多困难群众享受法律援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请律师难、打官司难的问题。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实行动态把握,逐步将法律援助覆盖人群从低保群体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持续开展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专项法律援助行动。主动介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积极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法律程序。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工作,为征地拆迁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咨询等工作,为依法征拆提供服务。
法律援助“便民化”。为确保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运行,该局不断加强法律援助窗口平台建设,通过优化资源,构建组团法律服务,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调解全部整合到法律服务大厅,做到咨询、申请、审批、指派、援助、服务、矛盾纠纷调解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法律服务中心完善接待窗口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健全法律援助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援助窗口服务标准,变“为民服务”为“让民满意”。优化咨询服务平台,注重服务细节,开展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询问、精心受理、尽心承办、诚心回访“六心援助”,拉近与群众距离,提升群众满意度。设立快速受理“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申请手续“快捷化”。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扩大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覆盖面,延伸法律援助触点,打造法律援助“十五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受援对象采取电话申请、上门受理的方式实行“点援制”。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和工伤的案件,一律免于审查经济困难情况,无条件提供法律援助。对情况紧急或者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手续。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为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信息化”。在充分发挥现有“12348”组团法律服务资源基础上,广泛吸收社会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并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宣传、预约活动,进一步充实了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拓展了法律服务范围。
服务质量“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在确保完成法律援助任务的基础上,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作为重要抓手,变法律援助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通过采取办案律师互评、抽查卷宗、旁听庭审、回访受援人等措施,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转变作风惠民生优质公证有始有终
“治转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西固区司法局公证处紧紧围绕“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的主题,以“尚法崇廉、尚严崇实、尚学崇干”为鲜明导向,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抓手,在“严”、“转”、“亮”字上下功夫,严抓队伍管理、强化警示教育、优化法律服务,确保公证队伍强劲动力不断凝聚、工作纪律作风不断转优、服务群众水平不断增强。公证处年均接待咨询3361人次,办理公证案件3041件,让规范、高效、优质、惠民的公证服务得到当地群众一致认可、好评点赞。
规范有序、管理有力,在“严”字上下功夫。一是严抓政治意识,紧扣思想主题,凝聚工作合力。以主题教育活动和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的主题来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指引公证业务方向,做到思想政治建设和公证业务工作方向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成效一致。二是严抓制度管理,规范内务秩序,提升服务能力。统一规范、统一执行、统一公开《公证办理流程》、《公证处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等制度,集中在网站公示。强化公证内务管理,坚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对公证窗口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对公证人员的衣帽穿着、举止谈吐统一标准、严格要求。定期对公证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开展专题教育,着力提升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夯实公证人员人才基础。三是严抓服务质量,强化监督评查,增强公证效力。按照“立清单、查问题、督整改”的方式,对岗位考勤、队伍管理、投诉处理、信息上报等重点环节进行专题督导检查、定期汇报总结。组建案卷质量评查组,落实管理监督职责,强化质量监管手段,集中开展公证案卷质量评查,通过以案定优、以卷评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工作方式。
教育警示、作风改进,在“转”字上下功夫。公证处加大对公证员职业纪律教育和监督力度,推进公证工作转纪律意识、转工作作风、转服务形象。一是转纪律意识,增加自警意识。以思想政治、办案质量、监督管理“三个决不放松”为要求,通过爱岗敬业来检验思
想政治认识的高度,履职尽责来检验质量责任意识的强度,严格落实来检验监督管理措施的力度,时刻检验自己、警醒自己、督促自己。二是转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在咨询、接待、预约、办证、出证等各个流程阶段都务必做到:不敷衍、不拖拉、不推诿,按期办结案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质量。三是转服务形象,增进为民意识。通过对办证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服务效果进行群众评议、对各种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电话询访、走访记录、专项督查、案卷评议等形式进行群众回访,让服务态度不好、工作质量不高、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向真诚、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转变。
精品服务、打造特色,在“亮”字上下功夫。公证处坚持在服务基础上打造精品,在精品建立中凸显服务,着力打造特色,亮出精品,让公证服务惠及百姓生活。一是打造示范窗口,提升公证优质率。不断完善公证服务窗口硬件设施,理顺流程、规范程序,做到咨询接待、受理登记、调查办理、公示告知、回访评议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推进办理窗口规范化、精细化、品牌化建设。依托区司法局开通的“公证服务、矛盾纠纷、法治宣传”三辆直通车,集中办理全区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及违法违章建筑强拆等事件的公证事项。二是拓展服务范围,提升公证覆盖率。不断拓展公证服务面,延伸触角,在13个乡镇(街道)设立公证咨询室,在各村(社区)建立服务咨询站,聘请公证联络员,形成自下而上、点面结合、三级联动的公证服务体系,夯实公证服务网络,使服务入院进门,让公证贴心惠民。三是凸显惠民服务,提升群众满意率。开展“公益服务月”活动,先后推出预约上门办证、代为调查取证、老弱人员办证绿色通道、微信办证、首问负责制、邮寄送达公证书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开通绿色便民通道,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推行“热心、耐心、细心、尽心、放心”五心级工作法,通过主动服务、微笑服务、真诚服务,加大服务人性化水平。
新闻推荐
兰州2018年公租房资格开始申请了 申请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四类人群可提出申请
(记者欧阳海杰)兰州市2018年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申请开始了。昨日,记者从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兰州市2018年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申请工作将于2017年9月11日全面启动,申请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