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评论】保卫“兰州蓝”
梁发芾
留住兰州的蓝天,给人们以明媚阳光和洁净空气,需要提高认识,加强治理,严格监管,同时还要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效消灭污染源
自今年10月31日以来,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污染,成为2013年实行新标以来同期气象条件最恶劣、污染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的时段,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位严重下滑。为遏制污染态势,兰州市规定22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措施,其中包括全市公务用车停运二分之一,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市区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期间城市公交车免费乘坐等。
兰州曾经是一个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2011年以前处于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甚至有“卫星上找不到兰州”的说法。每到冬天,大气污染成为兰州人痛彻心扉的梦魇。从2012年起,兰州市通过减排、压煤、除尘等一系列铁腕治污措施,终于重现蓝天,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兰州的治污经验亦成为范本,先后有200余个城市前来学习经验与做法,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兰州市还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
近年的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措施得当,形成合力,兰州的大气污染是可以控制,可以治理的。留住兰州的蓝天,给人们以明媚阳光和洁净空气,需要提高认识,加强治理,严格监管,同时还要加快公共交通建设,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效消灭污染源。
此次长时期持续的强污染的原因,按照《兰州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的判断,是由于受冬季沙尘以及本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和焚烧污染等综合影响;而在近日兰州大气污染治理紧急会上,兰州市代市长栾克军指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除了受天气因素影响外,还与各县区、各部门重视程度、紧迫程度、落实力度不够有关。而有关报道也显示,一些建筑企业没有做好防尘除尘工作,某热电企业仍然使用不合格的燃煤,这说明污染恶化,并不完全是不可抗力所致。
应一如既往地对大气污染保持高压态势,治理和监管的措施决不可放松。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在于,人们通过排放有害物质,把成本强加给公众,把收益留给自己。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外部性。治理外部性,需要通过严格规制和监管,迫使排污者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也就是让排污者承担污染的成本。对违法排放的企业应该依法处以重罚,当罚款造成的负担超过从排放中获得的收益时,排污者才能被迫收手。通过处罚仍然不能达到的,违法排放不收手的,应该关停并转。没有这样坚决的态度,就不可能永葆蓝天。除了对违规者严厉处罚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正面激励措施,如减免税费、增加补贴等手段,鼓励诱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换代,进行排放物无害化处理等,减少排放。
应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力度。近年兰州大气治理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强化对于治污不力责任人的问责力度,仅去年就对70名治污不力的干部进行了效能问责。是不是因为治污取得巨大成效,有些部门和人员产生懈怠、自满情绪,放松了监管,导致了污染的反弹?虽然兰州治污取得很大成绩,但这种成绩还是相当脆弱的。一旦放松警惕,很有可能发生严重反弹,使此前治污成绩化为乌有。监管部门的任何松懈和自满,都可能造成人们健康的严重危害。兰州市日前下发《关于打响“兰州蓝”保卫战的紧急通知》,规定22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措施,对于精神懈怠、履职不力、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采取先停职再问责的严厉问责措施。严厉的问责,是永葆蓝天的关键所在。
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应积极采取其他手段,多管齐下,保卫蓝天。大气污染的治理是顽症,尤其像兰州这样的老重工业城市,工业布局不合理,工业排污本来严重,再加上狭窄而大气流通不畅的河谷地形,加剧了防治的难度。所以,在加强治理和监管之外,还应引导和鼓励城区重污染企业外迁城外,减轻兰州的环保压力。
近年机动车辆井喷式增加,其尾气排放使本来严重的大气污染雪上加霜。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补贴力度,吸引人们乘坐公交车出行;政府部门也带头限制车辆使用,并通过限行等措施,遏制个人机动交通工具过度扩张的态势,以减少尾气排放。
新闻推荐
受强降雨影响G30连霍高速公路树徐段发生山体滑坡8月29日,受最近强降雨影响,G30连霍高速公路树徐段桩号1739.4公里至1739.5公里处发生山体滑坡,兰州公路管理局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修应急抢险保障...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