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这里已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在这儿的601户居民将实现‘出棚进楼\’的美好愿望。与此同时,还要新建24米宽的道路5公里,新建可容纳2000名的独立高中,新建可容纳300名的幼儿园,打造占地1000亩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及川海桥北连接线工程五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把棚户区改造打造成为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在海石湾镇南区的棚户区,红古区火车站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红古区将实施海石湾西苑社区棚户区二期、火车站社区三号街坊棚户区、海石村城中村改造、下海石村城中村改造、海石湾幼儿园家属楼、红古区人民医院家属楼、窑街獐矿家属楼、红古镇王家口段、平安镇河湾村岗子村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9个项目,改造户数1589户。
据介绍,红古区以城中村、工矿区、老旧小区为重点,连年来,逐步将海石湾和窑街地区结构简陋、设施不配套、房屋质量差、使用年限久、交通不畅通、安全隐患较大的房屋以及城中村片区纳入改造范围,先后实施了虎头崖、大砂村、上海石村、大通路社区等10个、2108户棚户区改造,累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81亿元。该区城投中心负责人介绍棚改工作情况时说:“近三年以来,红古区通过储备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建立了棚改项目库,通过征集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的棚改专项贷款,共累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81亿元,有效地破解了棚改资金的难题。通过棚户区改造,居民条件较差的群众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累计盘活城镇规划区可开发利用土地2200余亩,整治绿化用地600余亩,带动销售海石湾地区存量房2000余套,有效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今年红古区实施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共有9个,总投资13亿元,改造1589户,同时围绕“5+X”政策,结合棚户区改造配套道路、学校、场馆等基础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16.06亿元,拟申请国开行贷款29.06亿元。为了圆满完成这一任务,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红古区建立了区领导包保棚户区改造项目责任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县级领导包抓;实行每周一通报、半月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出现的各类情况和问题;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红古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出了政策文件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棚户区改造政策,认真做好征收补偿和住房分配等政策落实,积极推行货币化补偿安置,让政策最大化惠及居民。同时,该区监察、审计部门要对房屋征收、土地出让、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依法规范、公开透明、阳光运作。红古区委、区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任务纳入年度考核范畴,实行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落实考核奖惩,确保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李漾
新闻推荐
《谁在收藏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书中展现了广为人知的敦煌壁画、龙门石雕、昭陵六骏等稀世珍宝被破坏、盗取的过程。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