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织牢防骗网
盛捷
近期,一篇题为《“民族大业”微信群洗脑,导演“兆亿”骗局》的揭露文章在网上广为传播。所谓“民族大业”,其实是一个网上流传多年的骗局。据了解,近一段时间,某些微信群打着此旗号,以老年人为目标,进行欺诈。
老年人为何容易上当受骗?这类骗局又该如何治理与打击?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微信欺诈盯上老年人
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了解到,进入10月以来,110报警服务台相继接到多名群众报警,称其父母在一个宣传“民族大业”的微信群内被骗,被骗金额从几十元至千余元不等。
根据报警所述,嫌疑人以老年人为目标,利用网络微信群宣传“解冻民族海外资产”需要筹集“善款”,个人捐款数额不限,资产解冻后可获得数额巨大的善款资金补助,致使微信群内部分老年人上当受骗,多次为其汇款。
据介绍,这些诈骗微信群在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其目标对象都是中老年人。每个群都类似军事化的管理,头像统一为红色背景的标准照,相互之间称作“战友”;而且每天早上8点有升旗活动,到了晚上,还有专人组织讲课学习关于爱国、成功等之类的小故事,每个人听完课还要谈感受,晒笔记;中间穿插的娱乐活动就是老歌对唱……
但是,群里最重要的活动是报单。刚开始,报单只是在统计如姓名、身份证号、籍贯等个人信息,并不收费。可慢慢地,群主以统计人员工作量大、辛苦为由,开始小额收费补贴群内工作人员。过一段时间,群主又说要在某一线城市的高级酒店组织大家见面聚餐,预收住宿费、交通费,聚会地点不断变更,每次上百元乃至上千元。这些费用老人们一般通过微信转账提交,一旦交完钱,这个群便也随之解散。
为何老年人容易受蒙蔽
据介绍,“民族大业”全称是“民族资产解冻大业”,实质是一种微信传销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腾讯公司表示,2015年底至今,针对微信群和公众号中存在“民族大业”骗局等洗脑诈骗现象,他们已处罚多级分销的公众账号主体和商户80余家。对于一些严重侵害用户利益的多级分销欺诈行为,平台也正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
但是,为何沉迷于这种骗局大都是老年人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教授告诉记者,大多老年人拥有一定的财富,同时,他们身体虚弱,精神空虚,心理较为脆弱。“有钱,有闲,有创富热情和价值实现的渴望,却找不到舒解的渠道,所以容易上当。”这位教授认为,家人应该给予老人长期的关怀和提醒,帮助老人们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活圈子,从而抵制披着各种外衣的陷阱。同时,一旦发现家中老人被骗后,一定要耐心劝解和疏导,并及时拨打110报警,避免更多的财产损失。
据兰州警方介绍,在“民族大业”骗局中,骗子们称老人们是“不穿军装的战士”、是在铸造抵御外敌的“经济长城”,是在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这让老人们倍感振奋,也正因如此,哪怕家人亲戚轮番劝说,仍无法让老人明白过来。
多举措防范老年人上当
目前,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针对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在防骗问题上强化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
受骗的老年人往往是缺乏金融知识、爱贪小便宜、贪图高收益,骗子作案正是瞄准了这一薄弱环节。同时,骗子又往往采取相对封闭的社交集群进行,蓄意在老年人与子女、家人之间建立隔阂,使得他们一旦上当受骗,听不进去包括警察、银行职员在内的专业人士的劝说。因此,除了家人多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外,政府和企业也都有责任强化社会治理,预防老年人上当受骗。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说,正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行动就是个好的开始,因为信息泄露导致一些老年群众容易被骗子盯上。”兰州飞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琴称,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如何立法严惩泄露信息的人员,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失如何界定和退赔,怎样督促基层部门帮助受骗群众维权等,都需要政府部门予以研究解决。
同时,张琴认为,银行作为第一道防线首先需要提高警惕,对老年人的异常汇款要多问缓办,必要的时候可以和当地派出所及老人的家人联系确认。
“对于这些年兴起的互联网支付平台,能否从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中分析出异常消费,尽可能地降低用户上当受骗的风险,这些都是支付平台今后研发的方向。”张琴认为,无论被骗金额有多少,针对老年人的种种骗局,都会让老年人的心理产生阴影。有老年人的家庭成员,要尽量用最浅显、老年人最能接受的方法和他们沟通,警钟长鸣才能戒心常在。
新闻推荐
大学生创业需要“泡菜效应”李欣瑶在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客随处可见。有很多大学生都在积极投身各种创新实践,一些学生的创新点子,还在学校科技园中转化成了创业项目。这所学校不仅鼓励学生进行发...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