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总要有人读懂西部

来源:鑫报 2013-03-20 16:10   https://www.yybnet.net/

■名家推荐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强烈地感受到思想的力量、青春的脉动、甘肃的厚重。——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陈宝生

如果没有拜谒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中国西北,就没有资格说到过中国,了解中国。 

——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 陈小川

好记者是苦出来的,只有抱定踏实吃苦的决心才能做出一系列不俗的报道。热爱成就事业,多华和他同事们的职业精神以及作品同样值得青年记者与学子们学习研读。

——著名调查记者、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   王克勤

两代记者十年接力,用他们的真情观察,忠实记录甘肃的发展变化;用他们内心的坚守,明辨是非;用他们理性的思考,客观解读社会现实;用他们的勇气和责任与甘肃同呼吸、共命运。

——甘肃省委外宣办、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梁和平

误读的甘肃,需要有人来承担扭曲传播的责任,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生动的甘肃,让世人发现一个与固定成见完全不同的甘肃。《读懂甘肃》是这样一部书,狄多华、张鹏是这样的传播者。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惠民教授

“为什么要重返西部?”由广东回到甘肃工作后,不时有朋友问起我这个问题。遇到“谓我心忧者”,我的答案如出一辙:“总要有人读懂西部”。

这样的回答,多少带点高蹈的意味。“知我者”,自然知道我这是表明心迹,“不知我者”,或许意念中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言语轻浮,年少轻狂。

2009年秋,承师命,我离开思想活跃的广州,依依不舍地告别南方报业,重返兰州。从开始《中国青年报》驻站生涯的第一天起,我便笃定要把“读懂西部,写西部文章”这个信条作为自己安身立命所在。大脑里有这样清晰的念头,大概拜兰州大学四年求学经历所赐,这座地处西部的大学以“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而闻名天下。

还清晰地记得,离京前向恩师狄多华先生告别,老师曾告诫我说,“对你而言,驻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长跑。”

驻站日久,就愈发想起和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想起先生的话语。这些谆谆教诲,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散发出它的光芒和力量。7年前,我毛遂自荐,拜到先生门下,先生大概觉得这个年轻人尚可雕琢,遂倾囊相授。先生于我,不仅有新闻启蒙之恩,此后一直奖掖提携,我一路心存感念。

于是,有了这段薪尽火传的接力记录,持续思考,于是有了这本集子。

这本书收纳的文章,写于2002年至2012年间,历时整好十载。不经意间,师徒两人完成了对21世纪初的甘肃10年的接力记录。这些呈现在《中国青年报》版面上的文章,从一个维度和视角,记录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沧桑变化,这片土地上人类的命运、表情以及他们的生存故事。

业界有言,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文字,拂去历史尘埃,体温尚存。甘肃之对于西部,具有现实和历史的样本意义。今天把这些文章再从故纸堆里翻出来,如果能对当下的现实有些许的启示,成为后来人值得检索的一份档案,进而从这里读懂甘肃,那将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对待治学,我是颇服膺于胡适先生主张的“少谈点主义,多研究些问题”。窃以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严谨的结构,最重要的一种感知底层痛感的能力,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文以载道的使命。当这种能力、情怀、使命面对社会发展进程之真问题时,一篇好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知识分子对西部的关注,从来都是与知识分子对国家安全的忧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敢自命不凡,喝黄河水,吃甘肃面,总要为甘肃发展做贡献的。只是期冀能以记者的一己之力量,多多呈现西部现实之情势,为西部苍生多呐喊几句,唤醒社会更对西部的瞩目。

尽管新闻人将客观奉为圭臬,但我向来主张绝对的客观并不存在,新闻的底色是感情。

对于民勤乃至甘肃,先生的笔锋是常带感情的。这里是他的家乡,恩师生于民勤,长至12岁才离开。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最早关注民勤绿洲生态危机的一批记者。《民勤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等文章至今读来,文字之妙、构思之巧都是可堪学习的范本。

民勤,或许也是与《中国青年报》渊源最深的一个县。新千年以降,估摸有七八位之多的中青报人踏上过这片绿洲,或用手中警醒之笔,或透过镜头,或忠实记录,或大声呐喊,为这片土地写史立传。

驻站以来,这座沙漠边的小城也成了我对西北生态变迁的观察点。同样,甘肃会宁——一个曾盛产高考状元的县城,成了我思考西部教育的观察点。还有黄河、敦煌、《读者》,一个个发端仰或植根陇原大地的生态、教育、文化命题,成为我们师徒二人共同的关注。老师回京工作后,我心无旁骛地继续着这份观察和记录。

驻站的日子里,常常读到不少业界同仁写甘肃的文章。总有些文章令我心里不舒服,总感觉有些文章带着某种优越的情绪,对西部问题的指摘失之偏颇。倘若有人问我,是不是狭隘的家乡情结在作祟?我得老实承认,或许是有那么一点的,但并不至于影响我的理性判断。

所以,老师传承于我的,不光是记录的态度,还有赋予记录的职业精神和理性情感!

一个开放的西部,需要来自各方仁人志士来解读。对谋求跨越发展的甘肃来说,也需要一种重新发现的目光来重新审视。如此,劣势亦可变为优势,腾挪的空间也将随之开阔。面对广袤的西部,诸君不妨多走走,多多观照一些它的历史与现实,对这片土地便会多一份厚重的情感,下笔时也就多了一份慎审。

坚守,还是出走?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西部的人,大抵都经历过这样的内心煎熬。有段时间,我亦如是。也是在后来,我才感悟到“心不定则事难成”、“定能生慧”的道理。张 鹏

新闻推荐

打着“7至49天掌握10年在校英语词汇”的幌子男子利用虚假承诺诈骗6亿余元

◇记者金振华特约记者肖恩科关键词: 西固诈骗6亿逃犯鑫报讯3月14日12时,兰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先锋路派出所在实施抓捕一上网在逃人员李某时,被李某侥幸逃跑。抓捕未果...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总要有人读懂西部)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